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祕境”走到“妙境”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江遠眺(羅金合 攝)

“要一根大地的腰帶,與祖國聯繫在一起;織一張蜘蛛網,與黨中央連在一起。”這是1957年,赴北京開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長裴阿欠,請求毛主席批示在怒江修建一條公路、架一條電話線路時說的話。

“一路同行,就是跟著黨,和其他各民族一起走。”2019年1月,在獨龍江鄉,孔當村委會肯迪小組組長、黨支部書記肯志平這樣闡釋自家門楣上“一路同行”的橫批。

這一刻,裴阿欠那關於“道路”的比喻,與獨龍江鄉村村通公路、家家住新房的現狀串聯在一起,從時光深處產生著深刻的呼應——道路,是人類偉大歷史和偉大勞動創造出的“魔法”,是獨龍江鄉對外聯通的“命脈”,也是怒江大峽谷跨越千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的生動實踐。

50年修好一條路

“老百姓沒有不願意找錢的,只怕沒有方式和方法。要是覺得生活沒有奔頭,怎麼幹都一個樣,人就只好認窮了。一條路加一條隧道,打開了獨龍族融入現代社會,和全省、全國人民同步發展的一個口子。”——貢山縣民族宗教局副局長和黎雲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江鄉孔當村(羅金合 攝)

獨龍江鄉是我國人口較少的“直過民族”獨龍族唯一的聚居地,境內居住著獨龍族、怒族、藏族、傈僳族、漢族等多個民族,總人口4000餘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99%。

這裡的地形可以簡要總結為“兩山夾一江”——東西兩面各豎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獨龍江深嵌兩山之間。這裡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形成了封閉式的地理環境,直到2014年獨龍江隧道修好之前,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這裡都是交通隔斷、與世隔離。

由於自然地理區位偏僻、社會發展程度低、經濟發展嚴重滯後,這裡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國最偏遠、最封閉、最貧困的鄉鎮。直到新中國成立時,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大雪封山

獨龍江鄉是中國最晚通公路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路,一直是這裡難通的“命脈”。

新中國成立前,從鄉上到縣城,單邊要走上七八天。為了解決行路難的問題,1964年開始修建人馬驛道。修好後,走一個來回也要六七天。

1996年,國家開始修建獨龍江公路。期間由於修建難度大,曾幾易施工隊。1999年9月建成通車,路線全長96.2公里。

2011年,獨龍江公路啟動改建工程,2014年完工。新改建的公路設計了長達6680米的獨龍江隧道穿越高黎貢山,路程從原來的96.2公里縮短為79 公里,創造了高海拔穿越雪山的奇蹟,行車時間從8個多小時縮短為3小時。

從1964年到2014年,這條獨龍江鄉唯一通往外界的公路前後修建了50年。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江隧道(李銳 攝)

“有老百姓說:如果不是共產黨,獨龍族好些人可能都活不到現在。”獨龍江鄉鄉長孔玉才說,隧道沒打通之前,得趕在封山之前,把大批的物資運進來,以度過整個封山期,要是封山期遇上急病重病,基本只能等死。

來年五六月份開山的時候,還要人工推雪才能艱難地開闢出一條路來。“5月份去推雪,道路兩旁還是兩三層樓高的積雪。”孔玉才感慨,“對我們鄉來說,最重要、最有意義的,就是2014年4月貫通的獨龍江隧道了。國家投了7個多億來建設,真正解決了獨龍族世世代代半年封山的困難。”

也就是這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的道路,打通了獨龍江鄉發展的命脈,大大推進了諸多政策的落實,加快了這裡脫貧致富的步伐,深刻地改變著一個民族的命運。

2010年以來,黨和國家累計投入資金13.04億元,啟動實施“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程。獨龍族由原先分散居住的41個自然村統一歸併為26個集中安置點,新建安居房1089套,全鄉6個村委會全部通柏油路,26個自然村全部通車、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通安全飲水,獨龍江鄉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村村通4G網絡的鄉鎮。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江鄉(李銳 攝)

到2017年,除獨龍江公路外,還建成了永久性跨江大橋3座、人馬吊橋11座,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和出行;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連續五年均保持100%;全鄉特色種養產業初具規模,草果種植面積累計6.6萬畝、重樓1640.6畝、花椒8700畝、核桃8000畝,招養中蜂5000箱,並扶持獨龍雞、獨龍豬養殖80戶,養殖獨龍牛1153頭;鄉黨委政府還把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安排到敬老院生活,把建檔立卡貧困無房戶安排到各村委會附近的幸福公寓中住,設立護林員、河道員等公益性崗位。

同時,獨龍江鄉黨委政府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鄉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績效考核中,並結合獨龍江鄉的實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近幾年來投入示範創建資金1500多萬元,完成了3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個示範鄉鎮的建設。2018年底,獨龍江鄉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江鄉(李銳 攝)

“簡單地說個數字:2009年,全鄉人均年收入只有908元;到2018年,這個數字變成了6120元。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這是我們每一個獨龍族人,都切身體會到的變化。”孔玉才說。

2018年年底,獨龍族從整體貧困完成了整族脫貧,實現了“一步登天”的歷史性跨越。

比脫貧更可貴的是發展的精神

“黨和國家對我們獨龍族幫扶了很多,我們要努力把貧困的帽子摘掉,要趕上其他民族,到2020年同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步入小康!”——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貢山縣“老縣長”高德榮

“為什麼要花費數億元、數十年,只為一個數千人口的民族修這樣一條路?全體移民搬遷不就好了嗎?這麼多錢分到每個人頭上,肯定立馬脫貧。”這是一個幾十年的老話題。但會這樣問的人,往往並不瞭解獨龍江鄉的特殊。

一方面,是為了守土固邊。獨龍江鄉地處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地帶,東鄰貢山縣丙中洛鎮和茨開鎮,西南與緬甸毗鄰,北靠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龍鄉並與印度相近,在這裡,到國外甚至比到縣城還近。

正是獨龍族群眾為祖國堅守著這1994平方公里的莽莽森林,97.3公里的邊境線。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族博物館(李銳 攝)

另一方面,是為了民族的發展。“黨的民族政策,不是切斷‘根’,把一個民族移到‘盆景’裡養著,而是為你除掉那些壓制生長的荊棘,激發鼓勵你用自身的力量來發展,讓你能在中華民族這個整體裡產生強烈的一體感和獲得感。”和黎雲說。

土生土長的獨龍族,曾任貢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的高德榮,先後被授予過“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並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等表彰。他的一生中,曾有兩次機會離開獨龍江去過更舒坦的生活,但他每次都選擇了回家鄉,搞建設。在獨龍江鄉,很少有人直呼其名,都稱他為“老縣長”。這次採訪中,雖然緣慳一面,但在與每個採訪對象的對話裡,總有他的名字。

“老縣長總是說,獨龍江鄉的4000多人民,不能再貧窮啦,要和其他民族一樣,要一步步跟上發展。”坐在火塘邊,聊天時略顯靦腆的肯志平一講起高德榮,話就多起來。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肯志平(潘錦繡 攝)

肯志平還記得2007年,在高德榮的帶領下,為了脫貧致富,鄉上剛開始推廣草果產業時,很多獨龍江鄉的老百姓別說種植,連見都沒見過這種香料。即使政府免費給了每戶50株苗種,但大多數老百姓積極性都不高。那時,剛剛交完入黨申請書的肯志平是最早一批跟著高德榮乾的人。一開始由於管護不好,鄉上草果產業的收益也少。直到2014、2015年,第一批種植的人賺到了錢,老百姓們才開始積極種植,現在已形成了規模效益,肯志平也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如今,整個獨龍江鄉僅草果一項,戶均年收入已達到1萬元以上。老百姓嚐到了甜頭,再不用動員,也不等免費苗種,自己買苗擴大種植規模。獨龍江的草果暢銷全國。

肯志平家裡現在種著草果、羊肚菌、重樓,還養了40來只獨龍雞。“老縣長過去帶我們種草果,現在帶我們種植羊肚菌。他經常說,‘以後怒江美麗公路通了,遊客來了,我們拿什麼來招待客人呢?要提前做好準備。’”對自己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他常常耳提面命:一定要勤勞,不要等靠要,要努力。

“國家扶持你,你就要好好幹。”

對獨龍族群眾來說,提升了的不只是追求富裕的狀態,還有融入現代文明生活的素質。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肯志平家中,高懸黨旗和習總書記會見貢山幹部群眾的照片

肯志平家每天早晨都要打掃自家的客廳,整理家居擺設,然後手機拍照,發送至本村的微信群參加評比。這是獨龍江鄉人居環境提升工作中獨具特色的“孔當經驗”——“每日一曬”。

此外,孔當村還以村小組為單位,每週一舉行一次全體村民升國旗儀式,黨員幹部可以在國旗下做政策宣傳解讀,普通群眾也可以就自己家裡的正能量小故事做分享。在國旗下的演講結束後,開展公共環境大掃除。這樣一來,村裡的環境衛生乾淨了,群眾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現在,孔當村“每日一曬”和國旗下的演講等活動已在全鄉推開,這讓獨龍族群眾家庭衛生、公共衛生髒、亂、差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乾淨、整潔的文明生活習慣逐步養成,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也越來越強。

一項項的政策落實,一個個的項目推進,一批批的工作隊進駐……這些來自政府,來自各兄弟民族的扶持、幫助、關懷和照顧,點點滴滴匯成了今天的獨龍江。而以高德榮為代表的獨龍族人民,不僅是千年鉅變的見證者,政策的跟隨者,更是美好生活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江鄉孔當村肯迪小組村民門前的對聯

“日子越來越好,道路越來越寬”

“今年(2019年)春節期間,獨龍江鄉迪政當村委會的獨龍族青年木金輝用手機在網上購買了一臺小鋼琴,也許大家會說,這不就是網購嘛,值得在這裡說道嗎?但獨龍族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大家可以體會到獨龍族全族邁出這一步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全國人大代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正山

雷小林的獨龍精品土特產店開在鄉政府駐地的主路旁,商品包括蜂蜜、山藥、董棕粉、羊肚菌乾等,擺放得滿滿當當。但相比他在朋友圈裡展示的五花八門的土特產,這些還不算什麼。“全部是老百姓自家種的、加工的,全是原汁原味的獨龍江特產。”雷小林說,現在店裡生意少,經營朋友圈是重點,他會在農戶割蜂蜜、收羊肚菌時,錄製小視頻在朋友圈裡發佈,銷售全部走快遞。這是因為從2017年10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獨龍江景區暫停對遊客開放,進入了“閉關修煉”期。

2014年4月獨龍江公路隧道正式貫通以來,來獨龍江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但獨龍江的旅遊產業剛起步,基礎設施差,旅遊產品單一,接待能力弱,遊客需求與落後的旅遊基礎設施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獨龍族新民居(李銳 攝)

2017年9月,怒江召開“獨龍江率先脫貧全面小康”會議,決定在獨龍江鄉實施脫貧攻堅提升、人居環境提升、整體素質提升、基礎設施提升、環境保護和基層黨建提升等8個行動,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獨龍江風情旅遊小鎮和4A級景區建設,把獨龍江鄉建設成為“文面部落、秘境勝地”,帶動獨龍族群眾率先實現小康。

雷小林對即將到來的“出關”很有信心。“獨龍江的東西非常獨特,很受歡迎。等景區正式開放,來的遊客肯定非常多。到時候不只網上忙,店上也要忙了。”

孔玉才則思考著整個鄉的經濟發展問題。他有一個“長短結合”的產業佈局計劃,即根據種植養殖產品的生長和效益週期,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他把老百姓的收入構成一項項算得非常清楚,像個精打細算的“管家”:草果和重樓是長期產業,種植期5-7年不等;獨龍牛養殖4年才能出欄,但獨龍雞和獨龍蜂當年可見效益,一隻3市斤多的成年獨龍雞能賣到100多元。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丨羊肚菌

“生長週期更短的是羊肚菌,3、4個月就能成熟。鄉上還引進了公司,向農戶提供40元/市斤的收購保底價,保障群眾利益。”他說,“鄉上還組織農戶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婦女可以做手工編織……老百姓的收入來源多了,只要勤勞肯幹,人均能有1萬多元的年收入。”

孔玉才的聲音裡是輕快的活力和驕傲:“以前獨龍族群眾怕生,看到有外面的人來,只會在窗口看你,不會打招呼,哪怕人進了屋,也是背對坐著不理睬。現在,村民熱情多了,改變相當大。以後還會繼續改變,日子還會越來越好,道路也會越來越寬!”

從交通閉塞、大半年大雪封山的“秘境”,到風光綺麗、物產豐富的“妙境”,在獨龍江鄉走一趟,最大的感受是,這是一個“希望之鄉”——幾十年時間裡,獨龍族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鉅變。在一步步追趕中,一個民族越來越充滿著自信和勃勃生機。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獨龍江公路、層層推進的政策、來自全國各地幫扶……在獨龍江鄉投射出了一條與黨和政府、與整個中華民族緊緊相連的連心路,走出了一段“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追夢之旅。
獨龍江鄉:一條連心路修了50年  從“秘境”走到“妙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