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大量湧入上海的?

青青1078


文革後的80年代末,隨著90年代上海及浦東的開發開放,引進外資外企工業園開發區的建立,和上海房地產業市場化運作的開放,外地人大量的入住(落戶)上海。其中有原支內支邊上山下鄉人員的子女按規定有一人可落戶上海,他們現在的年齡大都在40—50歲左右;有在外地工作的原上海籍支內支邊下放上山下鄉知青,退休後投親靠友重返落戶上海,及其嫁娶的外地籍妻子或丈夫,他們的年齡均在70歲左右;有在上海購買商品房取得上海藍印戶口的外地籍人員;有符合條件取得上海戶籍引進的外來人才,以上幾類人員擁有上海戶籍(戶口),並稱“新上海人”,估計總人數約250萬—300萬上下。至於大量外來上海非滬籍短住或常住的務工人員及其子女也是在90年代中末期,開始湧入上海,上海的流動人口應該指的是這部分人。可以這樣說,上海有史以來人口增加最多最快的時段是90年代至至今,與60年代相比人口翻了3翻達到2400多萬。


樵夫137436065


民國時期,爺爺兄弟5人,爺爺的父親在建湖靠做豆腐生意經營有方積攢錢財後買了幾百畝地成了地主,僱了不少長短工,在地方頗有實力,爺爺不愛農耕帶著家人和他妻兄及連襟幾家在上海做生意,拉黃包車等討生活,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後來日本人來了,為了安全爺爺帶著家人返回老家買些地繼續討生活,妻兄和連襟幾家則堅決留在上海,亡是亡不怕戰爭,賭一把,雖不大富大貴卻也殷實,後來解放軍來了,爺爺家因地多,成分是地主,遭到打擊,家中一切被瓜分,成為最窮的人,一無所有,無房無產,房子被扒,就連丈餘高的屋基(建湖老家地勢低,易窪澇)都被夷為平地,只能用木棍茅草搭個棚子遮雨艱難度日,因貧無錢及時醫治,爺爺十一個子女中有6個陸續因驚嚇,勞動跌跟頭,害瘡等現在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殤命,奶奶因下巴害疔被當時許姓帶頭的村幹部強制磨石磨而活活害死,(據村中老人說害疔的人不能聽磨磨子的聲音),爺爺後半生一直在艱難中煎熬,一直到我出生後才好轉,爺爺最寵愛的是我這個長孫,一句話,什麼都是我優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父親由於成分原因不能上學,只上了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但他一手鋼筆字比我還好),12歲就開始與成年社員一起苦工分,為家庭分擔,父親一直是我的驕傲,惡霸村幹部不稱糧食給我家,父親由於力氣大,出門去冶煉廠打鐵掙錢養我們,由於力大,廠領導十分喜歡,錢也給的多,日子也逐步好過了。我小時候親眼所見,父親由於插秧速度快,被村幹部們(他們不幹活)刁難,說什麼豆子秧,父親氣不過,動手了,一人把五六個村幹部們打的在水田裡翻滾。依靠勤勞肯吃苦,上世紀82年父親建起了全村第一幢樓房,成了名付其實的全國首批萬元戶,後來過了幾年好日子爺爺去世了,後來有一次,父親和我(當時八九歲)拉著一板車的棉花去鎮上糧庫裡賣,那是父親母親一季日夜忙碌的收成,換到手是所剩無幾的白條,(被亂七八糟的上交稅收扣掉後基本為零,一分現金沒有),父親跟對方工作人員開玩笑說,好歹讓他兒子在鎮上吃碗混飩撒,他兒子都跟著忙一天了,(我當時想的就是能吃碗香香的小混飩,饞啊),後來中午吃混飩的時候,父親囑我在家好好讀書,農村苦,不是人呆的地方,當年父親母親來到上海,帶著憑個人名聲從信用社貸來3000元做起了收購塑料生意,水產生意,日子日益紅火,我十歲以後每年暑假都在上海度過,以前定居上海的七大姑八大姨等幾十家親戚對我都很好,吃的穿的說的關心的讓我很幸福,只要我一到上海,他們每家都來接我去他們家輪流住幾天,可能我家以前遭大難的緣故吧,但願不是,後來,我也算爭氣,全村第一個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也算是父親的驕傲,這期間叔叔一家在上海,姑姑一家在南京都買了房定了居,反而由於我上了這個大學,導致父親沒有在上海買房定居,後來根據我工作地在別的城市買了房,實屬遺憾!後來我工作後居然事業小成,又成為我父親母親的驕傲!我兒子去年在南京上大學,祝願兒子能成為我的驕傲!上海是必須去的,因為那裡有太多的親情,每次去上海,親戚們都問我什麼時候定居上海,我說就等兒子大學畢業了,加油!謹以此挫文流水紀念我的爺爺奶奶,父親!


乘風破浪888888


大約應該是在90年左右開始的。

最早一批南下其實是去深圳。那會說實話上海也剛開始開發浦東。真正大批量的湧入應該在2000年左右開始。

互聯網興起,上海的確算是排頭兵了。盛大,九城這些在當時名聲鵲起的互聯網公司一下子吸引了大批量的大學畢業生來到上海,特別是硅谷張江。

後來就是上海深化改革,大批量的外資企業逐步在滬開始建立分公司,上海本來也有歷史原因,對外資的接納度也很開明,所以那會在世界五百強和互聯網之間做了選擇,毫不猶豫的偏向了世界五百強。這也是後來別人說上海沒有馬雲的原因。其實從當時的角度看,互聯網遠沒有世界五百強來的集中和有效。互聯網在燒錢,五百強進入可是實打實的上稅大戶。

再後來的事情也大概清晰了吧。每年進入上海的人口在遞增,一直到17、18年,開始逐步遞減。一方面是本地上漲的生活成本,特別是房產。另一方面,外資撤離上海也有一定影響。全球經濟下滑,外資公司開始逐步撤離。人口紅利不再,上海倒追開始做港口開發。臨港開發這一兩年的確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但港口經濟雖然能獨擋一面,要想真的撐起上海的經濟顯然不太夠。金融方面上海也不是特別的厲害。畢竟金融國際化的路還太長了。短期內不足以支撐上海的經濟支點。


鄰居說A輕點


1852年 54萬

1866年 70萬

1910年 128.9萬

1927年 246.1萬

1937年 385.2萬

1942年 392.0萬

1945年 330萬

1949年 540萬

1950年 492.7萬

1958年 750.8萬

1966年 1095.8萬

1976年 1081.3萬

常住人口(戶籍和居住證)

1993年 1381萬人

1994年 1398萬人

1995年 1414萬人

1996年 1451萬人

1997年 1489萬人

1998年 1527萬人

1999年 1567萬人

2000 年 1608.6萬人

2001年 1668.33萬人

2002年 1712.967萬人

2003年 1765.84萬人

2004年 1834.98萬人

2005年 1890.26萬人

2006年 1964.11萬人

2007年 2063.58萬人

2008年 2140.65萬人

2009年 2210.28萬人

2010年 2302.46萬人

2011年 2347.46萬人

2012年 2380.43萬人

2013年 2415.15萬人

2014年 2426萬人

上海是個低出生率的城市,1993年起戶籍人口的出生率已經連續20多年低於死亡率了,也就是排除新上海人因素,93年上海戶籍人口約1100萬,20多年的負增長應該低於1000萬了。但常駐人口卻一直在增加。估計310人口在常駐人口中不到一半,如果加上大量的無證人員,310在人口總數里只佔三分之一 ,由於老齡化和上海人生活安定、居住條件好,不愛出門,在街上能遇見的310不足四分之一。


午大韋


上海灘歷來就享有“冒險家樂園”之美譽《人生創業果蔬副食品市場中的創業人生》現代版:上海灘“新冒險家樂園”。


【2008年,改革的浪潮,城市居民 “一窩蜂”湧向股市,丟棄了手上的 “金飯碗”→上海標準化菜場,一個被遺棄的“都市裡的村莊”】

一群來自農村“飄浮在城鄉間的草根族”,不畏艱險,拖家帶口,來到了這裡。他們安營紮寨,為了能夠在城市佔有一席生存之地,開始了“用青春賭明天”的創業人生。


【上海標準化菜場(批發市場),城市果蔬副食品供應的主戰場。在近百萬經營者中裡他們佔比90%】

無論颳風下雨,酷暑炎熱,天寒地動。他們承受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困苦,為這座城市居民,果蔬副食品日常供應”默默無聞“的作著奉獻,同時也為他們在這個城市生活,生存而努力打拼著。

上海標準化菜場,30年來的發展史,一塊造就成千上萬個“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的風水寶地,他們獲得了人生自主創業的成功,成了今天人們心中羨慕,城市尊重的 “新上海人”,譜寫了又一篇“神奇的上海.傳奇的人生”新的篇章。


網絡社會,“神奇的上海灘,傳奇人生故事”還在廷續。具體相關類似問題:請關注本頭條號系列文章。(注意收藏)


夢中翔之夢


外地人大量湧入上海,大概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市的主要商業百貨公司(四大公司)主要是由廣東人建立的,店員大多數也是廣東人 。隨著上海經濟的發展,上海周邊省份(江蘇、浙江省等)也大量進入上海,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第一代。三十年代後期,日本入侵中國北方,不少北方人逃入上海(儘管後來上海也淪陷了)。總之,上海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城市。


剛強膽壯陳明


其實在解放前,還是那個不夜城的時候就有大批山東和蘇北人來上海謀生了,當時的警察(偽警)大多數是山東人,蘇北人比較會做生意,很多小販子都是蘇北人。我四姨夫就是一個例子,他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祖藉卻是山東,父母都講山東話,他卻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話


歐羅巴斯坦


三四十年代就開始了,我們的祖輩江浙生意人來上海這個漁村,沒他們就沒上海今天,那麼現在那些所謂的外地人來上海有錯嗎,

現在的所謂上海本地人,你們爺爺奶奶有幾個戶籍填上海的呢,你們仔細去看看他們填的是不是浙江 江蘇 安徽和別的省市呢,我家的外公 和阿爺都是填的浙江寧波 浙江紹興,現在”本地人”你們難道還不如三四十年代上海本幫嗎,他們能海納百川,你們就這麼邰唄這麼心眼小排外嗎!


紀實蠻開心


88年左右就開始有農民工了,進入90年代後,大量進入了,高潮在整個90年代,進入兩千年後,基本都是高學歷高素質的外來人員進入了。


好釋銜


2001-2002年之後開始爆發的!俞振生說的上海是全國人民的上海!之後就爆發了!2008年周立波也曾調侃過!如今已經不再排外了!誰能力強就聽誰的!不分上海外地之分了!再說上海人本來也是外來人口混雜的!純上海人只有本地人!社會國家需要進步!改革開放是唯一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