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記者王子衿)藝術電影是與商業電影相對立的電影類型,因其思想上的批判性和藝術上的探索性,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並在相對小眾的觀影群體中流行。
近年來,在中國國內電影票房市場突飛猛進的大背景下,藝術電影的生產和放映也表現出了繁榮的景象。一方面,多樣化的藝術影片新作不斷湧現,另一方面,藝術電影一改“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在發行放映等方面也出現了重大突破。
但同時,相比商業性質較強的電影,藝術電影在票房方面表現則相對弱勢。中國藝術電影在宣傳推廣等方面仍有何問題?什麼樣的作品才算好的藝術電影?在今日舉行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為何與何為”藝術電影論壇上,業界代表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圖為論壇現場 央廣網記者王子衿攝
藝術電影創作:票房並非唯一衡量標準
一組數據說明了藝術電影在票房方面的“不盡人意”之處。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了600億元,作為全球第二大票倉,與北美票房的差距日趨減小;2019年開年,春節檔七天票房超過58億,破歷史記錄。與此同時,在2018年全年的600億票房中,前十名的影片就佔據了212億,這其中大部分為商業性質較強的電影,藝術電影在票房上表現平平。
在導演楊超看來,藝術電影的天職就是要對電影藝術的邊界進行探索,需要考量其在電影藝術發展方面將起到什麼作用。“藝術電影本身就不是為了獲得更大多數的觀眾而去拍攝的,他應當承擔推動電影藝術發展的天職,也勢必會在票房上遇到一定程度的冷遇”。
卓然影業董事長張進也告訴記者,藝術片與商業片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前提創作的動機不同,而這勢必也導致了電影“命運”的不同。“藝術片和商業片的創作,一個叫藝術創作,一個叫產品研發。如果在藝術電影的宣發過程中對票房產出過多關注,這勢必會讓人產生一種票房不理想、難以接受的錯覺。”張進說。
電影產品宣發:不必盲目擴張影院數量
近年來,《岡仁波齊》《二十二》等的優秀藝術片不斷湧現,藝術電影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隨著觀眾影片接受程度等的不斷提升,觀眾觀影需求多樣化和觀眾分層已然出現,越來越多的影迷希望在大銀幕上觀看高質量的藝術電影和經典電影。
院線是電影發行的終端和最後環節,決定這藝術電影的排片以及觀眾觀影選擇等多個因素。
在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第一副總經理黃群飛看來,對院線而言,藝術電影的宣發和其他影片一樣,都需要通過影片選擇、多種宣傳手段等方式將觀眾和影片一起“請到電影院”。同時,他也認為,當前藝術電影的宣發方式仍然比較常規,與商業影片並沒有多少區別。但由於藝術電影相對而言費用較少,因此可以考慮側重藉助線上精準的大數據進行傳播。
張進也認為,藝術影片在部分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會有數量眾多的發行渠道和回收成本的方式,而這一點也是目前中國國內相對較為欠缺的。“藝術電影實際上從第一分鐘的創作到最後的宣發,都應該圍繞它本身的初衷來做,當前整個藝術電影的產業和環境方面也需要有國家和業界給予進一步的支持。”
對此,張進建議,對於中國藝術電影而言,下一階段不用盲目擴張影院數量,而是要更加精細化處理,更加有針對性地對觀影渠道和觀影人群進行培養,並能夠實現長效的精準發行。
“總體而言,藝術電影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得到了國內外從業人員的認可。但藝術電影永遠是小眾電影,因此還是需要有少而精的影院來培養觀眾的忠誠度。”黃群飛說。
閱讀更多 央廣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