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了十多年的字卻沒有進步是怎麼回事?

阿鵬學字


以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你說寫字,肯定是硬筆字了!“寫字還是老樣子”,很明顯,你指的日常書寫!

硬筆書法,分為硬筆書法藝術,和實用硬筆書法,這個分類,很多地方見過,百度百科上也有。原因很簡單:

很多朋友是奔著硬筆書法藝術練的,而目的卻又是日常寫好字。這個誤區,很多以寫一手好字者為目的練字者,都有!其中區別,請多看我以前回答。

所以,這樣的練字對於日常書寫,雖然有幫助,但幫助真不大,是能效比很低的方法!




簡單講,有些書法的結構,筆畫,是註定達不到硬筆日常書寫速度的。

我肯定的說,也包括一部分硬筆行書,這一點,請理解我不能多太說!這類行書的特點是,書者的“規範行書”與“日常行書”,在結構表現上差異過大。

若重視硬筆實用性而學古貼,最好學古代行書,結構重於筆畫!

我練字初心:就是日常速度前提下,寫出符合行書結構的字,所以,也力求每個字的結構,都有書法出處!




這也是有不少人,並不理解就批的原因,這些朋友,大多是拿20字/分鐘以上的行書,去和慢臨古臨的效果對比!

目標,路子都不一樣,怎麼對比?

比如:你以逸待勞,在馬拉松冠軍最後100米處,和跑了40多公里的馬拉松冠軍比賽,他還比不過你呢!

這能說明什麼?


速度與細節,你總要有所取捨,若無取捨,誰又能演示下日常速度下的硬筆書法?再者,總不能說,日常書寫不可能與書法沾邊吧?

在我看來。以下硬筆行書的結構,在日常速度下,已經是登峰造極了,流暢自然、符合書法結構!這是荊霄鵬老師的行書――供你參考: 最後,想說這麼一句話――

不看練字目的,不看練字者實際情況的“取法其上”,就是形而上學,沒有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好吧,今天就聊到這裡。關注我,為你分享最實用有效的練字方法,和最有溫度的視頻講解。


行書一點通


練了十年字應該寫得非常棒了,如果方法不對也會事倍而功半的。

如果方法對頭的話,大約兩三年的時間應該能寫一手好字!我想還是沒有選對帖,或者臨帖方法不正確所致。如今是網絡時代,網絡書法、硬筆書法講座很多,經常看一下視頻會對你習字有幫助的。

現在書法碑帖網上一般均可搜到,一定要學一種碑帖似一種碑帖,如果學王羲之的《黃庭經》,就一定要抓住此帖每個字的用筆、結構特點,古樸、勁健、圓潤、厚重是本帖的特點,一定要仔細揣摩字的通篇氣勢,用筆的輕重緩急,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筆先!

你若學文徵明的《離騷經》小楷,那就必須弄懂本帖結字的特色,離騷經小楷的筆法飄逸而秀氣,舒展而大方,通篇章法險中求正,氣勢貫通,可以說是柔中帶剛。

古代的鐘繇、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下書法家的作品都各具風格。只要肯下功夫,也許用不了十年,你就會寫出一手好字!








寫字一點通


學書法,能取得多大成績,重要的在三點:才華、方法、方向。

才華,且不論,因為那是決定一個人書法高度的重要因素,我輩普通愛好者,於書法沒有太高奢求,一般資質就夠了。

而學習方法,則決定了學習效率。如果學習方法正確,人家學習需要三年時間,自己可能一年就夠了。

但你的問題是,你學習十年,還沒有進步。可以肯定,你的方法有問題,但這不是決定性因素。因為方法再不對,十年時間,才足夠你進步了。就如清代何紹基,以一種錯誤的執筆方法“迴腕法”,硬是練出一手好字。

也就是說,你的問題出在方向上,南轅北轍,只能離目標越來越遠。

現實中,有很多人寫一手“老幹部體”,或寫一手“江湖書法”,怡然自樂,樂此不疲,越寫離書法越遠。



所以建議你:

1、學習一點中國書法史,瞭解書法的發展過程,清楚書法的流派。

2、學習一點書法審美知識,瞭解書法美學的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書法審美觀。

在此基礎上,選擇經典法帖認真臨習。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認為主要是練字方法不對。

如果題主真的想把字練好,且有向書法方面發展,不妨試試以下辦法。

(一)選擇一個自己的喜歡的書體,和自己喜歡的書體的某一種風格的古人的經典碑帖,堅持臨摹,不要隨便換帖。題主已練字十年,有一定的漢字書寫基礎,照著字帖上的字臨摹就可以了。



(二)根據題主的練字經歷,可直接進入對臨程序。對臨,可選字臨,可通帖臨。

(三)對臨一個階段後,再返回來摹臨。對臨之後再摹臨,摹臨之後再對臨,就這樣反覆進行著,進步會更快。

(四)在臨帖時,重點要學習所臨碑帖的用筆和結字規律,並不斷領悟其所臨碑帖的書法精神。

(五)在臨帖,領悟其書法精神的同時,還要堅持讀帖。

(六)當把字臨到六七分像時,就可以集字寫書法作品了。之後,再在七分像的基礎上,慢慢融入三分自己的個性,如果悟性高,寫出的書法作品既有根有源,又有自己的個性凸顯,到了這個時候你就成功了。



(七)臨帖須專一,須認真,須堅持不懈,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八)注重字外功的訓練。汝果欲學書,工夫在字外。題主一定要記住這句話。

(九)在臨帖階段,先不要急著寫作品。

(十)自己的臨帖作品,不要輕易拿給別人看,除非是特別專業的人。

按照以上方法練字,正常情況下,五年可小成。十年可中成。二十年可大成。




中州耕牛堂主


練了十多年的字卻沒有進步,總是有原因的,我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

一、沒有明師指點,靠自己盲修瞎練,這是很容易走彎路或錯路的,方向一錯,越努力越糟糕。

二、急於求成,心浮氣躁,沒有定力,沒有循序漸進,按步就班,按正常規範的程序去走。

三、沒有重點,貪多而雜。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猴子摘包穀,終無所獲。

四、沒有學習計劃,學習路線和思路錯誤。比如:不臨古帖,以自我為主。沒有繼承,急於創新。崇今人今帖,薄古人古帖,本末倒置。

五、只練不思,光是臨帖,不去讀帖,沒有思想作指導,難以提高。

六、知識面不廣,讀帖少,思路狹隘,不去體悟,思維打不開。

若能調整思路,改變一下學習方法,多找明師指點,不恥下問,定能改變現狀,得到收穫。











易之福慧講堂


這個問題,是許多喜歡書法的朋友遇到的共同問題。

我算是個過來人,就說幾點我的看法。

一,可能是沒有把寫字和書法區別開來關係大。書法和寫字不一樣,寫字練上幾年,把字形寫漂亮就行了,其他如筆法,墨法,章法都不必管他。但偏偏書法對這些技法要求高,而且難。這是認識上的不到位,造成學習的目的和方向有偏差。

二,可能和沒有認認真真學有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不可能有大的有進步。

三,可能和方法不正確有關。自己單練,不如請教身邊的老師要快。“古之學者必有師”,不管是那個藝術種類,都一樣。

四,練字不是以年算的,是以有效時間算的。一年寫不上幾十天,一天就一兩個小時,還方法不正確,當然沒有進步。而且方法不正確,就是天天練,年年練,同樣不會有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如果真的如題主所言,這十多年你沒有在練字而是在抄字帖,而且是小學生超課文那樣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明就理的超寫,才有可能出現題主說的情況。實際上即便是超個十年,也應該有變化,比如生和熟的變化,如果拿十年前後的練習紙比較一下就能夠看出端倪。

如果方法正確,採取傳統的書法臨摹學習方法去認真的臨摹學習,根本不用什麼十年,三五天亦或一個月、兩個月都會有與沒有學習前的變化的或進步的。我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即便是將一個字描紅百遍,也會有進步的,何況十年。



那麼書法該如何去學習呢?傳統的方法就是描紅、對臨和背臨、通篇臨習、集字創作,貫穿其中的是讀帖和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大量的臨摹練習。學習書法沒有其它的方法或途徑,簡單來說就是說臨摹碑帖。不過說簡單,真正的臨摹碑帖的實踐是一門學問,也不是所謂的一天半天就能夠掌握一門學問。

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學習書法就不可避免要有字帖,而且是那種帶有技法指導說明的字帖。上面就如何臨摹學習書法的技法都有細緻的介紹。如果有老師教的話,更有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所以對題主的說法存疑,也順便概要談一下書法的學習方法問題。


翰墨書道


首先對你能堅持練字十多年表示敬意。這說明你是個堅持執著的人。

其次練了十多年沒進步,練習方法肯定存在問題,肯定存在練習的誤區。把它們找出來,從而轉變自己的學習書法思維。執著是優點,但也可能成為一個缺點,就是固執地走老路子。

第三:一是放下以前所學的,找一個好老師,重新開始。如果還是處於自己摸索學習,就無法走出原來的怪圈或死衚衕。二是走出去,多與書友交流,多看多聽多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

具體練習方法這邊有許多老師已經給予指點了,這裡不再重複。

供參考。


風中禪影


原因總結如下:第一心境,對字體的感悟沒有融合到心;第二手的靈活控制程度(這一點很多是孩子時代已經決定的,例如手巧的人練字進步快);第三未能跨界貫通(已經寫的很好,長時間不能提升)。以上三點是練字進展的總結


長春吃健康養生


你沒有找到一種好的方法,而且書法藝術有其獨特的先天因素,所以你若五音不全,吼破喉嚨也唱不出動聽的歌。你若沒有書法的慧根與靈感,那麼請不要生什麼妄自成龍的意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