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沒有成功?

麥許琨


公元前231年秦國滅韓,前228年滅趙,秦國的軍隊已經到達燕國南界。亡國之禍,迫在眉睫。燕太子丹心急如焚,催促荊軻趕緊啟程出發,赴秦國刺殺秦王。


易水之上,風蕭蕭兮壯士歌。燕弱秦強,萬般無奈行此下策,弱國的無奈倍感淒涼。無論刺殺成功與否,荊軻勢必無法生還,生離即為死別。於絕境中欲奮力一搏,荊軻就車而去,終不回顧。

然而荊軻雖重金賄賂秦王寵臣蒙嘉為燕國說好話,得以面見秦王,有了親近秦王刺殺秦王的機會,可惜功虧一簣,終遭失敗。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荊軻刺術不精,沒有刺客一擊必中的本領

秦國宮殿之上,圖窮匕見,猝不及防之下,以有心算無心,荊軻成功的幾率非常大。然而荊軻右手持浸過毒藥的匕首,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直刺秦王胸部,竟為秦王所掙脫。


後秦王環柱跑,荊軻逐於後。秦王負劍,拔劍傷荊軻左腿,荊軻無法行走,以匕首擲秦王而未中。

匕首早已浸過毒藥,見血封喉,追逐之際為何不投擲匕首?倒地之時,失去平衡,才想起投擲秦王,準頭已失,成功幾率大減。

二、燕太子丹急躁冒進,所薦非人

在刺殺秦王的準備工作中,樊於期的首級、督亢地圖、匕首皆是死物,而副手是活人。刺殺行動無論謀劃得多麼縝密,也不可能萬無一失。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


而人是唯一不可控的變數,在這關鍵的副手的人選上,太子丹和荊軻卻意見相左。太子舉薦秦舞陽,本來荊軻有自己理想的人選,可惜他居遠未來。在太子丹的猜疑催促下,荊軻怒斥太子,倉促上路,顯然為刺殺行動埋下了敗因。

三、隊友不給力,秦舞陽空有勇士之名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很不幸,荊軻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秦舞陽名不副實,剛踏上秦國宮殿就慫了,面如土色,渾身發抖,還是荊軻為他打了掩護。


如若在荊軻追殺秦王時,秦舞陽能配合荊軻,兩人夾擊秦王,有很大機會幹掉秦王,改變歷史。

歷史無法重來,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嬴政怒攻燕國,燕王喜遠遁遼東,雖殺太子丹獻於秦王,可惜仍不免於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

我是“歷史圖影館”,敬候喜歡歷史的朋友關注。


歷史圖影館


荊軻這廝根本不是刺客,就是一個網紅

薩沙早就說過了,荊軻這廝就是一個大騙子兼網紅。這傢伙欺騙了所有的人,直到今天都沒有被戳穿。為什麼這麼說?聽薩沙說一說吧!

荊軻不是刺客而是網紅,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什麼是刺客?刺客是人類歷史中一種特殊職業,常由於政治原因,負責對某個目標人物實施暗殺。歷史上重要刺客,基本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專職刺客。

那麼什麼是網紅?“網絡紅人”是指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絡作用下被放大,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絡世界的追捧。“網絡紅人”的產生不是自發的,而是網絡媒介環境下,網絡紅人、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換句話說,刺客是受到嚴格訓練、具備強悍技能的專業暗殺者。而網紅刺客則是根本沒真實本事,僅僅靠宣傳、包裝,迷惑了僱主而裝作是刺客的傢伙。

我們看看荊軻究竟是哪一種!

作為一個刺客,最基本的是要會一些武功,具備一定的暗殺技能吧。

這就像司機必須開車好,廚師必須會燒飯,就連搬磚的也要有把子力氣。

遺憾的是,作為刺客,我們看不出荊軻會什麼武功,更沒有什麼暗殺技能!

第一, 荊軻的反應很慢

圖窮匕見以後,秦王大驚。荊軻趁機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可以說,荊軻有備而來,秦王沒有準備肯定慢了一拍。正常來說,荊軻只要反應稍快,肯定一刀刺中秦王。

但實際上呢?秦王的反應卻快了荊軻一拍,他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掙斷,轉身就跑。

反應如此之慢,荊軻也算是一個刺客?

第二, 荊軻的奔跑速度很慢

只要有些武功的,甚至身體較好的,跑步速度肯定不會慢。

相比起來,秦王養尊處優,又驚慌過度,肯定跑不快。

正常來說,荊軻應該幾步就追上秦王,一刀將他刺死。

但實際上呢?秦王跑的比荊軻還快!

荊軻追趕秦王,秦王繞柱奔跑,荊軻竟然追不上。

這種奔跑速度,也算是一個刺客?

第三, 荊軻的躲避打擊能力很差

受過格鬥訓練的人,不自覺的會觀察周邊,以應對各種攻擊。

這屬於格鬥最基本的基本功,入門水平!如果沒有這個本事,敵人一拳一刀打過來,你反應不及,肯定就受傷。

但實際上呢?荊軻毫無躲避打擊的能力!

兩人繞著柱子追逐的時候,侍從醫官夏無且用他所捧的藥袋投擊荊軻,一擊就打中了。

侍從醫官不可能是什麼投擲暗器的高手,也就是隨手一扔。

荊軻連這都躲不過,這也算是一個刺客?

第四, 荊軻幾乎沒有格鬥能力

作為一個刺客,用匕首去行刺,最起碼應該練練匕首刺殺格鬥術吧。

薩沙知道,全世界各地都有匕首格鬥術,甚至巴西監獄都有一種實用格鬥術,招招致命。

但實際上呢?荊軻顯然沒有任何格鬥能力。

秦王慌忙抽劍,劍長,只是抓住劍鞘。一時驚慌急迫,劍又套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刻拔出。秦王圍著柱子跑,倉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侍從們喊道:“大王,把劍推到背後!”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才拔出寶劍攻擊荊軻,一擊砍斷他的左腿。

顯然秦王不是什麼武功高手,現在一擊居然把荊軻砍成重傷。自然,如果荊軻赤手空拳,被砍成這樣也許還能理解。但荊軻現在手上還有一把匕首,卻毫無格鬥能力,這也算是一個刺客?

第五, 荊軻幾乎沒有暗器能力

作為一個刺客,基本的暗器還是要練練的。而且已經計劃用匕首行刺,和匕首相關的格鬥術(比如投擲匕首)肯定是要練習的。

如果匕首刺不中,還可以拼死一搏投擲出去。這把匕首是有毒的,只要投擲刺中一點就會讓秦王送命,這是一個殺手鐧!顯然,任何刺客都應該想到這點。

但實際上呢?荊軻被秦王一擊打成殘廢,就舉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沒有擊中,卻擊中了銅柱。

兩人近在咫尺,這麼近的距離,荊軻投擲匕首都扔不中,可見他沒有任何投擲暗器的能力,這也算是一個刺客?

如此種種,實在看不出荊軻是一個刺客。

他之前也從沒有刺殺成功的經歷,所謂的名聲基本都是流傳和別人的推薦。

荊軻的所作所為,到很像一個網紅,都是靠宣傳、推薦和包裝。

書中寫道:荊軻到燕國以後,和當地的狗屠夫及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結交,成為知己。荊軻特別好飲酒,天天和那個宰狗的屠夫及高漸離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就和著拍節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娛樂,不一會兒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沒有人的樣子。

顯然,這種在街上表演,在今天就屬於真人秀宣傳,也是網紅的常用手段。

書中還寫道:荊軻雖說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為人卻深沉穩重,喜歡讀書;他遊歷過的諸侯各國,都是與當地賢士豪傑德高望眾的人相結交。他到燕國後,燕國隱士田光也友好地對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田光將他推薦給太子丹。

顯然,荊軻結交田光也是攀附名士的宣傳手段,田光則對荊軻進行了包裝盒推薦。沒有田光,荊軻一輩子也不可能遇到太子丹。

如此種種,大家覺得呢?荊軻究竟是不是網紅?


薩沙


荊軻是戰國時代最出名的殺手,而且是個有情調有品位的殺手。喜歡讀書,喜歡彈琴,喜歡唱歌,是個行為藝術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他在殺人的時候一點都沒有表現出其超人的藝術天賦。接近目標,抽刀便刺,死纏爛打,像個潑婦。敗了之後還海誇其口。蓋聶聽說他刺秦失敗後總結,不好好練劍,專整些沒用的,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虛無上,難怪小命不保。就是說,做什麼都需要專家,需要熟練工,不能找業餘人員。殺人者應當只懂殺人,其他都不會。荊軻在當刺客方面就是個二把刀。

荊軻是個很有志向的人,他從小的志向並不是做個殺手。戰國時期是個喧囂浮躁,人人意欲出名的年代。荊軻很年輕就在當地混得小有名氣,被稱為卿,這個稱呼相當於後漢時期的郎。就是易中天先生理解的帥哥。當然了除卻他老人家沒有人這樣理解。卿是一種尊陳,和西方人的堂差不多。荊軻年輕氣盛,到處找工作,以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是處處碰壁,人家根本不搗他這瓣生蒜。

於是荊軻開始四處流浪。一個人要懂得道理只有兩條路,讀書和旅行,兩者缺一不可。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光讀書不旅行就好比一頭豬,豬也在每天思考,可是它的領域超不出豬圈的範疇。光旅行不讀書就好比一頭驢,驢子每天都要走好多路,可是它的智慧眾所周知。西方人就認為驢子是世界上最蠢笨的動物。如來孔子之所以學貫古今德侔天地,就是因為他們不斷地漂泊過。荊軻漂泊到了燕國,依然沒有找到他人生的走向,但是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這些人當時稱為豪俠,其中有個叫高漸離的,是個音樂家,擅長敲擊一種名為缶的樂器。二人組成一個樂隊。荊軻唱歌,漸離擊築,在大街上醉酒義演,常常萬人空巷。

後來荊軻這張新船票就登上了太子丹這條破船。當時小燕國已經風雨飄搖,太子丹作為少壯勢力領袖,很不甘心等死認輸,決定奮力一搏。他用的戰術就是釜底抽薪。明言之,就是派出刺客把秦王嬴政殺了。經過下屬推薦,荊軻成為最佳人選。太子丹找到荊軻,曉以大義,荊軻答應了。倆人合作關係建立以後,太子丹對荊軻百般籠絡,還給他找了個幫手,當然也是監視他的人,叫秦武陽,十三歲就殺人,極勇。但荊軻並不看好他。勇敢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種姿態。荊軻是做技術的,所以對一線人員素質要求很高。但是太子丹是做策劃的,要考慮全盤,不能因為技術部有問題就影響全盤刺秦計劃的執行。為此二人大吵一架,太子丹說,你遲遲不走,不會是不敢去了吧,白吃白喝想溜?我先讓秦武陽去試試。荊軻大怒,因為這句話太傷自尊了。我不走是在等一個能用得上的幫手,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荊軻於是走上了不歸路。一群人身穿白衣易水送別。高漸離擊築,荊軻唱歌,詞曰,風嘯嘯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後來故事就簡單了。來到秦國,見到秦王,展開地圖,拔出刀子,一刺未中,再刺未中,三刺未中。後來就被大卸了八塊。常看古龍先生的流星蝴蝶劍,那種詩意的淒涼和孤獨沁入骨髓。荊軻和孟星魂是一類人,每日思考,每日漂泊,每日追索,每日等待,卻終無定式。


唐風宋月


秦王嬴政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一直想要吃掉中原這塊肥肉。為了實現這一美夢,秦王先是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又奪了燕國邊境上的幾座城池。

太子丹被扣在秦國當人質,他洞察了秦王的心思,於是悄悄溜回了燕國。回去之後,左思右想,苦尋救國之策。終於想出了,採取斬首行動,除掉嬴政這傢伙。

首先要找到刺客,他天天去人多的地方去蹲點,終於有一天,發現了荊軻這個人才。他給荊軻好吃的好喝的,還把自己的寶馬讓給荊軻騎,這一系列舉動,感動去了荊軻,他哭著說,太子丹讓他做什麼都可以,行了,感情培養足了。

秦王攻下韓國,佔領趙國。太子丹記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看來只有使出殺手鐧了,他憂心忡忡的找到荊軻說:“荊軻啊,燕國馬上要完蛋了,我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太子有啥煩心事,說出來,我為你排憂解難。”荊軻說。

太子丹一聽喜上心頭,“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了,我要拍你去刺殺秦王。”

荊軻說:“你太了起了,只要吩咐一下就行了。我需要兩樣東西才能接近秦王,一是流亡在我們這裡的樊於期的人頭,另一個是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的地圖,不知太子捨得嗎?”

太子丹不忍心:“這地圖的事情好說,但是樊將軍走投無路來投靠我,要他的人頭恐怕不合適啊!”

荊軻知道太子丹有寬厚愛人之心,就自己跑去找了樊於期將軍,結果樊於期一口答應,割下了自己的人頭交給荊軻。荊軻又給他配上了一位副手秦舞陽,帶上太子丹給他準備的一把毒劍,渡過易水,準備上路了。臨行之時,唱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詩句。

很快到了咸陽,一看那威嚴的陣勢,秦舞陽嚇得舉著地圖的手都哆嗦了,荊軻一看,這孩子不行,肯定會壞事,乾脆自己拿著地圖和人頭進了大殿。

秦王聽說有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非常高興,趕緊讓他把地圖呈上來看一下,地圖慢慢打開,最後匕首出現了,這一切,秦王看得一清二楚,嚇得哇的一聲大叫起來,荊軻拿起匕首,抓住秦王的衣袖,想要捅他一百零八下,結果秦王迅速掙斷了袖子,跑開了。



於是兩個人圍著柱子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突然御醫把自己的藥箱扔向了荊軻,荊軻一遲疑,秦王拔出身後的寶劍一下子斬斷了荊軻的左腿,侍衛蜂擁而至,結果了荊軻的性命。

荊軻之所以沒有成功,一是因為秦王反應的太快,迅速躲過了荊軻的第一次進攻。二是,有手下大臣的干擾,使荊軻遲疑了幾秒鐘,秦王迅速拔出了寶劍。


太子丹和荊軻這麼一鬧,秦王生氣了,感覺收拾他們的行動得提前了,於是下令王翦抓緊攻打燕國。

太子丹只得硬著頭皮抵抗進攻,結果被打得稀里嘩啦。他帶著他爸燕王喜逃到了遼東。嬴政不肯就此罷休,派兵緊追不捨,燕王喜殺了其太子丹向秦王求和,希望看在自己誠懇的份上,饒了自己。


品讀春秋001


公元前227年,在秦王嬴政的咸陽王宮裡,一場盛大的儀式即將舉行。秦王嬴政神態端莊,正襟危坐,不急不躁地等待著儀式的開始。大殿兩邊大臣環伺,靜默肅立。殿外侍衛林立,刀劍加身。司禮大臣們嚴陣以待,就等著一位重要客人的到來。

這位客人就是遠道而來的燕國使者荊軻。他今天攜帶著兩件重要禮物,獻給秦王。一是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二是燕國最富庶之地督亢的地圖。

秦王表面不露聲色,心中卻暗自竊喜。他的大軍不久前已經滅了趙國和韓國,現在正屯兵燕國邊境,對燕國造成了強大的威懾力。此時,荊軻前來獻圖,以表燕國臣服之心,如果能以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佔領燕國,秦王自是非常樂意的。

但是,這場隆重的儀式最終卻變成嬴政的噩夢,差點讓他命喪當場。荊軻借獻圖之機,一手導演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的故事。當然,結局大家都知道了,秦王死裡逃生,僥倖躲過了荊軻的致命一擊。

(荊軻刺秦劇照)

那麼,荊軻刺秦為何失敗了呢?

是荊軻準備不充分嗎?顯然不是。

荊軻為了接近嬴政,精心挑選了兩件重要禮物,這兩件禮物足以讓嬴政放鬆警惕,欣喜若狂。

一是樊於期的人頭。樊於期原為秦國大將,在攻打趙國時,不但發佈檄文,散佈嬴政生世謠言,蠱惑嬴政的弟弟成蟜反叛,而後又叛逃燕國。嬴政恨不得生啖其肉,將他扒皮抽筋。現在燕國主動獻上樊於期的人頭,以洩心頭只恨,嬴政豈不歡喜。

二是督亢的地圖。督亢是燕國的魚米之鄉,是燕國最富庶之地,嬴政垂涎已久。燕國將督亢的地圖獻上,一則投其所好,二則足以表明燕國歸降之心。

對於這兩件禮物,嬴政是無法抗拒的,他必須接見荊軻。

荊軻還特意準備了行刺的武器——一把淬有劇毒且見血封喉的7寸匕首。將它藏在了卷軸地圖的最裡面,一旦地圖展開,荊軻就可以抓起匕首,一擊即中。

是荊軻缺乏必死的決心和勇氣嗎?也不是。

荊軻是主動提出刺秦的。當秦國兵臨城下,燕國太子丹找到荊軻商議對策時,荊軻說“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明知此行是黃泉路,但荊軻也義無反顧。在充滿著悲壯色彩的易水河邊,荊軻以歌聲表達了自己殺身成仁的決心:“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燕國太子丹劇照)

既然有充分的準備,又有必死的決心,那麼,為何荊軻最終還是失敗了呢?

一、荊軻的劍術不精。

《史記·刺客列傳》中對荊軻有過簡略的描述:“其先乃齊人,徙於衛。”從小浮浪散漫,喜歡擊劍和讀書。但僅僅是喜好而已,荊軻在劍術上並沒有很高的造詣。

衛國後來被秦國所滅,荊軻便開始了四方遊歷。有一次路過一個叫做榆次的地方,和一個劍術高手蓋聶論劍。荊軻在蓋聶面前高談闊論,惹怒了蓋聶,蓋聶提出實戰比試,荊軻竟棄劍而走,不敢應戰。

還有一次,荊軻到了趙國邯鄲,和一個名叫魯勾踐的劍術高手賭棋,遭魯勾踐怒斥,而荊軻卻“嘿而逃去”,再次落荒而逃。

陶淵明也將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他的劍術稀鬆平常:“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二、太子丹用人失誤。

荊軻刺秦時,本來準備等待一位高人一同前往,《史記》載“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這位高人是誰,史書中並未明確交代,但肯定是一位武功高強之人,否則荊軻也不會刻意等待。

荊軻之所以等他,顯然是知道自己武藝不行。那個高人不來,不知道是沒來得及,還是害怕,躲起來了。顯然,這已經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

但太子丹卻不高興了,認為荊軻後悔了,催促他出發。命令秦舞陽為其助手,和荊軻一道前往咸陽。

秦舞陽在燕國也算一個好勇鬥狠的人,12歲就殺過人,“人不敢與忤視”。荊軻當時並沒有把他看上眼,看燕太子丹催得急,他也沒辦法,只能將就用。

當秦舞陽到達咸陽宮外時,面對嬴政森嚴的戒備,他果然嚇得面如土色,不敢進殿。荊軻只得給秦王解釋說,秦舞陽出生蠻夷之地,沒見過世面,更沒見過天子,被嚇著了。

秦王見此情景,就讓荊軻獨自帶著地圖覲見。

這一臨時變故,行刺的任務就落在了荊軻一人的身上。

面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局面,荊軻只好硬著頭皮上了。而荊軻又確實不善使劍,導致刺殺行動失敗。

如果當初太子丹假以時日,等到荊軻的好友,或者太子丹能明察秋毫,不用色厲內荏的秦舞陽,也許會是另外一個迥然不同的結局。

(嬴政劇照)

三、荊軻想劫持嬴政。

在荊軻臨行前,太子丹曾對荊軻交代:“誠得劫秦王,使悉返諸侯地,則大善也;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段話說明,太子丹派遣荊軻刺秦,首先是要用帶劇毒的匕首挾持嬴政,要求他歸還諸侯國被佔的領土。實在不行,才予以刺殺。

在荊軻刺秦失敗並身受重傷時,荊軻曾說道:“事所以不能成,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這說明,當初太子丹確實要求荊軻嘗試劫持秦王,這也是導致他刺殺失敗的一個原因。

四、侍醫夏無且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荊軻“圖窮匕首見”,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握匕首刺向秦王時,被秦王掙脫。此時秦王本欲拔劍還擊,但佩劍太長,一時間拔不出來,只好繞柱逃跑。

下面的大臣和侍衛乾著急,因為按照秦國法律,凡進殿大臣均不得攜帶武器。即便有武器的殿外侍衛,未經秦王宣召,不得入殿。

因此,大臣們被迫成了這場賽跑的看客。其中一位機智的大臣終於緩過神來,大聲叫著:“王負劍!王負劍!”

值此危急時刻,秦王的侍醫夏無且起到了關鍵作用,情急之下,他將手中的藥囊投向荊軻,延緩了荊軻的追擊的步伐,秦王終於抓住機會,拔出了長劍。

秦王的劍長7尺,荊軻的匕首7寸,孰優孰劣,一目瞭然。所以秦王重創了荊軻,荊軻用盡最後一份力氣,將匕首擲向了秦王,但沒中。

至此,荊軻刺秦徹底失敗。荊軻就此,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悲情英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因為荊軻的武藝很爛!

陶淵明有一首詩,專門寫荊軻的。叫做《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就是因為荊軻武藝平庸,才導致功敗垂成。

我們回顧整個刺秦的計劃,每個步驟都經過精心設計,而且得到完美執行,荊軻這才有機會獨自面對秦王,獲得了絕佳的刺殺機會。

當時,荊軻距離秦王不過一兩步的距離,如果是專諸、聶政這樣的刺客,空手都能把秦王捏死。


結果荊軻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他跑的很慢,追了半天連養尊處優的秦王都追不上。他武藝很差,秦王拔出長劍,一劍就砍斷了荊軻的大腿。荊軻連躲都不會躲。他暗器功夫也不行,最後時刻想投擲匕首殺死秦王,卻扔了個空,扎到了柱子上。

無能啊。這樣的表現,我真懷疑荊軻一點武藝都不會。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

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到邯鄲的時候,與魯句踐搏鬥,人家怒斥了兩聲,荊軻就跑了。

後來,聽說荊軻刺秦王失敗了。這個魯句踐說,

“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唉!實在是太可惜啦,先前我一直認為他刺劍之術很不正統嚴謹,因此斥責他,原來這只是我太不瞭解這個人的緣故!過去我呵斥他的時候,他肯定以此認為我和他不是同路人,不屑於我爭執。

這裡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荊軻這個人有大志向大勇氣。另一層意思,還是說,荊軻的武藝確實不行,實在太可惜了。

荊軻自己也知道能耐不夠,所以在出發之前,他一直在等一個朋友,準備兩個人一起刺殺秦王。但是還沒有等到,就被催促著出發。荊軻好面子,沒辦法,硬著頭皮就出發了。

結果,坑啊。


上將噯福斯


一個有些小聰明,愛享受,業務水平又不行,愛吹牛的愣頭青,怎麼能幹成事呢?

首先來說是小聰明。史記荊軻刺秦中有段,需要借用樊於期的首級。太子不忍心去說,他就偷偷地去和樊於期說,樊於期也是個二貨,不判斷真假,荊軻為人怎麼樣?就自殺了。

再說說愛享受。

《史記》:於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11),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久之,荊軻未有行意。

意思是說好吃好喝的待著,美女伺候著,關鍵是許久都沒有去秦國的意思。一直到後來太子丹去找荊軻,荊軻估計也是面上掛不住說了句:你不來找我,我也得找你去了!

為什麼不行動,因為好吃好喝加美女舒服啊,所以要享受到最後一刻。

再來說說業務水平。《史記》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意思不解釋了,重點是左手拉著秦王的袖子,右手拿匕首刺秦王,沒到秦王身上,秦王就跑了。不是秦王反應快,就是荊軻反應慢!

《史記》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

秦王拔出劍砍傷荊軻左大腿,好歹是刺客,打不到人總能躲吧。荊軻用匕首扔秦王,不中。荊軻的瞄準還是有問題的!

秦王再擊荊軻,荊軻被打傷八處地方。這哪是荊軻刺秦王,這是秦王刺荊軻啊。

業務水平嚴重不行!

再說說愛吹牛。《史記》: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知道自己幹不成事了才說,我是想劫持你報答太子丹才導致我幹不成事的。典型馬後炮!

再來說說愣頭青。《史記》: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意思是笑話秦舞陽是個慫包。從這裡可以看出荊軻是很有膽識的,幹成了是有膽識,幹不成是二愣子!

所以說你指望一個有些小聰明,愛享受,業務水平又不行,愛吹牛的愣頭青幹事,你覺得能幹成嗎?


租房買房那些事兒


荊軻刺秦王,敗了,敗得驚天動地,敗得流傳千古。至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還在低吟傳唱。荊軻“士為知己者死”,死得其所,死得大義凜然。

這次行動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那為什麼還會失敗呢?原因有四點:

懷揣兩個目的,錯失良機

太子丹對荊軻說:

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

這裡有個曹沫和齊桓公的故事,當初齊桓公和魯莊公在柯地會盟,曹沫在會上劫持了齊桓公,逼他交出之前奪取的魯國土地。齊桓公不得不暫時同意,危險解除後,在管仲的勸說下,齊國真的返還了魯國的土地。

太子丹想讓荊軻效仿曹沫,先劫持秦王,讓秦王交還侵佔的各國的土地,假如秦王不同意,再刺殺他。

有這樣的目的,是不是不該配個天下最鋒利的淬毒的匕首?圖窮匕見之時,荊軻想劫持秦王,又欲刺殺秦王,猶豫之間錯失良機,秦王掙開,環柱走,荊軻在後面追趕,最後荊軻敗,說:

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荊軻完成了“士為知己者死”,太子丹給了他兩個目的,他就去執行兩個目的,不管這能不能成功。


幼稚的太子丹

這裡不得不說太子丹很幼稚,實在不堪一國之太子。政治上太不成熟。燕秦本就不和,燕自身難保,太子丹還非要收留秦國的逃將樊於期,鞠武規勸太子丹,希望他將樊於期送走,再合縱其它諸侯國,共同對付秦國,太子丹通通拒絕,逞草莽之猛,非要找一個勇士,去劫持刺殺秦王。

太子丹終於通過熟人的熟人,找到了荊軻,荊軻原本也想拒絕,無奈太子丹態度誠懇的緊,荊軻只好答應下來。

答應後,太子丹又怕荊軻反悔,一遍遍催他上路,最後還給荊軻安排了一個豬隊友秦舞陽,荊軻原本是要等一位朋友來了再走,被太子丹刺激的朋友也不等了,直接帶著秦舞陽上了路。這一去不僅送了命,任務也沒有完成。

豬隊友秦舞陽

話說這個秦舞陽了不得,是燕國有名的勇士,十三歲上就殺了人,別人都不敢和他對視。於是太子丹自認為給荊軻準備了一名好助手,但是這個助手是個鄉野莽夫,欺軟怕硬。

秦王在咸陽宮召見兩人,荊軻捧著樊於期的人頭,秦舞陽捧著藏有匕首的地圖匣子,到了殿前,這位勇士秦舞陽被秦國的威儀嚇得瑟瑟發抖。還是荊軻三言兩語解除了危機,又捧過地圖進獻給秦王,自此,這位秦舞陽彷彿不存在了一般,自始至終都沒有上前幫助荊軻。

秦國有規定,殿內的大臣不允許攜帶兵器進殿,而武將攜帶兵器都在殿外侯著,沒有命令不準進殿,在秦王暴走的那段時間,所有的大臣都慌了,秦王自己也拔不出劍來,這時候荊軻和秦舞陽是有機會的,可惜荊軻錯失了最佳行刺機會,而秦舞陽可能石化了。

最後一個醫官攜帶的藥袋擊中了荊軻。

荊軻劍術一般

荊軻劍術其實是一般的,他更像是一個政治家,好讀書,為人穩重,周遊列國,他有智謀,說服樊於期自殺,用他的人頭接近秦王。有膽識,臨危不亂,敢於直面秦王。

但是他的劍術確實不咋地,衛元君不願意用他,蓋聶曾對他怒目而視,魯句踐曾發怒呵斥他,他都不予回擊,因為他有自知之明。

同樣,刺秦王他也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於是邀請了一位朋友一起去,想必這位朋友定是劍術了得,到時候,在大殿上,兩人相互配合,擒住秦王,是可以實現的。

然而他這位朋友還沒有到來,太子丹就一個勁催他上路,還責怪他害怕了,又說出讓秦舞陽先上路這樣的話來激他,於是,荊軻真的被激怒了,朋友也不等了,直接帶著秦舞陽上路。至此,實際上行刺計劃已經被打亂。

於是,荊軻刺秦王華麗麗的失敗了。


蕭曉四姑娘


我曾經一篇文章說荊軻是僱傭兵,還是不高明的僱傭兵!至於荊軻為何沒有成功,讓我們從頭說起。

太子丹當初找到荊軻的時候,是帶著厚禮,而且十分謙卑的,先是給荊軻一頂大帽子,讓荊軻覺得刺殺秦王是利國利民青史留名的大好事,就這,荊軻也是沉吟良久方才勉強答應。這說明什麼?荊軻根本不想去,沒有慷慨激昂拍案而起的勇氣和激情!

在這裡你要說荊軻是為了大義,我也就“呵呵”了!


再者,太子丹一看荊軻答應了,馬上安排荊軻入住五星級國賓館,好酒好菜美女佳人,應有盡有,還每天去看望!這是啥意思,知道我不能回來了,讓我最後的瘋狂?而荊軻也是來者不拒,及時行樂了!也是怕荊軻反悔吧,拿了我的,吃了我的,玩了我的,到時可別推脫不去啊?不好意思吧!

難道這時候不應該詳細瞭解情況,制定切實刺殺預案嗎?花天酒地能有用嗎?

等到樊於期跑到燕國,秦國加快進攻步伐,太子丹著急了,去找荊軻,說準備去刺殺吧?我估計荊軻很驚訝和意外的,這麼快就去?我還沒準備好呢。敢問,你準備了嗎?就知道喝酒了,估計還是茅臺級別的吧,不可能是賴茅級別!

於是給太子丹出難題了,說,我這樣去,接近不了秦王啊,這樣吧,你給我燕國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估計秦王會接見我們的。

太子丹不樂意了,地圖還好說,人頭不行!

荊軻說那我去找樊於期,說明利害!樊於期老實的把自己人頭給了荊軻。

荊軻帶著人頭和地圖,在秦舞陽這個豬一般隊友陪伴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就去了!

誰知刺殺過程中,圖窮匕現,由於武功不過關,失敗了。還著名刺客呢?這麼近距離刺殺,還失敗了,哈哈,愧對歷史評價這麼高大!

最後還衝動的暴露了是太子丹派他去的,這是報復啊?我不想來的,是你太子丹把我放在火上烤,逼我來的,我死也要拖你下水!

這故事看完了,你說,荊軻能成功嗎?不能吧,肯定不能

我的看法,荊軻武功一般,智商接近負數,情商為零!

我是敏學訥言,關注我共同欣賞歷史故事!


敏學訥言



大勢所趨,荊軻刺殺秦王是註定要發生的,可是秦始皇也不可能會死,秦始皇如果一死,那天下就繼續處於諸侯混亂時期,以後就沒有秦漢大統一這一回事,所以在當時誰如果把秦王刺殺成了,誰就阻礙了歷史發展,這個責任誰都承擔不起。可是在當時六國哪會想到這一點,他們無非就是保命,為了保住江山不惜一切的與侵犯的敵人抗爭,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更何況戰國時期那些英雄輩們。



按當時情況,東周已經持續了五百年,經歷了春秋與戰國,這兩個時間段,完全不是周天子的天下,反倒成了諸侯互相征伐的時代,諸侯格局不止在東周一朝,在西周和商朝也存在,相當於各城邦國,繁衍的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延續了很久,因為時間推移不斷刷牌,最後到東周中年形成了七國爭霸局面。秦國在齊國,趙國之後崛起,自稱西帝,所以秦國之所以走到秦王嬴政時期這個位子,已經很不容易,經過幾代先王抓住機會努力,已準備妥當,那時六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嬴政只不過是一個代表而已,並不是滅亡六國的中心人物,所以刺殺嬴政也等於是徒勞的。


荊軻之所以沒有成功,並不是實力不夠,還和他的多重矛盾心理有關,總感覺到他是不情願的 。燕太子丹之所以讓他去,一定程度是瞭解他實力的,闖蕩江湖這麼多年,能當上俠客是有一手的,如果讓他去別國刺殺領導人,我想回來的機會很小,畢竟在人家地盤上,而且還在宮內。燕太子丹這樣執意讓他去,一定程度懼怕秦國,怕它滅了燕國,以為刺殺嬴政事就搞定了。這樣及功好利,憑藉幻想,自私貪婪,無所作為的人哪會成功。太子丹為了讓荊軻接近秦王還令秦叛將樊無期自盡,割其頭顱,以此來接近秦王,想起來確實有些殘忍,能讓一個大活人自殺而且獻上自己頭作抵押,樊無期當時也是迫於無奈,似乎被太子丹給捆綁了。


當送別時,在易水河邊,高漸離送別荊軻時,並沒有抱有鼓舞士氣那種,反而變得很是悲壯,用失望的心情送他,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所以高漸離認定荊軻出使這一趟認定吉凶難料,面對虎狼秦國,去主動抓他的尾巴,肯定沒有好下場,即便他刺殺成功了,面對無數秦軍侍衛佈下的天羅地網,他是逃脫不了的,等於送死。在張藝謀指導《英雄》中就有荊軻的影子,無名也正是接近刺殺秦王后的結果,他是逃脫不了秦軍包圍的。

荊軻之所以沒有成功,還有一點和無名一樣,認清了事實,明白他必會以後一統天下,秦王把秦統一後美好的圖景最後給他展現,一定程度為了天下子民不再受戰爭之苦。在李雪健扮演的《荊軻刺秦王》中的嬴政就已經把實心話說了,世人都不明白他要做什麼,以至於自己反而變得更加孤獨,對誰都不信任。荊軻獻上了督亢地圖和樊無期人頭,以作為接近秦王找到刺殺的機會,當他準備進獻時,近侍秦舞陽首先露餡了,慌張的想逃出秦宮。這時荊軻與秦王撕扯起來,他拿著小刀一路圍著柱子追,秦王嬴政由於劍太長拔不出來,周圍的官員和侍衛們沒有經嬴政允許連動都不敢動,宮內只聽見嬴政和荊軻的喊叫聲,把荊軻追得筋疲力竭後,最後嬴政緩過氣來把長劍拔了出來,荊軻沒來得急反應中劍身亡,同樣樊無期在宮外被秦軍侍衛亂劍砍死,看來荊軻低估了秦王嬴政的實力。


所以荊軻刺秦之所以沒有成功並不是一心一意為燕太子丹賣命,一路上他心裡也矛盾,面對將要來臨的危險總會恐懼,怯場。一到大場面,容易丟失一切,也讓秦王嬴政有機可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