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白居易遭人白眼,從容掏出一首詩,馬上被奉為座上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

如今我們說到唐朝詩人,排頭的基本就是李白杜甫,但其實白居易當時在唐朝的地位一點都不比那兩位低。

在他死後,唐宣宗還專門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一位皇帝為詩人寫悼亡詩,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可見當時白居易在詩壇的地位有多顯赫。

然而就是這麼個聲名顯赫的詩人,也曾遭人白眼。

16歲的白居易遭人白眼,從容掏出一首詩,馬上被奉為座上賓

公元787年,16歲的白居易從江南來到長安,開啟北漂生涯。

當時初出茅廬的學子一般都會先拜訪有名望的大學士,獻上幾首詩,請他們指點指點,若是運氣好就能一舉成名。

所以白居易就拿著平時寫的一些詩去拜訪當時的大詩人顧況。

顧況此人也許我們不熟,但他卻有段十分出名的風流韻事——紅葉傳情

說的是顧況和一位宮女通過紅葉傳信,表達愛戀,終成眷屬的故事。

顧況剛見到白居易時,起了調侃之心,念著他的名字道:

“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意思說京城米價很貴,你小子想在這兒站住腳跟,哪有那麼容易?

顯然成名已久的顧況是看不上白居易這個毛頭小子,所以拿他的名字開玩笑。

可是當他看到白居易的一首詩時,馬上轉了態度,將其奉為座上賓。

16歲的白居易遭人白眼,從容掏出一首詩,馬上被奉為座上賓

到底是哪首詩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這首詩叫《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小時候一直以為這首詩叫《草》,只有4句,後來才發現原來還有四句。

而這被截掉四句才是詩歌的主旨,若當看前四句,根本想不到這是一首送別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夏又煥發生機。

無論野火怎樣焚燒,只要春天一到,便迎風而長。

開篇便緊扣詩題“古原草”,通過寫青草秋枯春生,歲歲循環,就算野火也無法消滅,突出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幼時學這首詩,不得其意,長大後才明白其實人生不也是如此嗎?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16歲的白居易遭人白眼,從容掏出一首詩,馬上被奉為座上賓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野草的芳香瀰漫著整個古道,在陽光的照射下,荒城碧草如茵。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和老朋友告別,滿懷悲傷,望著萋萋的芳草,久久不忍離去。

詩人前面一直都在描寫送別的環境,最後一句的離情別緒似乎是突然迸發,但又顯得合情合理。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似乎每一片青草都滿懷分離的愁情。

王國維曾說:“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草木本無情,但在詩人筆下卻有了七情六慾,這便是詩詞的魅力。

整首詩語言白話質樸,句句貌似都在寫草,實際以借草木的茂盛比喻與友人分離的綿綿情意,通俗易懂,情深意切,難怪會流傳千古。只是現在很多人都只知道前四句,忽略後四句,實在遺憾。

16歲的白居易遭人白眼,從容掏出一首詩,馬上被奉為座上賓

據說當時顧況一看到這首詩,便說:“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你小子這麼有才,想在京城混飯吃,實在太簡單了!

此事一經傳揚,16歲的白居易便在詩壇嶄露頭角。

不得不說,顧況的詩寫的不咋地(沒幾首傳世之作),眼光還是不錯的。

後來白居易果然成了名揚天下的大詩人。

所以說,“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長江後浪推前浪,切莫欺人年少。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