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近年來,紫砂收藏界盛起收藏一廠老壺熱潮,特收集歸納整理出原一廠的壺款、標識,以饋壺友。

(一).壺款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一廠出產的樣式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幾百種是跑不掉的.但是接觸久了經手的東西多了也能大致知道宜興紫砂廠有生產過的樣式.

哪些樣式是一廠從未生產過的.

(二).標識

宜興紫砂廠建廠歷史悠久.從1958年直到1997年.

現今檯面上的制壺名家幾乎都是從宜興紫砂廠出來的 喜歡紫砂壺的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喜歡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廠的泥料 正是最佳的宜興紫砂,其原料都經過篩選和養土,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廠的燒窯更是有別於外面民間的窯,有人試將紫砂廠的泥料拿到外面去燒 結果燒出來後表皮卻較為乾燥 重量與紫砂的紮實度也大不相同.無法像廠內那樣燒出來具有的水色與光澤

那要如何判斷是否真為宜興紫砂一廠的產品呢我想可以從好幾種方式來加以判斷:

一.標籤

一般來說宜興紫砂廠出廠之產品大多有貼上標籤1977年起,紫砂壺的生產以創造外匯為主,當時的生產以宜興紫砂廠(紫砂一廠)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廠改制民營為止,其間外銷標誌約分幾個時期:

一、橢圓形綠標(雞蛋標)—約1977年—1982年;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橢圓形綠標即是坊間常說的“雞蛋標”;這一時期是經歷“文革”以來的復興時期;百廢待興,開始從半停滯狀態恢復生產,然而一時尚不能恢復舊有的生產水平,工藝程度上也不是很好。然因泥料風化陳腐時期更長,故紫砂品泥質極佳。

二、無標誌(甲子泥的年代)—約1983年—1987年;所謂的甲子泥是臺灣同胞對80年代初期一廠普紫和拼料的通稱;此類紫砂的胎土裡用肉眼即可以看到不規則且細小的黃色與黑色的礦粒,黑色顆粒尤其明顯,俗稱黑麻胎土或黑星胎土;可以肯定地說甲子泥並非全是甲子年所生產,大約在82年即開始見到此類胎土的壺,一直延伸至甲子年後兩三年仍然還有此類壺品,所以應稱甲子年前後較為客觀!

這一時期應該是一廠的小康時期;僑商開始參與,臺灣紫砂愛好者推動了紫砂市場的復甦,紫砂在國際市場亦漸露鋒芒。工藝水平逐步改善,紫砂品泥質亦極佳。甲子泥的出現,更把泥質推上一個臺階。

以上兩個時期的紫砂品,在坊間被稱為“早期壺”。當然關於“早期壺”亦有人定義為僅限橢圓形標壺,這且存不論。這一時期的泥質極佳,藏家玩家們為之傾心不已。但產量較少,真品已經很少在市場上流通了。

三、方圓標(白標)—約1987年—1992年;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一般市場此標多見。

之所以稱其為“黃綠白標”是因為在使用後不久印刷好的金質退色造成的——臺灣藏家如是說。

上述四種在坊間通稱“白標”,其實白標時期時間段很難明確切割

從87年到92年短短几年4種標其中90年還用過泰國標和日本膏藥標{1990年,兩岸關係緊張,改用'MADE IN

THAILAND'或貼日本國旗。不過此標類壺市場絕少見},所以要一刀切哪個標確在哪年使用我認為不符合實際。

這一時期當是一廠的全盛時期。在經過了一些年的探索磨合,加上外商的積極參與,生產工藝和設計能力已經日趨成熟,有多樣化的紫砂品推向市場。優質的紫砂礦源尚存,紫砂品生產綜合品質達到一個新高。然而因經濟改革開放,廠外壺生產亂象逐漸顯現端倪。現在看來方圓牌方型標籤,亦成為了一個防偽標籤。

四、鐳射標—約1993年—1997年;

紫砂廠壺的款式及標識知識大全

激光圓標即坊間所說鐳射標:

這一時期優質紫砂逐漸衰竭,生產與商業環境亦不甚理想,產品品質逐漸下滑。再加上市場不良操作和經濟問題,最終導致國營一廠以及其他廠先後改制或關停,思之令人神傷!

關於國營紫砂一廠發展中的幾個階段,一般是這樣認為的:

1955年,宜興紫砂生產合作社成立,這是宜興紫砂廠的前身。

1958年,合併其他28傢俬辦的紫砂廠家建立“宜興紫砂廠”,當時藝徒299人。

1970年,經過文革過,紫砂生產逐漸恢復,並在1973年新建54米隧道窯(燒重油),並且廣為產品設計新樣,例如集玉、六方、龍鳳、飛曲等。

1984-1985年,紫廠工藝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拼紫與鋪砂的工藝大量使用,使泥料的變化更加豐富。

1986年以後,三四五廠諸多非國營的紫砂廠陸續成立。

1997年,宜興紫砂一廠,結束官方經營,改製為民營。

2000年,黃龍山4號紫泥礦井,因為愈挖愈深危險度太高,以及市場原因等封閉禁採,之後又因水患將整個礦井淹沒。

2002年,原本紫砂一廠燒陶時的隧道窯因為使用的燃料是重油不符合環保而被打掉!

五、特殊標—1990年,兩岸關係緊張,改用"MADE

IN

THAILAND"或貼日本國旗。不過此標類壺市場較少見.

除非真的遇到不肖從業者貼上假冒的標籤 否則看到壺上貼有標籤幾乎可以斷定是宜興紫砂一廠所出品的.標籤看久了自然會熟悉.因為外面印的跟原廠還是會有些許之差別.由於這幾年紫砂市場低迷 實際上貼上仿製標籤的壺並不多.尤其是雷射卷標.防偽功能較佳.也無法撕下來重複使用,假冒的較少.

一廠制壺用泥,基本採用黃龍山四號和五號井深井泥。4號井的深井泥的品質是大家所稱許的。90年代中期,由於礦井滲水,4號井被封,存世的礦料資源和4號井老壺便顯得珍貴。然而當時是作為批量生產的出口產品,所以作工好壞,如以現在工藝水平來評鑑就稍嫌不足了。

(三).作者與印款

接觸一段時間後可以慢慢認識到紫砂廠一些作者的名字.也常常有人整理出廠內的陶手名單.雖然名單常常變動.也要考慮有些陶手私底下在家裡製作.但是仍然可以稍微作為參考.當你看到某些作者比如說週六妹.沈建紅.毛映紅.蔣亞萍.蔣銳蕎,任永芬.華小其等等.這些都是宜興紫砂一廠的作者.另外

1997年後直到今天仍然還有宜興紫砂廠.方圓牌商標還是繼續在使用只是改為民營.我看過一張壺的照片,作者呂靜芝.確實是廠內的人.但是那作品是1997年後的紫砂廠所生產的.其泥料質感跟1997年之前的產品是有區別的

.( 但是 97後也有部分分廠在廠內與臺灣商戶合資做出口的. 其砂料也是一廠的和窯火也是相當好的.和民間私加工之品不可同日而言,值得一玩。)

當然一廠的成型工人最多時達到400-600人.而且經常變動.無法一一熟記.但是看久了還是能熟悉.增加判斷的依據.而有許多早期的產品.包括大部分的水平壺.都沒有落作者款.而是落中國宜興,荊溪惠臣.南孟臣.荊溪江制....等等甚至還有刻字款.

這些印款也能成為判斷的些許參考.比如說哪個印款大致上是哪個年代所生產。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此種印款只能作為一部分的參考而不是絕對.以臺灣商人跟宜興接觸的程度來說.訂製一批茶壺.想落哪種款.就可以落哪種款.稀奇古怪無所不有您想要何種印款壺商都能生產給你,我還看過4把水平壺一套.底款分別為荊溪東.西.南.北孟臣...

所以說印款 只能作為參考

(四)土質與燒成溫度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以上三種都會有很多幹擾的變素.標籤可以假冒.而很多壺購買時已經過泡養沒有標籤.作者認識不完.也有家裡私下作的.印款更是容易仿製.樣式五花八門

所以 最終還是要從土質來判斷 宜興紫砂廠的產品除了極少數的特殊情形:

【一】:其燒成溫度絕對夠高.以壺蓋輕輕接觸壺身可以發出清脆的聲音.經過泡養後.

聲音明顯變的結實.有的甚至會有類似金石的聲音;如果你發現窯溫不夠.壺聲音低沉不結實.大多不是紫砂廠的產品.而燒成溫度夠.壺內絕對不可能有異味.你可以聞一下壺內.除了泡養不當發黴之外.壺本身絕對不會有味道。

【二】:一廠壺本身會具有一定的水色與光澤.有時較佳的泥質不用泡養.光是洗乾淨.以布輕輕擦拭就會散發溫潤的光澤。

【三】:質感與重量要夠.紫砂廠的泥料密度高重量與質感都佳一般來說感覺會比廠外的來的重些,但平衡感較強。

其實一廠商品壺泥料種類並沒有很多.只是會隨著時間的不同稍微有所差異,最大宗還是特拼(特級拼紫砂)跟小紅泥這二大類.

其它還有清水泥段泥綠泥..只要玩過一些壺,有一定的收藏時間,應該對紫砂就能大致有些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