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常住人口持續減少,全都奔著城裡跑,未來農村會怎樣?

__小易


這麼多人說農村消亡的,事實真的如此嗎?怎麼我們鎮和鄰近鄉鎮一樣生機勃勃,漂亮樓房如雨後春筍般點綴在每個自然村上。二廣農村和湖南農村我都走了一圈,情況如同一撒,所到之處鄉村全通了水泥路,網絡也通到每條村,三相電也通到每個農戶牆邊,農村建設在政府等部門的幫助下,還是不錯的。之所以我們鄉村有發展,靠的是農村人呵護自己的家鄉盡心盡力,我們這裡除了極少數大山裡的村落,其他鄉村依然存在,小學初中都存在著,應該也是一種良性發展吧。鼓吹進城買房的農村人,所謂城裡多數都是在小縣城,跟農村自建房的成本差不多,根本沒有什麼優越性,平時還不是閒著,跟農村自建房的命運一樣的,也很少住的。真正在工作地買房的畢竟是少數,在工作的地方買到房都算精英了。打工仔多多,到處跑,到頭來還不是回到原點農村,這是大多數人的宿命。農村人真有點小錢,對農村生活還是樂不思蜀的。可惜,對大多人來說,暫時還是出外掙工掙錢先…


無奈者唱


農村人大部分跑到城市去了,農村人口逐年減少,未來農村會消亡嗎?

我是農村人,我深有體會,我來回答。

首先說說為什麼近些年農村人大部分跑到城裡去了,由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打工潮在全國廣大農村興起,所以大部分年輕人都背井離鄉,跑到城裡打工去了。九十年代初期,中國務工總人數為6000~8000萬,到現在的兩億多,農村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殘,在家帶孩子、看家護院、種糧食,就是靠著這群“老弱病殘”人群去擔當。

究其原因:

一是農村種地只能填飽肚子,基本上沒有收入來源,無法支付家庭孩子讀書、老人治病、生產投資、人情禮物、生活開支,還有要買車買房,婚嫁。這些開支不是一個小數目,動不動幾多萬元。所以,家裡的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掙錢來解決這些巨大的開支。

二是農村學校少,孩子讀書家長只好捨近求遠送孩子去城裡讀書,或去外省外縣讀書。以我們這裡為例,由於原來計劃生育原因人口減少,導致學校撤併,有一個村的30來個學生,不得不跑到隔壁的縣城讀書,這也是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當時由於交通不便,就醫,購物不方便,於是部分人就跑到城裡去買房,這也是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農村人口流失大概在50%左右,土地荒蕪面積在逐年增大。

現在情況有所轉機,近幾年國家精準扶貧力度加大,農村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觀,基本上全部通了水泥路,村村通、灣灣通、戶戶通水泥路處處可見,一個村基本上有一個購物超市,一個網上購物便民服務站,耕地平整也在進行,農村機械化為期不遠。安全飲水,寬帶上網,廣播電視,也是戶戶通。還有清潔家園工作一刻不停,環境綠化花樣翻新,灣落整治宜居宜人。

精準扶貧政策還在進行,貧困戶摘帽預期實現,鄉村振興馬上開始,農村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農村人口不會繼續流失,因為落葉總會歸根的。





湖北大老方


鄉下常住人口持續減少,全都奔著城裡跑未來農村會怎樣?

現在確實很多人都去城裡買房,很多農村都變成了空心村、無人村,或者只留下老弱病殘在村裡,再也看不到小孩在路邊玩鬧的身影,甚至田地也荒廢了不少,城鎮街頭氣氛不如當年,只有趕集日才看到老年人在趕集。
那麼很多農村人都去城裡買房子,就是為了能實現成為市民和享受城裡的各種福利待遇,多少會導致農村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土地流失,減少土地利用,反正有利就有弊。


所以現在國家正在搞新農村建設,就是為了讓農民回農村生活、發展、創業、讓農民能回去農村,住的下、留得住、守住家園、守住根。但這樣做只是一部分而已,如果農民全都回農村那是不可能的,那樣城市將會變成一座死城,城市也是由一大部分農民組成的,那麼到底是哪一部分農民會回農村呢?


可能是有能力的農民回會農村去,他們回農村是把土地租來開發景點、搞大型農場、大型種植養殖戶,而一部分農民會選擇留在城市打拼,因為他們在城市最少還有份工打。如果他們回農村,還真找不到合適自己的發展,還不如去城市打工或者做點小買賣,多少還能保持生活,這也是中國目前發展的趨勢。

關注《田間日記》看更多專業的農村問題。


田間日記


鄉下常住人口持續減少,全都奔著城裡跑,未來的農村會怎樣?

農村人口是中國最為普遍的群體,他們為城市建設出力,種植糧養育著數以萬計的人,雖然暫時性的都往城裡走,那也只是一少部分,隨著國家對農村的治理,新農村,城鎮化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回到農村!

城裡有著農村不能相比的資源,在教育 醫療 就業 出行等各方面都是農村兒短板,農民為了下一代有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就會想辦法搬到城市居住,讓子女不用在走自己的老路!



以後隨著農村的城鎮化在就業醫療教育等的全面建設,相信會讓更多喜歡鄉村的回到新城鎮!農村只會越建越好,而不會消失!


邢臺小車


城市人口集聚,自然使農村人口急劇下降,因我國土地政策影響,農村許多老一輩人的思想依舊停留於自己的自留地上,蓋房修屋,但,晚一輩的後生,已經無法再回去(主要來自於思想),以我愚見,不出兩代人,(一旦後生和孫輩立足城市)老輩過去,房屋,田地必將凋敝,荒蕪。

怎樣解決農村凋敝,荒蕪呢?現實擺在眼前,其實,個人認為一旦農村出現大規模這種景況,以國人世俗化程度及現實主義態度,國家將重新收回土地權,並且會組織資本,形成集約化,集團化,規模化,科學性於一體,進行重新規劃,重新開發,那時的農村將產生更多的農業產業工人,農村的面貌也將和現在大不相同,而且會改變農村收入低的情況。


道德經讀者v


鄉下常住人口持續減少,全都奔著城裡跑,未來農村會怎麼樣?

大勢所趨,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農村發展的比城裡好,人就會往鄉下跑了。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在城裡吃不飽肚子,有多少好工種的工人,都跑回了農村,那時候人們追求的是填飽肚子。而如今城裡發展比鄉村快,賺錢比農村多,當然要往城裡跑。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如果農村好了,人就會自然回到鄉下。但從目前這種發展走向看,今後再想回農村的希望不是很大。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是,大農村,小農業。這種現狀已經不適合大農業的發展要求。要想盡快把農業搞上去,把農村建設好,就必須走小農村,大農業的路子。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不斷增長,國家對農業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農村振興的戰略,很快就會收到效益。未來的農村,肯定逐步走向機械化和現代化。到那時,農業用人工搞農業肯定要減少,自然也就改變了現在這種大農村,小農業的局面。按照國家的藍圖,未來農村一定是人人嚮往的農村。

村裡人少了,如今全都是老人守家,這種情況就更有利於小城鎮建設。農村發展了,農民富裕了,一切問題就都好解決了。





沐浴祥光689


城鎮農村一體化建設不僅發展了城鎮,也加快了新農村的改變!為了工作需求,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為了有一個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許多人都進城買房了。許多人員進入城鎮,農村人口日漸稀少,大量房屋沒人居住,許多土地無人耕種,導致農村空心化。以我們村的一個小隊為例,幾十戶人家,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城裡買了房。水泥路通各家門口,田土小路都是水泥路,下雨也沒泥土沾鞋子了!田地已經被承包出去,沒人種田了。小隊裡就只剩一些老人在家,都圍不上幾桌麻將。我家左右兩邊的人家都搬走了,晚上的農村都好安靜!農村空心化,必將加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集中規劃,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管理。美好新農村,這也是大勢所趨!





迷茫的歲月向前走


農村人口淨流出,是大勢所趨。國家城鎮化的政策不會變。資源全部集中在城市,就是想在農村也待不下去了。教育、醫療、就業,各種資源都往城市集中。我常常看到關於農村衰敗的報道,覺得很難受,也很難接受。回不去的村莊回不去的故鄉,村莊沒有了,根也沒有了,歸屬感也沒有了。我們彷彿成了無根的浮萍,四處漂泊流浪,沒有精神上的家園。雖然現在有很多人回家修房置地,但是一年能真正住在裡面也就短短几天。村莊不應該這樣消失,建議國家能想出好的辦法,保護農村,保護農耕文化,保護民族的文化根基。同時看到大片荒蕪的良田和青山,也是心痛。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天生對土地有一種敬畏和感恩。我想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民也是和我一樣的心情吧?


楊歌260


個人認為農村就是農村,永遠不會和城市一樣繁華,擁擠,吵雜。只有空氣和風景可以與之比較。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農村的年輕人有多半都去城市謀生了,這樣導致農村的勞動力不足,創造力不理想,發展力薄弱等現象。因此會有很多的土地閒置,按國家的政策落實到位後,各地方政府也會推近實施的,到那時會有很多的大塊良田被租用成高產量的土地,無論是種植五穀雜糧還是瓜果蔬菜都會很科學化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會有養家餬口的小工作度日。國家還是這個國家只是更發達了,政府也是這個政府只是更前衛了,百姓還是那些百姓只是更幸福了!好了不說了我醒了!要搬磚了!


江淮客人


其實沒有那麼悲觀啦!城市的發展也是基於零的開始,我們看看現在的城市,很多本來也是鳥不拉屎的荒蕪之地,這是因為土地承載的緣故。城市不是為了消滅農村,只是把分散的農村聚集到一起去,這是為了提升農村的配套服務設施,也就是所謂的農村城鎮化。

土地跟人口是社會發展永遠繞不過去的坎,雖然城市的土地利用率比農村高得多,但是仍然是需要土地的。我們仔細去觀察便會發現很多樓盤大多建設在大村莊周圍或者幾個村莊中心地帶的空地上,尤其是在四五線城市,這是因為在這些地區建樓有人氣,而且這些地區往往已經有比較健全的便民設施,這有利於賣房也有利於發展成城鎮跟小區。因此,如果農村所處的地理位置好,人口多,配套設施好,那麼恭喜了,這些地區早晚會發展成城鎮中心,當地的村民搞不好還可以變成拆一代或者拆二代。

而另外一種情況就不好了。實際上我們的很多農村建村選址並不好,這是因為他們的先祖都是逃難過來的,為了隱姓埋名,他們選擇建村地點都是比較地勢險要人跡罕至的地方,而他們的後代也就在家附近建新房,然後逐漸變成村莊。像這種地方由於地利不好,人口又少,配套也不好,開發難度也高得多,這些村莊消亡就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