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探討銀行低估值之謎 維持行業“超配”評級

銀行估值體系探討——低估值之謎

摘要

問題來源

我們的報告源自投資者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銀行的ROE這麼高,PB卻長期低於其他行業,而且長期破淨?

低估值之謎:高折現率

我們分析認為,銀行板塊PB跟ROE長期不匹配,主要原因是高槓杆高風險經營,所以投資者給予了銀行股更高的折現率。當前ROE雖然比較高,但低於折現率,導致其PB低於1。

此外,對中美兩國銀行股的估值以及ROE、ROA、權益乘數進行對比後,我們做出這樣一個合理推斷:如果未來銀行中國的銀行能夠一邊降槓桿、一邊提高ROA,即便ROE不變甚至下滑,但PB中樞卻有可能不下滑甚至修復到1x左右。

ROA與槓桿變化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基於前述分析,我們認為銀行板塊PB中樞永久性上移有兩種途徑:一是直接提高ROE,二是ROE不變甚至小幅下降的情況下,ROA提升、槓桿下降。

通過對杜邦分解後各個指標的分析,我們認為:目前看起來,銀行業ROA短期內在一些暫時性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有幾個bp的上下波動,但要想大幅提升比較難;而槓桿方面,未來倒是不太可能大幅下降。綜合ROA與槓桿,我們可以大致判斷,未來三到五年銀行板塊ROE很難上行,也很難出現“槓桿下降、ROA提升”的現象。因此我們認為,板塊估值中樞顯著上移的概率不大。

當然,考慮到ROE決定估值中樞,而景氣度的邊際變化則導致了實際PB圍繞中樞的上下波動,因此雖然當前時點銀行板塊估值中樞持久性顯著上移的概率不大,但在行業景氣度邊際改善(不管是真實改善還是投資者預期改善)的情況下,銀行板塊仍然可能出現階段性的投資機會,我們將緊密跟蹤。

投資建議

考慮到2019年行業整體淨息差增幅回落、資產質量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我們預計未來一年板塊收益仍以賺取ROE為主。我們維持行業“超配”評級,在個股方面建議優先選擇以大型企業為主要客群、基本面穩健、估值低的大型銀行,和以中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風控能力突出、估值相對合理的小型銀行,推薦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寧波銀行、常熟銀行的“啞鈴型”組合。

風險提示

若經濟因外部不利因素影響而失速,將對銀行資產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數據計算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誤差,但我們認為其對主要結論的影響不大。

正文

問題來源與主要結論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我們後面的研究顯示:

銀行板塊ROE居於各行業前列但PB居於後列,是因為行業高槓杆經營存在高風險,所以投資者給予其更高的折現率(更高的風險溢價),導致PB偏低;近年來折現率甚至高於ROE,因此破淨。

PB中樞永久性上移有兩種途徑:一是直接提高ROE,二是ROE不變甚至小幅下降的情況下,ROA提升、槓桿下降。中期來看,兩種途徑在未來三到五年都很難實現,因此我們認為板塊估值中樞上移概率不大。

最後我們認為,未來有望引起板塊估值修復的潛在催化劑主要有如下幾點:宏觀經濟復甦;資管、證券化業務快速發展;混業經營放開;行業出清、供給減少。

低估值之謎:高折現率

DDM是理論上最好的估值方法,但對參數很敏感。雖然其實用性不強,但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式(PB只不過是方便用來進行橫向估值對比的一個比值而已,本身沒有什麼經濟學意義)。根據DDM模型:

P=D/(r-g) →P=BVPS*ROE*d/(r-g) →PB=ROE*d/(r-g)

再在上式代入g=ROE(1-d),即不考慮補充資本的情況下,利潤增長來自利潤留存,可得:

從數學上來講,上述公式可以推出三個結論,但我們不關心數學上的推導,只在乎其經濟學的含義:

一是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ROE越高的公司PB越高,很容易理解;

二是當PB>;;1時分紅率越低(即成長空間越大)估值越高,而PB

三是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當r高過ROE時,PB就會小於1,也就是公司給股東帶來的回報率不及折現率時,就會破淨。而且同樣情況下,折現率高也會導致PB偏低。

如前所述,銀行的ROE在所有板塊中位居前列,因此銀行板塊估值低不應該是ROE導致;由於銀行板塊整體破淨,而其他板塊很少破淨,因此分紅率對估值分化的影響不容易跨板塊比較,我們暫時先不考慮。

最後根據第三個推論,銀行板塊低估值且長期破淨只能用高折現率解釋。從槓桿水平來看,銀行板塊的槓桿顯然是各板塊中最高的,所以銀行面臨的風險很大。我國建國後迄今為止只出現過一家銀行破產案例(海南發展銀行),但我們觀察其他國家,會發現銀行業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以美國為例,其經常出現銀行大規模破產的現象,連花旗銀行這種巨無霸在金融危機期間都差點倒閉。由於銀行屬於高槓杆經營的行業,所以投資者對其要求更高的回報率作為風險補償,也是合理的。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進行驗證。銀行ROE很高,主要是通過加槓桿得到,雖然盈利能力強,但盈利質量差。考慮到ROE並未反映出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我們觀察ROA(理論上ROIC是更合適的指標,但我們用ROA代替,是為了方便日後的分析。其實使用ROIC得到的結論跟ROA差不太多,這裡不再贅述)。從ROA來看,銀行板塊的ROA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從PBvsROE 以及PBvsROA 來看,跨行業的比較,使用ROA 明顯更有解釋力度。而且不光是中國這樣,美國也是如此。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而且即便在2007年銀行最風光的時候,其PB雖然遠高於現在,但與當時的ROE也不匹配(ROE排名7/28,PB 排名21/28)。2007年的時候,從PBvsROE以及PBvsROA來看,使用ROA也是更有解釋力度。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所以我們認為:銀行板塊PB跟ROE長期不匹配,主要原因是其高槓杆高風險經營,所以投資者給予了更高的折現率。當前ROE雖然比較高,但低於折現率,導致其PB低於1。

對於銀行股破淨,市場上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原因是銀行真實淨資產比賬面淨資產低,所以真實的PB是高於1的。這種解釋的最大問題是難以驗證所謂的真實不良率,因為我們觀察美國的銀行板塊PB是長期高於1的,難道他們的銀行賬面不良就一直比我們的真實嗎?此外,我們還觀察到歐洲、日本的銀行股估值也破淨,我們就更難說全世界只有美國的銀行不良率是真實的。我們認為核心原因在於美國銀行業的槓桿較低——雖然其ROE低於中國(2017年美國上市銀行平均9.5%vs中國15.0%),但ROA比中國高(美國平均1.02%vs中國0.93%),權益乘數比中國低很多(美國平均9x vs中國17x)。而且相比之下,日本和歐洲銀行業的權益乘數也很高。

考慮到上面中美比較這一點,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個推斷:如果未來銀行中國的銀行能夠一邊降槓桿、一邊提高ROA,即便ROE不變甚至下滑,但PB中樞卻有可能不下滑甚至修復到1x左右。實際上,ROA上升與槓桿下降,本質上是行業競爭格局優化,意味著行業粗放式發展的結束和高質量(即低風險)發展的到來,所以估值修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可以換個角度理解,就是雖然行業盈利能力下降,但盈利中潛在的風險下降更快,估值就會有所修復。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大主題下,我們隱約看到一絲希望。

ROA與槓桿變化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延續上述分析,估值中樞提升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提高ROE,二是ROE不變甚至小幅下降,但槓桿下降、ROA提升。接下來我們思考這樣兩個問題:一是中期來看(比如說三到五年)銀行板塊的ROE會不會大幅提升,從而帶來估值的上升?二是會不會出現槓桿下降、ROA提升的情形,從而帶來板塊估值中樞上移?

在分析未來之前,我們先回顧歷史,獲得一些有益的見解。接下來使用的樣本是24家能追溯到足夠歷史數據的A股上市銀行,樣本區間從2007年開始(再早的話更多大行淨資產為負值,剔除後樣本資產代表性會顯著下降)。

ROE歷史數據回顧

先看ROE。ROE的變化非常明顯,2011年是歷史高點,之前一路上升,之後一路下降。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再看槓桿。2009年槓桿短暫上升(降息時價跌量升,所以資產擴張非常快,槓桿上升),之後是一路下降的。2006年之前很多股份行槓桿都超過30倍,現在看起來實在是非常嚇人,之後銀行的槓桿逐漸降了下來,尤其是2012年推出新的資本管理辦法之後,銀行槓桿逐步降低。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最後看ROA。ROA走勢跟ROE差不多,只是2009年受降息影響略有下降,以及ROA在2011-2013年維持穩定,所以頂峰是2011-2013年而不是單一年份。此外,槓桿從2011年開始一路下降,ROA居然也同步下降,說明銀行業真的是不景氣。接下來我們詳細拆解ROA,看一下銀行業為什麼這麼慘?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ROA歷史數據回顧

首先我們簡單看一下為什麼2007-2011年ROA能夠上升。其中的原因比較雜亂,但大體看起來主要是三點:一是手續費淨收入的增加,主要是銀行積極開拓各種業務,比如銀行卡、結算清算及現金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二是業務及管理費/平均資產下降,也就是管理效率有所提高;三是資產減值損失在2007-2008年比較多,後來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對提高ROA也有幫助。這段時間因為降息導致的淨息差下降對ROA有不利影響,但沒有阻礙ROA趨勢的改善。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2011-2013年各項指標變化不大,ROA水平也保持不變。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2013年以來,銀行業ROA逐漸下降,原因很簡單:經濟下行導致資產減值損失/平均資產增加;而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央行貨幣寬鬆導致銀行淨息差大幅收窄,雪上加霜。這期間銀行通過緊衣縮食壓降成本來維持盈利,但效果有限。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未來展望

我們接下來展望未來三到五年行業ROE的變化趨勢,以及分析行業是否會出現“ROA上升、槓桿下降”的現象。

首先看ROA。有了前面的分析,我們現在可以更好地對行業ROA進行分析。以後銀行想要提高ROA,有什麼方法呢?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首先是提高利息淨收入/平均資產,需要依靠加息,或者大幅度的市場利率上行。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生產率提升速度必然下降,利率長期大趨勢是向下的,因此市場利率大幅上升的概率較低;

其次是提高手續費淨收入/平均資產,需要開拓新的業務。從國外經驗來看,比較行得通的是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或者大量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賺取手續費,或者在混業經營放開的背景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中期看來前者可能性更大;

三是降低業務及管理費/平均資產,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節約開支,但空間是有限;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但希望渺茫。因為未來的大趨勢是加大科技投入,這一指標增大的概率可能比下降的概率還要大,因為靠投資拉動經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以後資本會越來越不值錢,但知識、技術及人力資源越來越值錢。所以我們看美國的銀行,他們的成本收入比遠遠高於我國。

四是降低資產減值損失/平均資產,這一點要看宏觀經濟變化,從近幾年數據來看,即便如2016-2017年宏觀經濟好轉,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只是有所改善,並沒有大幅好轉。所以展望未來幾年,這一指標出現大幅改善的幾率比較低。

目前看起來,我們認為銀行業的ROA短期內在一些暫時性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有幾個bp的上下波動,但要想大幅提升比較難。

而槓桿方面,未來倒是不太可能大幅下降。從幾家披露資本規劃數據的銀行來看,目前資本基本可以滿足相關要求。考慮到我國銀行普遍有做大規模的衝動,在資本達標之後,估計進一步降槓桿的動力不會很大。

国信证券:探讨银行低估值之谜 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綜合ROA與槓桿,我們可以大致判斷,未來三到五年銀行板塊ROE很難上行,也很難出現“槓桿下降、ROA提升”的現象。因此我們認為,板塊估值中樞顯著上移的概率不大。

綜上,我們可以總結一些可能會引起行業估值變動的大催化劑,我們暫時能想到的是如下幾個:

一是宏觀經濟復甦,將從淨息差和資產質量兩方面引起ROA和ROE提升,從而帶來估值修復。這是平時大家關注最多的因素。甚至在復甦的背景下,投資者因情緒樂觀,風險溢價下行,直接驅動了估值回升;

二是資管業務、證券化業務或者是混業方面放開,給銀行帶來較多的手續費收入(證券化業務也可能帶來較多的轉讓價差收益),從而提高ROA和ROE;

三是行業加速出清、供給減少,從而帶來淨息差和資產質量的改善(前期可能伴隨陣痛),對提升板塊估值有益。比如進行金融供給側改革,將經營不好的銀行出清(最為可能的方式是兼併重組)。

最後,我們在之前的一篇專題報告《為何我們看多銀行股:基於行業景氣度與估值的分析》中指出, ROE作為影響PB的最核心變量,基本上決定了估值中樞;而景氣度的邊際變化則導致了實際PB圍繞中樞的上下波動。”

因此我們認為,雖然當前時點銀行板塊估值中樞持久性顯著上移的概率不大,但在行業景氣度邊際改善(不管是真實改善還是投資者預期改善)的情況下,銀行板塊仍然可能出現階段性的投資機會,我們將緊密跟蹤。

投資建議

考慮到2019年行業整體淨息差增幅回落、資產質量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我們預計未來一年板塊收益仍以賺取ROE為主。我們維持行業“超配”評級,在個股方面建議優先選擇以大型企業為主要客群、基本面穩健、估值低的大型銀行,和以中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風控能力突出、估值相對合理的小型銀行,推薦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寧波銀行、常熟銀行的“啞鈴型”組合。

風險提示

目前宏觀經濟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若經濟因外部不利因素影響而失速下行,將對銀行資產質量產生較大影響。

我們在對數據分析的過程中,部分數據比如PB等的計算是基於某一特定時點的收盤價計算。時間變化之後可能會對計算結果產生一定影響,比如PB-ROE迴歸的R方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小幅變化,但我們認為這些變化對結論影響不大。

本文源自國信證券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