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聞一 ‖ 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日子:第一章 奉命進京述職 鄧錫侯忐忑不安(2)

(續二)

第一章

奉命進京述職 鄧錫侯忐忑不安

屋子裡因為沒有開大燈,一切都是影影綽綽的。辦公桌上開著一盞檯燈,一縷乳白色的燈光,經綠色燈罩一罩,傾瀉出來,端端照在當中的一封信上。而燈光之外,擺在辦公桌上的一架載波電話、文房四寶以及壘得小山似的公文、卷宗,全都瑟縮在夜幕中。

田德明安慰著丈夫,給他倒了杯茶,輕言細語地說:“晉康,你不要愁,船到橋頭自然直,自古沒有過不去的河。”說時,她上前拈起那封將丈夫愁成了這副樣子的信,細細看去。

信封是長方形的,比一般的信封大,當中框一個長條形的紅色豎格。紅色豎格左面,標有“中華民國總統府緘”字樣,當中是一行又瘦又硬的毛筆字:“鄧省長錫侯啟。”她抽開信箋來看,才發現這封信是蔣介石蔣委員長寫給丈夫的親筆信。信寫得極簡短,只一句:“晉康兄:請速來京,有要事相商。中正。” 蔣介石的字,一個個寫得足有拇指大,在行行紅色的豎格里顯得很霸氣。看得出來,蔣介石小時讀私塾時是練過柳體的,而任何人,尤其是大人物,不管他最初練字時練的是什麼體,是柳體、顏體,還是什麼體,最終總要灌進他們自己的氣質、個性。俗話一句: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這是一點不錯的。蔣介石的字由柳體變成的“我體”“蔣體”,簡直就像他的人一樣,個個都寫得瘦筋筋、硬邦邦,鷹爪似的。聞名中外的青城山上的“天師洞”三個字,也是蔣介石寫的,這,中學畢業的她知道。

田闻一 ‖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第一章 奉命进京述职 邓锡侯忐忑不安(2)

“哦!蔣委員長請你去南京?”她輕言細語地說。

“哼!”鄧錫侯苦笑了一下,“你不要看他老蔣說得這麼好聽,啥子請我去南京有事相商,他這是要我去當面興師問罪!老蔣這個人,我太瞭解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我給他提供軍糧,我辦不到。日前,他派糧食部長俞飛鵬飛來成都催,還是沒有,他這是惱羞成怒了!”

“那怎麼辦呢?”田德明的情緒受到了丈夫影響,感到了事情的嚴重, 也焦倒了。

“去就去嘛!”鄧錫侯把信收起來,又是苦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順其自然。四川的情況就這個樣子,我肯信他老蔣把我吞了不成,走,睡覺!”當天晚上,鄧錫侯幾乎徹夜不眠。他覺得,總是身著一襲玄色長袍、身姿筆挺的蔣介石蔣委員長,就躲在黑暗中的某個陰暗角落,沉著臉打量著他。他的思緒處於凝想中。

抗戰之前,在蔣介石與“四川王”劉湘長時間的明爭暗鬥中,他是堅定地站在劉湘一邊的,堅決反對蔣介石把手伸進四川。抗戰軍興,國難當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軍人!於是,他同劉湘一樣,舍小我而就大我,主動請纓抗日。蔣介石準其所請,將四川幾乎所有的將軍及軍隊都調遣出川與日作戰。殊不知他們是真心抗戰,蔣介石卻大行一石二鳥之計, 讓裝備極差而作戰英勇的川軍打頭陣,去消耗軍力;反過來,又用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替他消滅川軍這樣的雜牌軍。當時,出川的 20 多萬川軍被分為二十二、二十三兩個集團軍,分別在山西和江浙南京外圍作戰。川軍被蔣介石分割得五零四碎。到了南京的劉湘,雖被蔣介石安了一個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名稱,卻完全是空頭司令,在南京坐冷板凳。而率部在山西作戰、時為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兼四十五軍軍長的他,發現上了蔣介石的當,曾帶信給劉湘。信中,他憤懣地將出川的川軍比喻為“沒有孃的孩子”,要求劉湘奏準蔣介石,將所有川軍部隊調到一起作戰,“要死都死在一起”!可是,蔣介石根本不理。最後,積勞成疾而又氣憤攻心的劉湘死在武漢萬國醫院,年僅 48 歲。劉湘與其說是病死的,還不如說是被蔣介石氣死的、逼死的。劉湘死後,蔣介石為了做樣子給世人看,尤其是做給川軍川人看,對劉湘卻又是備極哀榮,升為陸軍上將,在成都進行國葬,虛偽之至!

田闻一 ‖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第一章 奉命进京述职 邓锡侯忐忑不安(2)

劉湘(中)、鄧錫侯(左)、劉文輝(右)(圖片來自網絡)

在山西前線,看透了蔣介石伎倆的他,一方面是對真心抗戰的八路軍的崇敬,另一方面是出於老鄉情誼,他多次請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有“戰神”稱譽的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到自己的部隊中,為營以上的軍官講解游擊戰,同時私下將一些武器彈藥支援八路軍。這就自然而然地犯了蔣介石的死忌。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向來被蔣介石視為心腹大患,洪水猛獸,必欲早晚消滅之,哪怕在抗戰最困難的時期,蔣介石都沒有把裝備很好、負責包圍延安的胡宗南的由三個集團軍組成的大部隊調離!他鄧錫侯的所作所為,自然被在南京的蔣介石掌握。了得!於是蔣介石耍了個手段,將他調回川,集團軍司令一職交由同時出川的原先他的副手孫震。老蔣美其名曰是對他的重視,讓他回川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其實是剝奪了他的軍權,將他弄回盆地中看管了起來。

田闻一 ‖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第一章 奉命进京述职 邓锡侯忐忑不安(2)

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左)、朱德(中)、劉伯承(右)在延安(圖片來自網絡)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