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績單 117家上市藥企僅2家虧損

3家上市藥企市值超千億元,上海萊士、康美藥業縮水最多

截至4月10日,A股上市的293家醫藥生物企業中,已有117家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其中,淨利潤同比下滑的企業有28家,而虧損的企業僅有2家,太龍藥業因淨利潤同比下滑2349.17%排名“墊底”,緊隨其後的是福安藥業,同比下滑226.39%。

淨利潤同比增長率最高的是華北製藥,實現歸母淨利潤1.51億元,同比增長703.03%;其次為智飛生物,淨利潤為14.51億元,同比增長235.75%;排名第三的是花園生物,淨利潤為3.07億元,同比增長135.74%。

在117家企業中,增收不增利的企業共有20家,包括麗珠集團、吉林敖東、復星醫藥、天壇生物等。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的共有8家企業,包括哈藥股份、舒泰神等。

同花順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9日,總市值突破千億元的藥企有3家,分別為恆瑞醫藥(2829.86億元)、邁瑞醫療(1567.88億元)和藥明康德(1069.53億元)。其中,“巨無霸”恆瑞醫藥在近幾年一直高居榜首,總市值維持在千億元級別。邁瑞醫療及藥明康德則是2018年才登陸A股的“新丁”,上市後表現不俗。

2016年以來,共有7家藥企總市值曾突破過千億,分別為恆瑞醫藥、邁瑞醫療、雲南白藥、復星醫藥、上海萊士、康美藥業、藥明康德。

在跌出千億級別的企業中,炒股“鉅虧”、業績大幅下滑的上海萊士總市值縮水最多。與2016年12月31日總市值1146.59億元相比,2019年4月9日總市值縮水56.92%,至493.98億元。

此外,康美藥業的總市值縮水率也超過50%。2017年12月31日,康美藥業總市值曾達到1112.2431億元,但2019年4月9日,總市值只有554.0882億元,縮水50.18%。而在同花順發布的上市藥企市值排行榜(截至2018年5月25日)上,康美藥業總市值曾達到過1349.02億元。

復星醫藥、雲南白藥也曾進入千億市值榜單,但與2017年12月31日相比,2019年4月9日的總市值也分別縮水34.05%和15.96%。

福安藥業 虧損大戶欲借“工業大麻”翻身

福安藥業主要從事化學藥品的生產、銷售和研發,2011年3月登陸A股。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6.69億元,同比增長27.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60億元,同比下滑226.39%。

2017年,福安藥業淨利潤曾高達2.85億元,創下上市以來最高紀錄。2018年,受醫保控費、招標降價、帶量採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影響,福安藥業銷售壓力加大,主要子公司只楚藥業受產品市場競爭加劇,競爭對手增加、主要產品不良反應停產等不利因素影響,經營業績下滑,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準備60674.9萬元,致使業績首次出現虧損。

儘管業績下滑嚴重,但福安藥業卻因為傍身“工業大麻”,股價節節高升,連續多日漲停。4月1日,福安藥業發佈公告稱,公司在3月31日與意向合作方簽署合作協議,擬在工業大麻綠色種植、工業大麻產品提取、深加工等領域開展合作,合作方式包括組建合資公司、股權轉讓、置換、投資入股現有項目公司。自該事項發佈當日開始,公司股價連續7個交易日漲停。同花順數據顯示,4月1日-4月10日福安藥業漲幅達112.44%。

太龍藥業 淨利潤同比下滑2349.17%

太龍藥業的主導產品有雙黃連口服液系列產品、雙金連合劑、小兒複方雞內金咀嚼片等。

2018年,太龍藥業實現營收11.95億元,同比增長2.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15億元,同比下滑2349.17%。對此,太龍藥業稱,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1.47億元,其中全資子公司河洛太龍的《藥品生產許可證》已經於2018年12月註銷,無法繼續開展藥品生產活動,且受環保標準提升、區域規劃改變等影響,報告期內被計提減值準備約1.29億元;3月30日,太龍藥業發佈公告稱,擬轉讓全資子公司河洛太龍100%股權給關聯方眾生集團,剝離虧損資產,預計實現收益500萬-700萬元。預計股權轉讓完成後,將使公司合併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每年減少虧損約850萬元。

此外,因國家藥品評審的要求不斷提高,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原因,參蛭通脈軟膠囊項目的研發工作終止,前期研發投入1787.57萬元轉入當期費用,也對淨利潤產生了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