“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此為倫理原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依五常之倫理原則處之,則能直接溝通;通則去其間隔,相互感應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實是人與人之間理性的溝通原則、感通原則、諧和原則。


“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從二人相處,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存,別人之觀念立,人之人格顯,方能雍容和諧,以立己立人,發揮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


“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齋莊中正之態,禮也。


“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信:信者,信字從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義可解為“學說”、“思想”。信與知對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從他人言而信,進而守禮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無義。


“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經典)


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這五個核心價值理念在塑造中國文化的總體特徵、錘鍊民族品格及培育民族精神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是中國傳統道德的寶貴遺產,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