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1.5億美元投入網絡文化社區 網上逗你一笑,“梗”的生財之道

網絡經濟時代,網紅產品、粉絲經濟花樣翻新、風生水起。你可知道,偶爾逗你一笑(很多時候看不懂)的“梗”,也能變現嗎?

英語詞彙“meme”,由英國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所創造,意在從生物學角度描述“文化的基因”。隨著網絡語境不斷演變,“meme”現在主要指特定人群中,能引起共鳴的信息,通常能引人一笑,可以是一個表情包,一句話,一個對話截圖等等。儘管不能百分百對應,在中文裡,我們所熟知的“梗”最為接近“meme”的概念。

“meme”在英語網絡中,已經和一個叫“reddit”的社交應用綁定。與其他社交應用相比,reddit更像是“文化社區”,用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板塊進行“梗”創作,目前該應用上已經有超過15萬個板塊,其中,流量大的板塊多由官方運營,維護了板塊內的“切題”性。比如“黑人發言”板塊,就由其他社交應用上非裔美國人的有趣對話截圖構成,其語言風格及內容符合這一群體的習慣及興趣,可以說,reddit上的“社區”具有很大的黏合性。

今年2月,reddit在最新的D輪融資中籌集了3億美元,其估值達到30億美元。在該輪融資中,騰訊投入1.5億美元。據業內人士透露,騰訊是看中了reddit的流量和精確的社區劃分。截至2019年2月,reddit官方統計的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3.3億,為美國流量第五大的應用。

微妙的“梗”帶來實際流量,如何變現仍需探索。reddit遵循內容至上的原則,即完全根據帖子點贊數量排名,且具有較強的社區性,使得廣告帖與其他妙趣橫生的“梗”帖格格不入,應用方擔心廣告會影響其用戶體驗,投放時較為謹慎,限制了變現能力。

但reddit的社區性也帶來相對更精準的用戶劃分,2018年,該應用淨收入超過了1億美元,且大部分收入來自於廣告。如果根據大數據對用戶進行分析,針對性地進行廣告投放,有流量加持的reddit仍有很大的盈利增長空間。

中文網絡目前並沒有類似reddit的“梗文化”平臺。即便如此,“梗”仍然顯示出了強大的商業價值。英語文化博主“谷大白話”就翻譯過大量的英語“梗”,相比其他的英語學習資源,“梗”更加通俗有趣且容易引起共鳴,他因此收穫了大量粉絲,且這些粉絲具有一定的“社區性”。目前,“谷大白話”擁有1200萬粉絲,在某平臺上的廣告報價達到了5萬元。

擁有570萬粉絲的博主“土味挖掘機”搬運了快手、抖音上的大量“土味”視頻,他精準地發現微博部分用戶對“土味”同時具有熱衷和獵奇的態度,利用不同APP之間的用戶壁壘,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類似reddit上的板塊社區,其粉絲則在評論中進行“土味”梗的二次創作。他的廣告報價達到12000元。

二次元愛好者因其群體高度黏合性,是中國最熱衷“梗”創作的群體之一,“嗶哩嗶哩”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將“梗”變現。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因“說啥啥不準”,以及對軍艦的有趣點評,最先在小眾艦船擬人遊戲“碧藍航線”的玩家中積累了一定人氣,玩家產出大量關於他的文字和表情包“梗”,在幾次熱點事件後,這些“梗”快速發酵,逐漸大眾化。“嗶哩嗶哩”邀請張召忠入駐平臺製作節目,變“梗”為流量。

“梗”比起“笑點”,更像是具有相似特徵的群體之間,思想上的微小共鳴。無論是作為主角成立平臺,還是作為工具吸引流量,在網絡時代,這樣的微小共鳴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經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