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高中的學習好壞與智商沒有絕對的關係。

智商高的同學,可能是在記憶、理解上快別人一步,但如果他不學習,一樣是什麼都不會。

反倒是那些踏踏實實學習的同學,高考的時候更容易取得高分,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學習而不是依賴優勢。

說到學習時間緊張,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怎麼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閒娛樂的時間等等,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彷彿就是管理時間的終極目標。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伴隨著感覺時間不夠的苦惱。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

但是,老師上課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要佈置好多好多的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裡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效。當自己非常痛苦地在看書做題的時候,有些個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閒的樣子。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自己還有再改進的餘地嗎?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對於這些問題,我想用一句話解釋:“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學習時間也有“馬太效應”,假設你每天只睡六個小時——這已經很誇張了,偶爾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覺得沒什麼,而如果長期都這樣,身體會承受不住的。

然後三頓飯總共只用一個小時,用在走路上的時間(即使是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線,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個小時,用了洗臉漱口上廁所以及其它雜務也要一個小時。

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這樣,我們比別人的學習時間增加了6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實際上,每天多60%的話累加起來確實相當驚人。一個人如果真的能這樣堅持下來,取得進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不過,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看同樣的內容,有人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記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後啥也記不住。

一道普通的數學證明題,一個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只需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做出來了,而一個成績差一點的同學,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被一道數學題難個半個小時其實很正常。

我們這樣一算,學習好的同學一個小時可以解決12道這樣的題目,而差一點的同學一個小時只能解決6道這樣的題目。我們拼了命地多增加了60%的時間,結果一算(10個小時×12):(16個小時×6)=120:96=5:4。

人家一天學習10個小時的效果反而比我們學習16個小時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60%的努力,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

這筆賬算起來是比較嚇人的。儘管這個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結論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考慮到一天學習16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會讓人身心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度下降,那麼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只會更大。

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而越是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似乎還挺多的。

通過我們前面算的高三學習的時間賬,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習中,也存在著類似於“馬太效應”的現象。

學習好的人,因為看書做題很輕鬆,時間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而為學習苦惱的人,因為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學習,只能越來越痛苦。

由此,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原則:

1.學會捨棄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中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前總放著一大堆書,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

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

當你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

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後,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院住了一天院,那麼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2.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所以,對於那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人來講,計劃應該定得適度的低於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你可以計劃用80分鐘。

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大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

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地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時間。


3.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時間

面對那些需要大量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你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為什麼呢,因為看書和背書的時候很容易走神。

大家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眼睛盯著書本,腦子裡卻不知想到哪裡去了。所以如果看書的時候精神比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書從翻開書本到進入狀態需要一個時間,大約五到十分鐘的樣子。

你花了十來分鐘好不容易開始專心致志了,突然什麼事情打斷,比如接個電話之類,然後回到書桌前來看書,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鐘來集中注意力,如此反覆被打斷,最後你感覺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實際上真正“看進去”的時間不足一個小時。所以看書的時間最好不要被隨便打擾。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4.注意適當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學習階段,我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晚上也會在12點之前睡覺。在高三階段每天都要睡這麼多的時間,可能跟我個人比較貪睡有關。但在制定時間計劃的時候,保證必要的休息還是應該的。

有很多同學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得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實高中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堅持不住。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5.學會執行

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這樣才能不停地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我每天制定的計劃,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來檢查檢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沒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後統計統計完成了百分之多少。

剛開始的時候大概能完成60%,時間久了,基本上能維持在80%左右。

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麼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

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高三,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幾個字!記得轉給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