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耽誤西安地鐵建設的“罪魁禍首”?

近期,網傳西安地鐵施工期間“偶然”挖出了“廢丘”遺址並遭到破壞,文中不僅分析考古工作是耽誤地鐵建設進程的“罪魁禍首”,還調侃文物局上班如上墳,忙起來對沒太大價值的文物隨意處理。一時間,將文物保護工作推向了風口浪尖。這其中,哪些是謠言?真實的文保工作又是怎樣的?日前,記者針對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採訪。

謠言一:地鐵盾構施工傷及文物?

真相:“對不起,我們不在一個維度。”

根據考古資料和調查研判,西安城區範圍古遺址和古墓葬埋深一般不會超過10米,而地鐵盾構施工在地面10—18米以下,所以不會與文物“碰面”,又何談傷害?城區以外有較大較深的古墓分佈,但地鐵盾構作業區也多在已建成的道路、建築等地下進行,而這些區域過去在進行道路、建築施工時事先已進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盾構也難遇文物。

謠言二:地鐵施工“偶然”發現文物?

真相:“別把文物部門當小透明。”

西安每一條地鐵從線路規劃到施工,文物部門都一直“在線”。規劃時,地鐵線路已經規避了已知的重要遺址區;施工前,會先行對地鐵開挖的站點、調度站等進行考古勘探;考古勘探出有遺址或古墓時,要先進行考古發掘;考古工作結束後,才開始進行建設。規劃、勘探、發掘、保護,這一系列環節都有著一套嚴謹的流程規範。

當地鐵遇見文物,如何處理?如西安地鐵二號線建設中,針對地鐵下穿西安城牆、鐘樓等文物建築採取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工程保護技術措施,如採取雙向繞行、加大埋深、盾構施工、控制沉降、採用暗挖法、無縫接軌等,對中國其他城市地鐵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具有借鑑意義。

謠言三:西安文物太多,會草率處理不太重要的文物?

真相:“一視同仁,路子不野。”

針對發現的地下文物均要進行考古發掘,需要經歷申請發掘證照、現場發掘清理、照相、測繪、現場保護、加固、登記編號包裝提取文物等步驟。“像做手術一樣,不論大小,程序步驟一樣都不能少,要把資料全部提取完,不會草率處理。”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唐龍介紹道,保護文物是國家利益,對所有考古發掘都是一視同仁的,只是最終的展現方式會有不同。

畢竟,僅目前西安地區在冊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就有324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64處……數量大、分佈廣、級別高,如此豐富的文物資源,決定了西安的文保工作必須依法依規、按步驟、分重點的進行保護並展示。

謠言四:考古是對文物的破壞?

真相:“文物工作者是還原歷史的探索者。”

唐龍告訴記者,考古工作關注的是三大哲學命題中的前兩個——“我是誰”“從哪裡來”。考古是文物保護的基礎性工作。考古所提供的物質憑證,是溝通古人與現代人的“時光隧道”,能讓現代人直觀感受到古人的生產、生活場景及創造的絢爛文化。

“沒去過三星堆之前,不能清晰地理解什麼是‘縱目’之人;看過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美輪美奐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才能感知到唐代傑出製作工藝與科技發展水平。”提到出土文物,唐龍娓娓而談。

也正是有這樣一批默默無聞的考古探索者、文物守護者,埋藏在地下千年的文物才能拭去歷史的蒙塵,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