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文/羊城派記者 朱紹傑 甘韻儀 李煥坤 孫磊 謝暢

圖/羊城派記者 鄧勃 湯明銘 周巍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4月14日下午,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辦的“觀音山杯·2019花地文學榜”年度盛典暨年見·文學專場活動在廣州羊城創意產業園中央車站舉行。

莫言獲稱“年度作家”;馮驥才、班宇、朵漁、潘向黎、陳曉明、徐則臣獲六大文學門類年度作家(作品)稱號,並登臺“年見”暢談文學與時代的關係,分享各自創作心路。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7位年度作家及其代表領獎

六十餘位專家學者組成豪華評審團,經由初評、複評等環節,最終評出了這份涵括60部作品的年度文學榜單。因應新的發展,2019花地文學榜特設一位“年度作家”,授予作家莫言。年度長篇小說、年度短篇小說、年度詩歌、年度散文、年度文學評論、年度新銳文學則分別授予馮驥才《單筒望遠鏡》、班宇《逍遙遊》、朵漁《危險的中年——朵漁詩選》、潘向黎《梅邊消息:潘向黎讀古詩》、陳曉明《無法終結的現代性: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徐則臣《北上》。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花地文學榜年度盛典現場高朋滿座

作家、評論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斯奮,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蔣述卓,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崗,作家、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檸,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巿作協主席張欣分別為七位年度作家及其代表頒發獎盃及證書。

花地文學榜已產生30位年度作家

現場群賢畢至,來自全國各地的文人墨客共聚一堂。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羊城晚報社社長劉海陵在致辭中說,羊城晚報花地副刊已經伴隨讀者走過62年的歲月,從2014年至今,花地文學榜已經產生了30位年度作家(作品),今年又有7位年度作家(作品)上榜。在一代一代羊晚人的辛勤耕耘下,花地已成為文學創作的熱土。一篇篇文學經典在花地萌生,書寫歷史、服務人民、描繪時代、洞見人心。

“文學面向時代,也引領時代。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之年,這是一個繼往開來的偉大時代。我們希望,能夠以花地文學榜為契機,與各位一同見證這個偉大的時代,體驗這片奮鬥的熱土,在未來的日子裡,在‘花地’創作出更多引領時代、引領風尚、服務人民的精品佳作!”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2018“花地新苗”堂上作文大賽頒獎環節

今年盛典現場,還特別設置了2018“花地新苗”堂上作文大賽頒獎環節,12名學生上臺領獎,與花地文學榜年度作家互動交流。群花綻放、新苗破土,從花地文學榜到“花地新苗”,羊城晚報希望以“花地”文學沃土,選拔培養新一代文學苗子,傳承影響未來。今年的“花地新苗”作文大賽即將啟動,並將輻射大灣區及粵東地區等更廣泛的區域,讓全省更多的中小學生加入到這一活動當中,培育更多的“花地新苗”。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副主任汪洪彪及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相關領導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作家分享“文學與時代”見解

一曲由國家一級演員周小雨帶來的女聲獨唱《微光》後,拉開下半場“年見·文學專場”的帷幕。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年度作家”得主莫言進行開題演講

年度作家得主莫言雖未能到場,但提前錄製了視頻,送來開題演講。視頻中,莫言講述了自己和《羊城晚報》的深厚淵源。莫言說,自己閱讀了近十年的《羊城晚報》,也深深地感受到《羊城晚報》跟其他一些報紙的不同地方。“一掀開報紙,就感覺到一種來自南國的濃厚氣息。羊城晚報的花地副刊辦了許多年,發表了大量的優秀的作品。所以看羊城晚報的副刊,是那幾年我的閱讀生活的重要構成部分。”

莫言回顧起自己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偷偷閱讀廣東作家歐陽山《三家巷》的故事,並一度為之入迷。莫言說,因為《三家巷》,儘管自己沒踏上廣州的土地,但彷彿已經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悉。

“我想歐陽山先生一定是個南方人,他一定對這個廣州非常之瞭解。後來我儘管也多次到過廣州,但是讓我拿起筆來寫這個地方,我會感覺到非常困難。”就此,莫言認為,任何作家的寫作都是必須具有地方性的、地域性的,儘管時代發展和變化,但鄉土依然是文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我想發明一個‘大鄉土’概念,作家視野越寬闊,對鄉土的重視越要強化。因此我要虛心地回去,回故鄉去,向家鄉人民的生活尋找創作資源。”

隨後,六位年度作家分別登臺,圍繞“文學與時代”,以凝練演講與現場觀眾分享其獨特的文學世界。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年度散文作家潘向黎

年度散文作家潘向黎從審美角度,探討生活中審美的位置。她認為,像讀古詩那樣充滿審美意義的行為,可以發生在生活的隨時隨地、每時每刻。“審美的機會要靠審美主體,審美的意義有多大,這是靠我們自己去定義,假如我們能夠在各種生存壓力,各種繁忙,各種焦慮當中,時時刻刻珍惜審美的機會,捕捉到審美的時間。”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年度文學評論家陳曉明

年度文學評論家陳曉明認為文學是時代一部分,更好的提法不是“用文學反映時代”,而是“在時代中創造文學”。陳曉明提出,作家應該和時代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才能更深把握時代。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詩人朵漁

詩人朵漁用《我們的主要問題還是經驗和價值觀》的演講,闡述了他對現代詩歌創作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新銳文學得主徐則臣

新銳文學得主徐則臣以《感謝一條河》為題,分享京杭大運河對他的創作啟發,並講述了京杭大運河近百年的風雲變幻,以及它在中國地理、歷史、文化上的重要位置。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年度短篇小說《逍遙遊》作者班宇

年度短篇小說《逍遙遊》作者班宇《以成為自己的同代人》通過分享獲獎作品《逍遙遊》的人物塑造過程,講述自己是如何通過小說寫作與時代保持凝視和對話。他接過陳曉明的話鋒,先後引用阿甘本與羅蘭·巴特的觀點,闡釋了自己的看法:同代人要緊密保持對自己時代的凝視,並藉此感知其黑暗與光芒;另一方面,同時代需要“不合時宜”,自覺保持一段距離,講述那些言而不盡之物。“在未來,我依然想去做這樣一個不合時宜的同代人。”

“2019花地文學榜”舉行年度盛典 莫言獲封“年度作家”

年度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作者馮驥才

年度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作者馮驥才首先表達了對《羊城晚報》及其花地副刊的欽佩之情。他說,今天的社會里很多人去經營能夠賺錢的農作物,但“花地”仍然還在種花。“純文學給人帶來審美,讓人思考,也是純粹的,無功利的。堅持辦這樣的副刊,難能可貴。”

馮驥才在主題發言中,以個人經歷闡釋了作家與時代的關係。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馮驥才的文學恰巧與改革開放同齡,不同時代在他的身上積澱下來豐厚的文化層。“時代多次強勢地介入我的命運。我的人生有太多社會與生活的變遷與轉折。這就使我分外關切時代。”

正因為對時代的先覺與自覺,讓馮驥才在寫作的鼎盛年華,放下了筆,放下了心愛的文學,投入到當時最邊緣、沒人關注、充滿艱難的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中去。馮驥才回顧道:“我投入文化遺產保護,是落入時代為我預設的一個陷阱,也是一個一般人看不見的漩渦。我承認,沒人推我跳進來,是我自己情不自禁跳進來的。”

“我喜歡對時代自覺的文學,有責任的文學。因為,有責任的人生是有分量的,有責任的文學不會輕飄飄。”馮驥才的總結為“年見·文學專場”畫上一個意味深長的句號。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鄭宗敏 實習生 | 周子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