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也有中國廟,雕龍畫棟堪稱藝術傑作,本地人也來做善事!


作為最受中國遊客喜受的東南亞國家,泰國在人文方面有很多吸引人之處,約佔總人口14%的華人更是勤懇聰明,在經濟文化等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廟,泰國也不例外。 中國廟遍佈泰國各座城市,北部的清邁中國廟相對較多,華人佔比也較大。

清邁的中式廟宇供奉的神都來自中國,不同華人群體所供奉的神明略有不同,主要和較早前一批華僑來自哪個地方有關。 泰國廟宇不僅供奉道教神明,同時也供奉彌勒佛等一類佛教神像,成為特別的風景。 由於遠離故地,一些傳統的信仰和儀式在泰國保留得很好,反而在故地已經幾經變化。

現在居住在泰國的華僑多來自廣東潮汕,這一區域向來有泛神信仰的傳統,“什麼都拜”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位於清邁古城外的宋大峰祖師殿遠近聞名,每天都有信眾前來固定參拜,也有一些慕名遠道而來者。


宋大峰祖師殿保留了中式廟宇雕龍畫棟的建築形制,柱子上的龍,地板上的魚和馬都象徵著某種祥瑞願景。

比如魚象徵的是年年有餘,群馬則象徵生意向前的節奏如萬馬奔騰,無往不利。

清邁的廟宇經常舉辦一些喜慶活動和公益性活動,這些活動通常在當地的大型節日,或某位神、某位佛的誕生日舉辦。

每年十月份左右舉辦的九皇法會是清邁華人圈較為重要的盛事,除了吸引到不少本地華人參與,遠在泰國其他城市或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的華僑也會積極響應並參與其中。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東南亞華僑都會說普通話或潮州話,年紀較小的當地華人不少已經不會講華語,不過文化的根仍在,一些習慣也並沒有因為語言的障礙而消失殆盡。

九皇法會舉行期間會有一系列公益活動,比如免費派粥,免費理髮等等。

除了華人,還有很多泰國本地人參與公益活動,他們雖然不會講華語,卻一絲不苟,盡心地做自己手頭上的事情。 理髮是公益活動的固定項目,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這也表現中泰國華人文化的包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