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煙臺市的福山區,位於膠東半島東北部的黃海之濱。這裡四季分明、空氣溼潤,境內兩河(清洋河、大沽夾河)分別自西、南入境,流貫全區,匯流入黃海。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福山大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1871年,美國傳教士將大櫻桃栽培技術帶入福山,經過130多年的發展,從品種和栽培面積上,都已頗具規模。

福山菜是魯菜的“三大支柱”(福山菜、濟南歷下菜、濟寧孔府菜)之一,福山作為魯菜的發源地,享有“魯菜之鄉”的美譽。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福山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海岸線長,物產豐富都是其成為“魯菜之鄉”的天然條件,另外,福山烹飪歷史源遠流長,廚師隊伍龐大。

福山的廚師“幫”大多是以地域為稱謂,如高疃幫、門樓幫、古現幫等等。這些“幫”都有自己的“大拿師傅”,負責把精湛的烹飪技術傳授給下一代,為福山風味魯菜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福山燒雞

福山的傳統菜,相傳明朝隆慶年間,福山人郭忠皋在京任兵部尚書。他為官清廉,善察民情,深受皇帝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

有一次皇帝到郭府做客,郭忠皋按照福山的風俗精心地準備家宴。家中的廚師都是福山人,按照福山舊時的風俗,宴席的第一道菜便是“清蒸小乳雞”。不料,掌火的小徒弟一時走神把鍋燒乾了,宴席馬上就開始了,大廚十分惱火,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將燒成金黃色的雞端上了酒桌。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皇帝和大臣們品嚐了這口味獨特的雞後,都讚不絕口,當皇帝詢問這道菜的名字時,大廚慌亂中不知所措,就結結巴巴地把這燒乾鍋的雞說成了“福山燒雞”。從此,便有了“福山燒雞”這道菜,

福山燒雞主料選用當地的一種食雞,經初加工後,再炸、蒸而成。因這種食雞較小,又名燒小雞。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芙蓉乾貝

福山傳統名菜,歷史悠久,已有700多年曆史,口味以鮮為主,注重保持原料鮮味。是福山各大飯館的家常菜。

“芙蓉乾貝”以乾貝為主料,加蔥姜、清湯上屜蒸熟,再將蛋清上屜蒸熟呈芙蓉狀,把蒸好的乾貝撒在上面,引入高湯,淋上香油即成。蒸製成的芙蓉乾貝,蛋清如同芙蓉出水,乾貝恰似石榴蓮子出殼,食之鮮嫩可口,回味久長。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福山抻面

又稱拉麵、大拉麵。抻面由雙條反覆摺合對拉而成。北方有的地區稱七折為大拉麵,十二折以上叫龍鬚麵。大拉麵煮熟後,澆上各種葷素澆頭和調味品,成為一道麵食佳餚。

技巧抻面,是面案的絕活之一,技術難度大,也是製作多種點心(如清油餅、銀絲捲、盤香餅、雞絲餅等)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抻面從選面開始,和麵、醒面、遛條、出條步步緊扣,抻面除了講究手上的力度,還要做到眼明手快,是一種頗具觀賞性的麵食製作技藝。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除了美食,福山八景(煙臺海市、石門春波、磁山瀑布、蛤壚煙雲、古寺奇泉、仙峰夜月、罘頂朝日、長堤新柳),雖稱不上驚豔,但作為當地特色還是值得一觀的。

煙臺的葡萄酒名傳天下,而坐落於福山區北京中路的張裕葡萄酒城,作為亞洲首座葡萄酒主題樂園,自2008年開放以來,吸引了大批朋友來到這裡參觀留念,它由張裕卡斯特酒莊、酒城之窗、葡萄公園等部分組成,其中的張裕卡斯特酒莊更是大有來頭。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張裕卡斯特酒莊由張裕公司與法國卡斯特集團投資7000萬元合資興建,是中國第一座專業化酒莊,擁有目前國內最現代化的酒窖,集生產高檔酒莊酒、旅遊觀光、葡萄酒科普等功能於一體。

張裕卡斯特酒莊的歐式地下大酒窖,總面積2700平方米,深4.5米,全部採用芝麻灰花崗岩吊頂,大青石鋪地,酒窖常年溫度12至16度,溼度75%至80%,保證了所貯藏的各種酒充分醞釀和緩慢成熟。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酒窖現有1600多隻橡木桶,全部從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進口。

之所以用橡木桶釀酒,是因為橡木桶中的多酚類物質和芳香物質浸入到酒中,可以使酒更加醇和。而且橡木桶具有較好的透氣性,通過桶壁的"毛孔"將適量的空氣緩慢地滲透到桶內可以使葡萄酒發生適當的氧化,從而使尖酸、生澀的酒液變得柔和、圓潤、細膩。同時,舒緩的氧化過程還可以為葡萄酒潤色,使葡萄酒的色澤更加鮮明和穩定,酒體更趨於完美。

“魯菜之鄉”的葡萄美酒

福山區,因境內有福山而得名,但這裡早已不是偽齊帝劉豫口中的“福地”,人們自食其力,待人和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福山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但這裡的自然環境足以讓人感到悠然自得、身心放鬆。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