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戰國的歷史始終離不開“戰”,這也是對這個偉大時代最貼切而又生動的描述,既然“戰”是主旋律,那麼打仗就是家常便飯了,據不完全統計,戰國二百多年的歷史中,戰爭就發生過二百三十餘次。

根據這個數字平均下來,我們會發現戰國的二百多年裡年年都會有戰爭,這也是西漢劉向編寫這段歷史的時候,起名《戰國策》最根本的原因。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說起戰國時期的戰爭,我們必須要說的兩個人是孫臏和龐涓,這一對同門師兄自相殘殺,在戰爭中運用計謀的故事,也深深吸引著無數歷史愛好者的目光,但是我們本篇要說的並不是他們兩個打仗的故事,而是孫臏的由來。

孫臏一開始他的名字並不是這個“臏”字,而是賓,“臏”字的意思是指膝蓋骨,而古代有一項關於膝蓋骨的刑罰,就叫做“臏刑”,也就是挖掉犯罪之人的膝蓋骨。

古代人要比現在的人對名字還要考究,姓,氏,名都不容的絲毫馬虎,按理來說,孫賓的這個名字在古代來說才是一個正常的名字,正常的人都不會用“臏”這個字作為名字,因為太不吉利了。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但是孫臏為何要把名字改為這個不吉利的名字呢,因為這是他的老師鬼谷子給他改的,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呢,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了他的另一個弟子龐涓。

孫臏和龐涓是鬼谷子門下唯一的兩個兵家人才,當他們一起同門學藝的時候,其實鬼谷子已經知曉了兩人的結局,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從鬼谷子為孫臏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了。

古代人講究的師道要遠比現在人多,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代人就給老師定了性,人之姓名是父母所賜,一般人都不會更改,但是假如是老師要改,那麼身為弟子就要聽從,這也是古代人所說的德。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孫臏就是如此,放到現在來看,如果老師給改了一個代表了刑罰的名字,是沒有人願意接納的吧,但是孫臏就坦然接受了,估計等他真的受了“臏刑”的時候,一定在心裡佩服這個料事如神的老師吧。

孫臏和龐涓一個是齊國人一個是魏國人,兩人皆是出身平民,被鬼谷子看中,傳授兵家學說,但是龐涓此人急功近利,而孫臏則顯得與世無爭,當然這時候的孫臏還不知道什麼是“詭詐”二字。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最神秘的人,鬼谷子閱人無數,又豈能看不透龐涓,所以當龐涓自認為天下無敵準備下山一展抱負的時候,鬼谷子絲毫沒有挽留,就任他去了,但是他卻以孫臏學未大成讓孫臏繼續研讀深造。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照現在的話說,龐涓下山的時候是本科生,而孫臏則是研究生或者是博士了,因為鬼谷子給孫臏加了學時,並且把帶有自己批註的《孫子兵法》傳給了孫臏。

等到孫臏學成之後,也下山去了,鬼谷子再也沒有挽留,不過鬼谷子知道,孫臏離大成還遠著呢,因為他並未參透兵法上的“詭道”,亦或者說孫臏只知學問,不知人心,他接下來要走的一段才是讓孫臏名留青史的路。

可是這條路對孫臏來說真的是太痛苦了,因為龐涓的嫉妒和陷害,投靠魏國,打算和龐涓共同施展抱負的孫臏,被他的親師兄挖了膝蓋骨,這也正應了孫臏名字中的“臏”字,以及鬼谷子的料事如神,未卜先知。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你可能會問,龐涓為何不直接殺了孫臏,這樣的話,龐涓後來也不會被孫臏給殺死啊,其實龐涓也想殺死孫臏,但是貪心的人總會為自己埋下禍根,龐涓也是如此,他想得到鬼谷子傳給孫臏的那本帶有批註的兵法,就沒有殺了孫臏。

你可能又會說,鬼谷子既然事先知道了龐涓會謀害孫臏為何不直接告訴孫臏,讓他提防或者遠離龐涓呢?其實鬼谷子是用心良苦,假如事先孫臏知道自己的師兄會害自己,那麼孫臏一定會選擇一個犄角旮旯過活一生,那麼我們現在就不會看到千古傳誦的圍魏救趙了。

那麼龐涓害孫臏的這件事,鬼谷子什麼都沒做嗎,當然不是,孫臏下山的時候,鬼谷子給了孫臏一個錦囊,讓他在有性命之憂的時候打開,也正是這個錦囊,讓孫臏活了下來。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這個錦囊上只寫了兩個字“裝瘋”,孫臏也正是用這個計策矇蔽了龐涓,撿的了性命,這也為圍魏救趙的發生埋下了伏筆,這才能讓我們見到這個千古奇才孫臏的用兵之道。

飛魚說: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當孫臏和龐涓一起同門學藝的時候,其實鬼谷子已經知曉了兩人結局,對我們現在人來說,鬼谷子此人始終是個謎。

可能你會覺得鬼谷子對孫臏真是狠啊,事先知道也不透個氣什麼的,假如,鬼谷子真的如此做了,那麼現在我們就不會感嘆孫臏的用兵之道了,當然後來的《史記》中會增加一個列傳,那就是《龐涓列傳》。

千古奇才孫賓的名字為何被老師改為孫臏,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龐涓

​雖然龐涓在歷史或者影視劇中都是以一個反面派的形象出現,但是我們卻不能否認他的用兵之道,至少在龐涓一定程度上重振了吳起年代魏武卒的雄風,西抗秦,南據楚,幾乎滅亡趙國,這些無一不是龐涓的功勞,所以把龐涓稱之為鬼才也不為過。

只是即便在強大的生物,也會有自己的天敵,而看似弱不禁風的孫臏就是龐涓的天敵,孫臏和龐涓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對此,您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