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沃尔顿链(Waltonchain

中文名:沃尔顿链

英文名:Walton/WTC

上架交易所:20家

总发行量:70,000,000 WTC

当前价格:¥22.71

流通量:40,144,099 WTC

流通市值(数据截止至2018年11月1日,下同):¥910,993,656≈$130,769,187≈20,644BTC

市值排名:第54名

价格趋势:

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沃尔顿链(Waltonchain/WTC)项目分析

简介:

沃尔顿链独特地将区块链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致力于推进区块链技术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贯通,实现价值物联网的概念。沃尔顿链的目的是搭建一条底层的商业生态公有链,在此链上,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各式各样的子链。这条商业生态链的主要特征是所有的数据(含物权归属数据,商品流转数据等)真实可信,不可篡改,带有时间戳,如此就能够建立一个诚信真实可靠的商业生态圈。

团队拟通过自主研发的读卡器芯片和标签芯片来实现线下实物商品在流转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能够自动快速上链的目的。避免人为的干扰,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数据篡改的可能性。这样就有办法实现对每一个商品流转状态的溯源及监控。

第四季度路线图:

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沃尔顿链(Waltonchain/WTC)项目分析

项目概况:

“沃尔顿”三字源于查理·沃尔顿(Charlie Walton)。查理生于美国加州,于2011年11月30日离世。作为 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发明人,他的一生为RFID技术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早在1973年他就收到了第一项涉及RFID技术的专利,并最终积累了超过50余项的发明专利,开创了RFID事业的新纪元。

沃尔顿链生态系统采用“母链+子链”的总体架构,其中母链为waltonchain,其中用于流转和支付的代币叫做waltoncoin(WTC)。 沃尔顿母链是沃尔顿区块链的主干链,起始于沃尔顿链创世块,它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管理 Waltoncoin(WTC)的交易、管理子链、假名、帐户控制等。

创建者将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定制子链的细节、功能和子链代币具体信息,如生产子链、仓储子链、物流子链、销售门店子链等等;

创建子链需要扣除 一定的 WTC(包括创建费与手续费)在母链上记录发布;

之后子链就将作为一条独立的区块链, 记录子链内各种业务逻辑对应的交易记录和相关数据;

母链的运行独立于子链。在母链上运行的节点,只需要保存母链数据,也只进行WTC交易区块的共识和验证。WTC 这种灵活的子链创建机制,决定了子链是可裁剪的,子链的状态对母链功能的完备性、和安全性无影响;除了记录子链的描述信息,其他子链的相关数据不会对母链产生影响。

子链上所有的币均可以在母链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流转。其中用于充当中介的数字货币即为 WTC ;

通过定制,子链可以支持子链原生代币交易、子链代币与母链代币交易、 以及跨子链代币交易。 在跨链交易中,不同币种应当实现自动转换的功能;

生态系统(以服装行业为例):

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沃尔顿链(Waltonchain/WTC)项目分析

此生态系统不限于服装行业的应用,同时也适用于仓储、物流、电子车牌、资产管理等领域。

团队:

发起人:

都相赫(韩国发起人):韩国籍,中韩文化交流发展委员会(文在寅总统自 营机关)副会长,韩国标准产品协会理事,韩国中小企业委员会城南市会长,韩国NC科技株式会社会长。IT TODAY新闻社资深大记者,NEWS PAPER经济部门大记者。韩国电子新闻社(ET NEWS)理事。

许芳呈(中国发起人):中国籍,企业管理专业毕业,七匹狼公司供应链管理总监,天使投资人。

顾问:

金锡基(物联网):韩国籍,韩国电子行业的领军人物,工学博士(毕业于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教授,曾任职于贝尔实验室、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担任过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副总裁,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资深专家,IEEE 高级会员,韩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副会长,韩国半导体科学家及工程师协会主席。 发表学术论文 250 多篇,拥有发明专利 60 余项。

朱延平(区块链):中国台湾籍,工学博士(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云端服务协会理事长,中兴大学资讯管理系主任。曾获得台湾教育部青年发明奖,台湾十大资讯人才奖。多年来对区块链的应用有着深入的研究,带领区块链技术团队开发系统应用于健康大数据和农业溯源项目。

首席专家:

莫冰(物联网):中国籍,工学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研究教授,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物联网专家,集成电路专家,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8项。 2013年开始接触比特币,比特时代、韩国korbit最早的用户之一。2013年作为韩国高丽大学的技术负责人,与三星集团合作完成“基于对等网络的多传感器数据交互及融合”项目。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打造可真正商业化应用的公共链。

魏松杰(区块链):中国籍,工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特拉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研究院核心成员,硕士生导师。区块链技术专家,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发表论文 20 多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在美国期间,曾经就职于谷歌、高通、彭博社等多家高科技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职务,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总结评价:

沃尔顿链有出色的团队,团队成员在区块链及物联网行业背景深厚,有丰厚的人脉和技术资源。

项目标签化了产品,将实体转化为方便管理和分析的数据,自动化门店,从清点产品、顾客选择产品到收款整体的过程都提升了效率,类似大多数针对供应链商业流程的区块链项目,理论上能做到准确追溯产品源头,保证正品。

根据官方发布的白皮书,沃尔顿链没有突出体现“物联”这一概念,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并不明显,相比更像一些专注于商品溯源流程的区块链项目,加入了物联的概念,反而将溯源防伪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化了。而且目前的物联网技术尚未成熟,设备的协作和交易只能由同一个物联网运营服务商提供或者进行授权验证,无法保证不同的子链和母链之间、子链和子链之间的信息交互无障碍。

成本方面,虽说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每个商品从都有一个唯一的RFID标识,每个字节点都有一个读写器,无形中增加了增加了系统研发、运营、维护、安全成本。例如服装行业,产品数量种类较多,基本为量产,大量的RFID标签在同一空间内需要更精准的识别技术和大量的读写器,很难做到产品的准确识别和设备成本的整体最小化。

技术方面,达到产品防伪目的的前提是RFID标签和节点数据不被修改和篡改,即数据的绝对安全。区块链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保证读写器及后端数据库的数据不被修改,但不能保证标签的免于攻击(如伪造、拒绝服务和物理攻击等),也不能准确追踪脱离读写器范围内的产品的实时状态(如运输途中)。

代币方面,WTC代币存在的意义更像是用于平衡和统一合子链的价值生态,但跨链间的代币价值自动转换的标准如何确定官方并没有明确说明。另一方面,假设由官方团队制定标准,那么就违背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本质。

自白皮书公布至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虽官方声称已有项目落地,但技术代码仍未开源。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直接或间接基于本文章所做出的投资行为,需要您自行承担全部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