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大板橋,形狀像顆躍動的心臟,距市中心19公里。寶象河從這裡經過,注入母親湖滇池。大板橋少年徐劍常從寶象河邊過。看流水潺潺,日夜不歇。少年心下茫然,他問自己:“我的未來何在?”
近半世紀後,花甲之年的徐劍,已是名滿天下的著名作家,他三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兩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他更是全國首批、雲南首位“魯迅文學獎”得主……他的多部重要作品,被確定為“中國正氣”、“中國形象”及“中國正能量”代表,翻譯成多國文字向全世界發行。
4月14日下午,徐劍回到家鄉,帶著他十年磨一劍的藏文化史詩長卷《經幡》,在昆明最古老的歷史街區文明街上的東方書店,舉行全國首發式,並與讀者見面。現場氣氛熱烈而又溫馨,書店60餘平米的木閣樓,被讀者擠滿,一個多小時的分享會後,100餘本徐劍先生的大著,全被讀者一搶而空。
低調而奢華:規模不大,規格很高
本次活動由昆明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雲南省作家協會、重慶出版社、東方書店1926聯合主辦。可謂群賢畢至,名家雲集: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雲南省政府原副秘書長黃立新,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雲南省文聯原主席鄭明,昆明市政協原副主席、昆明市文聯原主席汪葉菊,昆明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冉隆中,雲南省作家協會秘書長、副主席胡性能,《大家》雜誌主編周明全,徐劍中學語文老師、八旬高齡的方衡老先生,重慶出版社北京公司副總編徐憲江,徐劍的法國讀者和朋友、工程師裴逸風先生,專程從海南趕來的徐劍的魯院同學、詩人王曉冰、央視法制頻道法律講堂主講人、律師馬小捷,雲南青年書法家趙媛媛……
昆明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溫星,客串主持。作為資深文化記者,12年前,他在他的名專欄“出滇記”裡,做了一篇長篇專訪——《徐劍:昆明大板橋走出的“導彈作家”》。這是家鄉媒體上,對徐劍的第一篇重點報道。
兩人由此結緣,莫逆忘年。在後來的歲月裡,溫星一直關注徐劍的創作,撰寫過多篇徐劍作品的評介文章,成為雲南媒體和文學界最熟悉徐劍的觀察者。
16歲出滇,花甲之年衣錦還鄉
在12年前那篇訪談開篇,溫星如是寫道——
以“劍”字為名,以部隊作家名世,三十多年的老軍人,大校軍銜——不難想象,頭上彙集了這麼多雄性因子的,將會是一個如何偉岸而又陽剛之人。
當我在二炮總部大門外與這位大校面對時,我困惑了。眼前身著便服的中年男子其貌不揚,不高、略胖,竟長著一張娃娃臉,憨憨的。如果混入人群,必定轉瞬即逝,難以找尋。
“是溫星記者嗎?”但是,他握住了我的手。剎那,一股力量傳來。在北京三十幾度的烈日下,我突然發現他眉宇之間劍光一閃,英氣逼人。
這段描寫出現在了溫星主持當天活動的開場白中,當說到“一張娃娃臉,憨憨的”時候,讀者們會心而笑,徐劍也笑了,笑容憨厚正直,令人感到信賴而親切。
16歲那年,徐劍為理想與生活,離開大板橋,離開寶象河,離開昆明,揹著行囊離開了黃土高原的山河,出滇從軍,之後在軍中拿起筆,寫下了無數錦繡文章,博得文名,譽滿海內,蜚聲國際。
今年,徐劍已然從火箭軍創作室主任要職上退休,回到他日思夢縈的家鄉故土,依然筆耕不輟。
本次活動,正是徐劍首次在家鄉文壇和讀者中的正式亮相,二樓60餘平米的小閣樓上擠滿了讀者,天熱,頂上的風扇呼呼地旋轉著,讀者入神地聽著徐劍的分享。雖然空間、規模都不大,但氛圍熱烈,規格很高。他平和、認真、話風穩健的分享,大受歡迎。
三個故事:靈魂與靈魂的對話
徐劍曾說,文學的最高品質,“是宗教般的終極關懷,是悲天憫人,是濃厚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是描繪人性之善、人情之美、人間之暖、人道之高,是對天地君親師的敬畏,對一草一木一物的景仰,對親朋摯友的虔誠……”
《經幡》正是這樣一部具有“文學最高品質”的作品。徐劍將自己對西藏那篇土地的一切情愫,都融入了其中。《經幡》內容包括“靈山”“靈地”“靈湖”三個部分,講述了三個故事。
“靈山”講述法國東方學家、漢學家大衛•妮爾深入藏地、尋找夢中的“香巴拉王國”的故事;
“靈地”講述民國女特使劉曼卿穿越萬里羌塘進藏,昭示中央懷遠之情、努力維繫國家統一與族群和諧相處的故事……
三個故事中的靈魂人物,經作者的有機組合,構成渾然整體,與作者在當時當地的行旅及感受進行對話和呼應。
分享環節,徐劍講述了他前後18次入藏,心靈接受那片土地洗禮的各種細節。還透露了他與他生命中最大的貴人、陰法唐將軍認識的前前後後,以及寫作背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文友相惜贈詩,恩師追憶寄語
作為與徐劍惺惺相惜的文友,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雲南省政府原副秘書長黃立新,既是作家,也是書法家。之前兩天,他一氣讀完《經幡》,深受觸動,有感而發,立即創作了一首古體長詩《讀徐劍偶得》,並揮毫以草書書之。
當天活動上,當他將這幅作品贈與徐劍時,徐劍感其相知相惜之情而分外動容,現場讀者更是抱以熱烈的掌聲。
方衡老先生是徐劍的中學語文老師,八旬高齡,依然英朗矍鑠,他在發言中幽默透露,那時幫徐劍改過作文,也修改過錯字錯句,現在一轉眼,徐劍都成著名作家了。老先生對徐劍抱以厚望,“徐劍61歲,還是中年,寫到90歲,還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話畢,臺下響起掌聲,這是最溫暖的祝福,也是文學傳承的一段佳話,時隔近五十年,年過花甲的學生還能與老師聚一堂話當年,幾人有這樣的福氣呢?
因為直接從全國就走向國際,徐劍在文學上的影響力,省外高於省內,鮮為本土讀者熟知。儘管如此,在當天的籤售環節上,徐劍的100多部最新作品《經幡》還是被一搶而空。央視法制頻道法律講堂主講人馬小捷律師,一下買了30本,“如此經典的好書,我想跟我的好朋友們分享”。沒買到的作者,還期待著書店進書,再請徐劍來籤一場。預計17:00結束的分享會和籤售會,整整延長了一個小時。
老街上,一個文學的午後,親切又美好。似乎在訴說:這不是文學沒落的年代。
【人物簡介】
徐劍 昆明大板橋人,火箭軍政治部創作室原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一級作家。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雲南第一位魯獎作家。
還曾三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兩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以及“中國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全軍新作品一等獎”“飛天獎”“金鷹獎”等三十多項全國、全軍獎項,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文藝家。
著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電視劇劇本,等25部,計600萬字。主要包括:《經幡》《大國重器》《大國長劍》《鳥瞰地球》《導彈旅長》《麥克馬洪線》《東方哈達》《雪域飛虹》《浴火重生》《王者之地》《天空如鏡》《于闐王子》《梵香》《瑪吉阿米》《祁連如夢》,等。
閱讀更多 雲南範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