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業的發展,你覺得走合作化道路好,還是家庭農場好,哪種模式更有前景?

古道浪人ZWR


發展農業生產,我認為還是得因地制宜,不管是走合作化還是家庭農場,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個人看來,在一些地勢平坦、人多地少的區域,發展家庭農場未嘗不可。而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區域,建議還是走合作化路線,畢竟人多力量大嘛。

作為國家層面,肯定是希望走合作化方向,因為農村的脫貧攻堅和產業帶動是密不可分的,通過政府牽頭,村民以土地或資金入股,一旦形成產業,將更有利於整體脫貧。另外,走合作化方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投入資金量相對較小,在政策、資金支持方面肯定是比個人要多。

成立家庭農場也是可以的,家庭農場主要是以個人為單位,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比如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長期的生產資料,這一切風險都是由自己承擔的,另外還有就是土地流轉也是比較麻煩的。因此,如果有資金實力雄厚的個人,也可以選擇建立家庭農場模式。

綜上所述,集體模式和家庭農場都是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如果真有投身農業生產的打算,建議綜合考慮個人因素的社會因素。不過企圖將農業集體化合作或者成立家庭農場當成幌子,騙取國家補貼資金肯定是行不通的,國家對於這方面的打擊力度是越來越大的,近期各級政府大力整治空殼專合社就是個鮮明的例子。


Power泡兒


1.集體經營的道路

以前走過,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回來記工分。事實證明,大多數沒有搞好,走回頭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個別有特例,如南街村,華西村,但這些成功的,都是有村辦企業來支撐的。僅靠農業,就那麼多土地,不可能大家都致富。

2.農民專業合作社

專業合作社是一條比較好的發展農業的路子。但也是有條件的:一是,必須有一個願意為大家服務,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好帶頭人,出面組織大家一起致富。二是,有一個經營項目,或者有一條致富的路子,也就是說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這個“專業”很重要。例如,是搞種植,養殖,農機,還是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運銷等,要有一個與當地情況相符合,而且能夠盈利的專業來搞。三是,專業合作社的規章定得好,執行有保障,措施能落實,社員能配合。有了這幾條,我想合作社會搞好。

3.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經營模式,它不需要分配製度,也不需要大家都要遵守的規章制度,家長說了算。但也是有條件的:一是,家庭農場規模足夠大,如果規模不夠大,就不可能有較好的效益。對於種植業,就涉及到土地轉讓流通的問題,能不能流轉到足夠規模的土地,是家庭農場經營首先要解決的。二是,家庭農場的主人要有足夠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否則即使規模足夠大,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益。三是,如果家庭農場是養殖業,或者農產品加工業,就要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不能造成環境汙染,才能得到長遠發展。四是,如果家庭農場能夠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就更加有了保障。

4.農業公司+農戶

涉農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也很好。但也是有條件的:一是,當地有涉農公司,例如糖廠、果汁廠或者其他涉農企業。二是,公司與農戶每年簽訂農產品供貨合同,種植戶的銷路和收入才能有保障。

如果國家有計劃地在農產品集中產區,建設一些涉農企業,並組織企業與農戶簽訂供貨合同,將會帶動農民增收,而且企業的原材料也能夠得到保障。


5.在企業或經營場所附近的農戶

如果農戶附近有企業或者經營場所,而這個企業或經營場所又能夠招收農民做工人,那麼,這些地方的農民會非常幸運,也都能較快地致富。因為,這些農民可以在企業上班,業餘時間就把自家那一畝三分地種了,掙錢種地兩不誤。

為此,建議在農民聚集區,國家和相關部門應該建設一些用工企業或者經營場所。例如,建設一些用工多的輕工業企業,興建養老機構或者培訓機構,甚至可以在農村荒坡等地修建別墅等居住小區,附近的農民既可以在這些地方打工上班,又可以抽空種地。同時,可以有效緩解城市用地緊張的局面。

以上個人觀點,供參考。


清閒老農劉振營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四屆人大提出到八0年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的宏偉目標。

解放前,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農民或有少量土,人民飢寒交迫。新中國成立後,農民分得了土地,由於生產資料短缺,農民單幹依然困難,有農戶互相幫助耕種一一互助組成立,嚐到甜頭的農戶進一步組織,成立農業社(初級社),高級社,到五八年建立一一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建立是順應農民對農業發的需求而成立的。(中央隨後推廣)

人民公社使農民能在力所能及下參加集體勞動。沒有勞動力的農戶有選擇性的輕勞動。

人民公社在集體主義旗幟下,共同亨有社會主義勞動成果,基本解決中國農民吃飯問題。農民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高漲。積極義.務參加農田水利建設。到七十年中期,建成水庫八萬四千座,配套水利設施十四萬公里。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加上幹座化肥廠的建成。農業豐產的基本條件全部完成,剩下的就是全面推廣。

從七十年代後期,糧食生產連年增產,延續到今天仍然未止。

今天農業生產的成就是在毛主席領導下前三十年,艱苦奮鬥,勒緊褲帶餓肚子,節衣縮食,從牙縫裡省出來的,是集體主義成果。農戶單打獨鬥水利設施是不可能完成的!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分田單幹,農田水利在退化,原自灌田,現在要機械抽水,有的無水可灌了)

中國幾千年農業模式,己經無需證明,走集體集約化的,農場式(公社)的道路是有發展前景的。

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都需要土地的成片耕作。減少農業勞動力的需求,剩餘勞力發展鄉鎮企業,裝大集體經濟,使富餘勞力就近就業。農業,農村,農民將有更大獲得感,發家致富的同時,幸福感更是外出打工所不能比擬的!


董五52969043


中國農業的未來在於農產品質量的國家監管力度,如果讓化肥農藥濫用的情況繼續發展,農產品質量無法擠身於國際市場,國內滯銷一片的市場環境下,誰種地誰虧。

反觀外國農產品竟佔據我國農產品高端市場,供不應求,新西蘭奇異果,美國車釐子,蛇果,為什麼中國就沒有與之匹敵的農產品呢?除了有些人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外,人家的質量確實過得硬。

堂堂一個人口大國,食品監管,農產品質量監管卻形同虛設,那裡出現重大問題就一陣風,不出問題就過蒙,只要吃了馬上不死人就是合格的,真正的綠色食品沒有人敢做出來,因為成本高,無法與價廉物美的消費思維的市場溶和,劣幣驅逐良幣是大中國的特色,什麼不看只看現在的醫院,那個醫院不是人滿為患,掛號排隊,交費排隊,取藥排隊。床位緊張。這些都是吃出來的問題,誰來真正重視?

無論是合作社還是家庭農場,有人認真做都是好模式,可是補貼不只是按規模拿,真正的補貼應該是用在產品質量上,按產品質量合格的產量發放補貼才是天經地義,把農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市場質量標準接軌,生產不合格產品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堅決取締,產品不準上市場銷售,只要大家都看到生產優質農產品的效益了,生產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農產品國內多了出口也行呀,那裡還有滯銷?

當種地的農民能在家裡養家餬口了,土地就利用起來了,鄉村振興才會真正的落到實處,還希望在鄉村種地的農民的子女上學國家能夠有保障,鄉村已經沒有學校了,進城上學還要高價,有點歧視農民的味道。希望有政策讓農民子女與城裡人子女同校同樣收費標準。讓農民有尊嚴地當好農民。


生態農業8


我認為農業最終要走合作社道路,而且是全流域,全社會的大合作之路。人是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高級動物,獲取食物是動物的本質特徵,鳥為食亡,這是低等動物的基本特徵,人為財死,這是人區別於低等動物的特徵。原始社會也叫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人類通過區域內的合作獲取獵物,是小合作的方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中國是文明古國,智慧的中國人建立於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公社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發揮了具大的作用,戰天鬥地人們克服了重重難關。如果沒有當年肩挑背扛的水利設施,也不可能有分田到戶後的糧食豐收。鳥是動物中的適應能力最強的,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尋找到食物,有些動物通過冬眠被動生存,人類變成主宰世界是走了一條大協作之路。人民公社制度是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時好的社會制度,分田到戶是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適合國情的制度。現如今糧食的問題解決了,"鳥"不會為食而亡,但是有人會為財去拼命,這些為財去拼命的人有後顧之憂,總在擔心沒有飯吃,拼命掙錢。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的終極目標,這個目標有一個指標能實現就是物質的極度豐富,農民掙不到錢了就是物質豐富的指標,農民如果能掙大錢是歷史的倒退,大合作之路是歷史的必然。


袁冬清1


中國農業1949年,產糧只三千萬噸,餓夫遍野。新中國成立後,走土改、社會主義道路,到1978年三十年,糧食產到七億噸,農民還不富裕。改革開放,開始搞包產、土地分到戶,單幹、鄉社分家,工、商、學、科、付、牧、農、漁,獨立發展,取得偉大成績。四十年過去啦,富的富、窮的窮,農村貧困、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沒有完全解決。小平同志涗:"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個名言,可以檢討過去,也可以總結現在,更可以奮鬥將來。我們一定要,按毛主席的教導,我們肯定,只能肯定正確的東西,不能肯定一切; 我們否定,只能否定錯誤的東西,不能否定一切。現在很多人都談外國,當然各有各的歷史,不能照般。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美國農業800萬人中,500萬人是全方位、全過程,服務於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公司業績,他們的服務不是靠漲價、靠變換方式方法,而是靠擴大範圍、擴大服務深度、廣度,靠現代化不斷更新,已經走向第四代的人工智能,在線服務啦! 如果,靠賺農民的錢,農民供不起,早就垮臺啦! 日本小農多,核心組織是完全服務扵農業,並為保障農民利益服務的"農會“,並從工、商、科、學、新技術、招工、都服務,從中解決自身的經營發展問題,如果叮著農戶賺錢,大家早就垮臺啦! 各國情況不同,只能參考! 我們的農村組織,管什麼呀,服什麼務呀? 農民擺個地攤攤,賣點小菜,都要收十塊錢的管理費囉! 這是中國!


永柏惠遠


農業在中國解放初期是特別重要,我們對外號稱農業大國,我們走的是社會主義集體道路,當然在搞農業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認為大方向沒錯,我們的體制沒問題,事物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它在發展過程中不可能不出問題,出問題屬於正常,不出問題才不正常呢!

改開以後土地由大塊分成了幾分幾畝的小塊,農民靠自己的體力勞動去種地,積極性提高了,各級領導省心了,可有一點農業這種經營模式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科學管理,由其是可持續發展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現在土地大片大片的不種,有的農民在想,種一年莊稼不如出去打一個月的工掙錢多,甚至種地弄不好還要賠錢,你想誰幹這個賠本的買賣?

我認為現在我們政府可以搞幾個試點,一個是南街村這種模式的,一個是小崗村模式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孫長老10


我覺得在我們平原地帶的農業應該走合作社道路比較好一些,家庭農場的條件可能有點高,家庭農場的申請等一系列的流程比較繁瑣。所以我覺得農業走合作化的道路更好一些:

農業合作化可以把我們農民的積極性提高起來,從我們目前農村的勞動力的年齡現狀來看。大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和留守的婦女,這就導致了土地種植的效益有可能得不到保證,比如說農作物種植的合理規劃,種植技術和管理都有可能跟不上科學化的發展。

農業合作化能有效的把土地都集中起來,既咱們老百姓把土地進行入股的模式進行合作,到收穫的時候以土地的股份進行分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又可以到合作社裡打工掙錢。

農業合作社更能夠實現區域性和特色化種植。這樣的話就能夠吸引更多的收購商來收購。既能很好的解決銷路的問題。

農業合作化應該有專業的種植技術團隊,市場銷售團隊,理財團隊等到!既把農業做成市場經濟的一個承載體。既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也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豫東小農


農村合作化好還是家庭農場好。合作化的道路是集體主義道路,雖然以前沒有搞好,這也是時代的關係,在那全國等待復興,還在初始建設階段,在那貧脊的土地上創業的年代,機械化沒有發展,科學枝朮沒有下鄉,化肥農藥全無的條件下沒有搞好,可是集體主義的思想,和發揚集體主義的精神,土地連片,水利設始完善,這一些不值的我們現在借籤。現代的農業機械化和科學現代化已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再搞私營對國家對人民都是不利的,應該發展壯大集休經集是必經之路。


王永y


未來農業的發展,你覺得走合作化的道路好,還是家庭農場好,哪種模式更有前景!

首先值得肯定的一點是:不管是合作化還是家庭農場都很好,都是新農業、都值得鼓勵!

大家都知道傳統農業再不改變,老百姓是沒有出頭之日的。如果不抱團取暖,農民永遠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現在合作社、家庭農場、觀光農業等新農業形式的出現,將會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因為不管是做什麼,都會更加註意品質和品牌。

如果你身處平原,沒有太多的大自然風光,那就比較適合做合作社。

如果你的地方有山有水,那麼就做家庭農場,更容易吸引人。

謝謝大家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