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中學時候讀到的課文

是會銘刻到骨子裡的語言記憶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離開校園多年的我們,還可以隨口背出那些經典的課文段落。回憶起那些熟悉的文字,還是會猜想:

朱自清的父親究竟是在怎樣的站臺下留下背影?

魯迅筆下百草園裡的諸多生靈究竟是何模樣?

那棵“吾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樹是否如今仍然亭亭如蓋?

讓我們回到課文故事的發生地,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讀讀老課文。


《背影》裡的浦口火車站

朱自清 《背影》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朱自清告別父親背影的故事發生在1917年的南京浦口火車站。那一年,朱自清二十歲。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攝影:黑桃艾斯


△ 浦口火車站

儘管兒子已經有過幾次北上的經歷,但父親仍然是百般的不捨與牽掛,執意把朱自清送到車站,並翻過月臺去為兒子買“硃紅的橘子”。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攝影:黑桃艾斯


1917年,浦口火車站尚不是完全封閉的,小商販們會在最邊上月臺的柵欄外賣東西。朱自清的父親要給兒子買橘子,必須先跳下月臺,穿過鐵道,再爬上另一座月臺。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攝影:優鹹蘿蔔


浦口站的月臺並不高,只有不到一米的樣子。但對於一個穿著臃腫的胖人來說,爬上去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為了買幾個橘子往返周章,也只有牽掛遊子的父親才會做出。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攝影:優鹹蘿蔔


民國時期,作為津浦鐵路的終點站,熱鬧的浦口火車站曾見證過無數《背影》一樣的別離。

《情深深雨濛濛》中,書桓乘火車離開上海,依萍追著列車一路奔跑揮手,這一幕也是在浦口火車站拍攝的。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 《情深深雨濛濛》劇照


這座百年車站的命運,也同人的際遇一樣幾經變遷。196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旅客無需再在浦口換乘輪渡,車站也隨即停止客運業務。直到1985年,浦口火車站才再次迎來了紛攘的客流,它更名為南京北站,重新開始辦理客運業務。但這樣的景象並沒能一直延續,2004年,南京北站再次關停。

如今的浦口火車站只剩下了空蕩蕩的候車廳與月臺,但父親的背影仍在,它永遠留在了語文課本中,留在了那些別離時,我們能夠捕捉到的生活的細節裡。


魯迅的百草園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人教版 七年級下冊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初讀《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最著迷的就是那些新奇古怪的生靈:何首烏、木蓮、覆盆子,還有那條很大的赤練蛇。疑心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大觀園”,能夠給童年魯迅帶來無盡的歡樂。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其實,百草園不過是魯迅故居後面的一座菜園,由於面積頗大且無人打理,日漸荒蕪,才成了當年小孩子的樂園。

魯迅寫作此文時已45歲,他在文中提到:百草園早已連同屋子一起變賣,他自己最後一次到園中也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事實上,魯迅真正享受的百草園中的嬉遊時光,也不過是他生命中的前十二年。光緒十九年,魯迅的祖父因事下獄,他們一家到鄉下避難,再之後,魯迅輾轉南京、日本求學,記憶中的園子,也難以常見了。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有賴魯迅先生的聲名,如今的百草園已經被闢為景區。幾棵高大的皂莢樹依舊挺立,“短短的泥牆根一帶”也被欄杆保護了起來。只是這遊人如織的園子早已全無了當年的野趣。


柳宗元發現的小石潭

[唐]柳宗元《小石潭記》

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唐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失意的他轉而寄情於永州的山水,並留下定義這座城市的系列散文《永州八記》。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當年的柳宗元就像今天荒野求生的貝爺一樣,在無人的秘境中探險,發現了這池清澈的小潭。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 柳宗元像


今天小石潭的真容早已不再那麼羞赧,從零陵古城出發,跨過瀟水,延柳子街一路西行便可尋見這汪小潭的遺址。遺憾的是,因為1958年瀟水下游修建水電站,水位上漲,小石潭被淹沒在愚溪之中。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細心下望,仍然可以發現溪中的幾尾游魚。只是那種“皆若空遊無所依”的意趣,只能到河東先生的文章裡回味了。


《雨巷》與大塔兒巷

戴望舒 《雨巷》

人教版 高中語文 必修1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雨巷》是戴望舒寫作的一首現代詩,詩中那條丁香一樣姑娘走過的雨巷,可能永遠只存在於詩人的想象中。但如果一定要為這條雨巷找一個原型的話,那一定是杭州的大塔兒巷。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攝影:多吱


戴望舒出生在大塔兒巷11號,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最快樂的少年時光。當年的大塔兒巷青磚黛牆,夾竹桃掩映,每天,戴望舒都會揹著書包打這條悠長的小巷走過,去巷東頭的宗文中學讀書。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 大塔兒巷


《雨巷》寫作於1927年,時年發生的“四一二”政變讓這位一腔熱血的愛國青年困頓迷茫。困居松江的戴望舒,已經有四年沒有在大塔兒巷的家中長住了,他是否會常常想起那個小巷裡的無憂童年,還有偶然瞥見的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呢?

如今的大塔兒巷早已沒了青石板路,夾在居民樓之間的街道,所保留的也僅僅是一個“巷”的名稱。而戴望舒曾居住的11號院,也已全無蹤影。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攝影:多吱


大塔兒巷的孩子們今天仍在那個名叫“宗文”的學校讀書。當他們學到《雨巷》這一課時,才會恍然發現:原來自己每天走過的那個巷子,曾有人遇到過一位丁香般的姑娘,寫過一首丁香般的詩。


朱自清漫步的荷塘

朱自清 《荷塘月色》

人教版 高中語文 必修2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末尾署明瞭寫作的地點:“北京清華園”,但這個月色掩映的荷塘究竟是在哪裡,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清華園內有大小兩座池塘,塘內皆植有荷花。小池塘在“水木清華”,旁有一座“自清亭”的雕像,還有一尊朱自清塑像,很多人就因此把這座池塘附會為《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其實,荷塘漫步的故事發生在其西去100米的近春園內。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近春園原為清咸豐皇帝做皇子時的舊居,一派皇家園林的風範,後被劃為清華園的一部分,成為學子教師的漫步之處。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懷念南朝時妖童媛女的採蓮遊戲,感嘆“當時嬉遊的光景”“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

而如今的清華園漫池的荷葉仍在,周圍卻常是熙攘的學子和遊人。我們今天也要感嘆:很難再像朱自清先生一樣,在深夜獨享靜謐的荷塘時光。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亭亭枇杷樹今何在

[明]歸有光 《項脊軒志》

滬教版 高中語文第二冊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最讓人執著尋找的課文故事發生地,莫過於明代歸有光《項脊軒志》所寫的項脊軒。不同於《岳陽樓記》等所記敘的名勝大觀,項脊軒不過只是一方陋室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陋室雖小,卻凝結著歸有光家庭三世的變遷,發生了“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故事。“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小小的書室,承載了讓歸有光追戀的親情記憶。

在《項脊軒志》初稿寫就後十一年,歸有光妻子去世,項脊軒也日漸破敗,作者在院內栽種了一棵枇杷樹為記。

至明嘉靖二年補記此文時睹物思人:“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雖不明言思妻,但文辭之間卻滿是對妻子的懷戀。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據《昆新兩縣續修合志》載:“太僕丞歸有光宅,在宣化坊北,內有承志堂、項脊軒、西園。”項脊軒就在崑山的宣化坊北。

而如今“宣化坊”這個地名早已在崑山的地圖上消失,其大致的位置也已全部為現代的街區所覆蓋,一方項脊軒湮沒無跡,那棵亭亭的枇杷樹也不知如今命運幾何。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 宣化坊附近的今日街景

《背影》、《雨巷》……高中語文課本里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在已經遠去的中學時代,課文好像並不是一件完全美好的事物,日復一日的“生詞生字”、“中心思想”還有“全文背誦”讓那些直抵人心的句子都一度變得面目可憎。

但當時光褪去那些眼前的焦慮,再懷戀起這些陪伴我們成長的文字。今天的我們所期望的,只是一覺醒來能夠再回到課堂上,把這些老課文細細地琢磨一番。


可以一起再上一節語文課嗎?



-END

-文章| 地道風物

-圖片| 部分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