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門環與鋪首


在我國古代建築中,鋪首與門環是過去大門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件,人們把銜著門環鑲扣在大門底座上的物件稱為鋪首。

與現在的門把手作用大至相同,門環不僅有著極強的裝飾作用,而且在關門時便於人們使門閉合,而開門時用門環敲打鋪而發出清脆的聲音,能起到現代門鈴的作用,可謂是一物多用。

在古代,門環的製作、色彩、材料等都是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不是可以隨意製作和使用的。如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

所以,我們在民間看到過去許多豪宅老門都是黑漆或無漆的鐵製門環。

但用的相對較多的還是龍的兒子——椒圖,傳說因其性好閉,厭生人,故就把它置在門上用其來看家護院。

在山西晉中、晉南一帶,有用獅、虎等動物頭部及一些吉祥圖案做鋪首,這即有威嚴之勢,又有避邪之說。當然也有說"獸"與"壽"音同,獸頭配合如意紋則有"壽如人意"之意。

這種門環以圓形鐵片一分為二,釘在兩扇關合的門縫正中央,鐵片上或鏤空雕著或陰刻著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

而有的人家會在門環下鋪一花瓶,花瓶內插有牡丹,則象徵平安富貴,而鋪首則為蓮子,象徵著連生貴子或多子之意。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門的建築形式及材料都已發生改變,所以這種有個性的門環與鋪首也會漸漸消失。

在這裡提醒我們攝影愛好者,如有機會和條件,遇到這些不同形式的門環時,還是把它們拍下來,這是很有價值的。

非常漂亮的門環與門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