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掛職幹部真學快乾讓“經驗”落地 問“計”特區學成於“施”

黑龍江日報4月15日訊 深圳,哈爾濱。一南一北兩座城市,因區域對口合作的國家戰略而緊緊牽手。

2018年10月23日,哈爾濱市第二批掛職幹部抵達深圳,開始為期半年的掛職學習,這一天,也是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的日子。站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新起點上,8名來自哈市區縣(市)的黨政一把手,以“學徒工”的心態,學習深圳理念、拷貝深圳經驗。第二批掛職幹部臨時黨支部書記、哈爾濱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鐵立說:“掛職以來,我們立足當好‘駐深大使’,以把握著力點、找準突破口、尋求融合度為主要任務,按照市委‘當好窗口、搭好平臺、繫牢紐帶’的要求,對標深圳,融入深圳,聚焦成果落地。”

如今,掛職即將結束,一個又一個合作項目“瓜熟蒂落”,更重要的是特區思想解放的火種經過“駐深大使”們傳遞,正點燃哈爾濱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一項項制度創新成果正在轉化為“冰城實踐”落地開花。

對標一流營商環境服務企業“不打烊”

“深圳直接瞄準與國際化接軌,向新加坡、香港等一流營商環境城市看齊,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對這一點,掛職幹部感觸最深、震動最大。初到深圳的第一個月內,8名掛職幹部將目光聚焦到了深圳市分佈各區的企業服務中心上。對照深圳模式,邊學邊行動,各區縣(市)打造企業服務中心升級版的工作快馬加鞭。

哈爾濱新區秀月街128號,“企業綜合服務大廳”8個藍色大字格外顯眼。從選址、裝修、功能分區,到2018年12月8日正式投用,只用了15天時間。“這個服務大廳是我們主動對照深圳模式,轉變服務理念,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打造的具有新區特色為企服務的窗口和平臺。”哈爾濱高新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副經理王偉燕說,哈爾濱新區全新打造的企業服務中心依託原有的孵化器管理公司,改變了以往物業式的單一服務,轉為管家式、保姆式全方位為企業服務,搭建政與企、企與企建立新聯繫的有效橋樑。

企業服務大廳負責人李棟剛剛陪同一位來自大連的客商辦理完業務,感慨地說:“過去是坐在辦公室裡等企業上門提需求,再幫助解決問題;現在要主動上門瞭解企業訴求,跟蹤服務。一靜一動之間,是完全不同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效果。”對標深圳,升級版的企業服務中心倒逼員工提高素質、增強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本領。李棟說,企業服務中心成立後,跟思想觀念一起變化的還有工作節奏、為企服務“不打烊”的工作熱情。

中心運營以來,打破原有用人機制,倡導“誰服務,企業選”,以企業滿意度為導向,服務質量由服務對象評議、評議結果與個人收入掛鉤,定期考核,優勝劣汰。截至目前,中心組織了三場企業現場會,現場提問題,現場解答,由企業給服務人員評分,三次得分最高的作為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帶頭為企業服務。同時,企業服務中心還創新建立了企業服務圖譜,用“大數據”詳細掌握企業信息、瞭解企業動態。科技創新城創新創業廣場區域內員工通勤曾是多家企業共同的難題。“為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2月初,工作人員挨家企業上門走訪,瞭解每個人的乘車需求、上車站點。”王偉燕說,3月11日,園區就開通了3條通勤線路,目前通勤車線路已增加至6條。

巧用“看不見的手”釋放市場大活力

“深圳是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能夠市場機制解決的,就交給市場,政府很少去幹預。”深圳的小政府大服務,特別是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做法,也令多位“駐深大使”深受啟發。

在羅湖區掛職的方正縣委書記張建華說:“比如深圳每年都舉辦各種國際國內大型展會,都是行業協會或商會牽頭,而且越辦越好。政府既不需要拿錢,也不用親自操盤,省錢又省心。與之相比,我們在工作上計劃經濟的痕跡還很多,推動工作習慣於選典型、定項目、分資金,習慣於政府包打天下的傳統路徑。”

“既要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也要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功能。只有把政府服務和市場化服務有機協同起來,構建起完善、閉合的產業生態圈,才能將為企服務工作做實做細。”在福田區掛職的道里區委副書記、區長肖彬說。道里區正緊鑼密鼓加大行業協會和商會的招引力度,變以往招單個項目為招整個產業鏈條,通過商協會和中介機構的引入打造良好的市場生態環境。

哈爾濱新經濟產業園,座落於群力新區黃金地段。作為道里區發展新經濟的重要載體,產業園從謀劃、設立到運營都體現出濃厚的市場化氛圍。截至目前,園區內已經入駐了包括黑龍江國信優易數據有限公司、樂聚星原力(哈爾濱)科技有限公司等30餘家新經濟企業。

“新經濟產業園採取政府租賃的方式,總面積16000餘平方米,為入駐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在管理上引入市場機制,人員採取市場化選聘,旨在為企業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哈爾濱新經濟產業園董事長趙凱說,5月份將有包括“點線世界”、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等多個商協會落戶園區。作為福田區知名中介機構的“點線世界”專業服務交易中心進駐後,將吸引整合全國知名企業專業服務機構在哈市集聚,為全市企業提供包含財務、法務、稅務、知識產權,以及涉外“走出去”企業國際政策對接等市場化、專業化服務。

對於深圳小政府大服務,掛職幹部同樣印象深刻。“就拿相關部門對企業產品檢測來說,不是企業送樣,而是相關部門到企業登門買樣品。”掛職大鵬新區的依蘭縣委書記尹承雲說,這種做法本身帶來的觀念衝擊是顛覆性的,是對政府以市場主體為中心充分放手促其發展的最好詮釋。“學習深圳方案,重在落實。下一步,依蘭要在服務企業的方式上,實現從‘經常按門鈴’到‘常態不打擾’轉變,嚴格規範到企業檢查事項,推行‘免打擾’服務,讓市場主體的活力充分釋放。”

深度對接特區資源推動“深哈合作”再升級

“置身深圳,才能真正理解什麼叫‘改革不停頓,創新不止步’。”8名掛職幹部說出共同的心聲。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大灣區時代的深哈合作迎來更廣闊的空間。深度對接特區資源,把改革創新的深圳經驗儘快在哈落地,使命感催促著每一位掛職幹部。

目前,由哈爾濱新區與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攜手,深哈合作首個飛地經濟項目——哈爾濱(深圳)產業合作園區產業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哈爾濱新區以“飛地”為突破口,引入深圳的管理團隊,拷貝深圳的體制機制。“‘飛地經濟’不僅是一個項目,更是一項嵌入式的改革措施,是深圳模式的‘帶土移植’。”王鐵立說。

香坊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罡身在“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掛職,“每一天的工作都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課堂。目前,香坊區已與前海達成長期戰略合作意向,同時爭取到首批‘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協同區’重大發展機遇,開創了國內第一個‘自貿區跨區域發展協同區’的先河,為香坊區開闢了享受自貿區政策的對外開放新平臺。”趙罡說,前海的金融模式創新是制度創新的核心部分,也是需要重點複製的前海模式之一。他們將與前海金控公司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飛地”經濟園——哈爾濱前海園,引入前海的商業模式、金融資源和先進管理模式,為哈爾濱高質量發展助力。

哈爾濱市雙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志成把發力點放在項目對接上,依託當地優勢資源高起點招商。“深圳善於抓住國家每次重大戰略機遇期,把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深圳經驗還啟示我們,抓發展必須抓產業,抓產業必須抓項目。只有源源不斷的項目入駐落戶,我們的經濟才能像源頭活水噴湧而來。”目前,計劃投資10億元的深圳萬科集團哈爾濱萬立雙供應鏈管理運營中心項目已落戶雙城經濟開發區,該項目已完成土地摘牌,4月底前就要開工建設。此外,雙城區還正在跟蹤深圳寶能集團大型冷鏈物流基地項目、上海韻達快遞項目等,隨著一批現代物流項目引進落地,發展新動能呼之欲出。

“坪山區開年的第一個大會,是科技創新大會;區委出臺的一號文件是關於科技創新;政府最重要的部門是科技創新局。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坪山體現的特別充分。”掛職坪山區的五常市委書記張希清抓緊掛職的每一天時間,從理念、方法、項目全面對接“創新坪山”,為推動五常高質量發展尋求“破題”路徑。如今,攜深圳科技資源為傳統農業升級助力的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五常市擬投資5000萬元與鼎炫商用密碼測評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引入區塊鏈溯源技術,用科技和智慧物流搭建五常大米溯源、保鮮平臺;還與華潤五豐集團洽談了擬投資1.66億元的節水擴稻項目,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擬在興隆鄉投資建設3.6萬畝旱改水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