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戰艦“薩汗德”號服役,伊朗宣稱該艦是西亞最強的戰艦!

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國家,伊朗向來重視軍備建設,但由於海軍建設週期長、技術難度大,近年來伊朗海軍發展相對緩慢。不過,近日新銳戰艦“薩汗德”號的服役給伊朗海軍打了一劑強心針。伊朗宣稱該艦是西亞最強的戰艦,極大增強了伊朗海軍的實力。那麼,這艘外形線條簡潔、造型現代、身材小巧的戰艦的性能如何?請看今日解讀。

新銳戰艦“薩汗德”號服役,伊朗宣稱該艦是西亞最強的戰艦!

名不副實的驅逐艦

據報道,伊朗海軍對外稱“薩汗德”號為驅逐艦,但事實上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艘軍艦都難以被稱為驅逐艦。

世界範圍內,主流驅逐艦的排水量一般在6000噸以上,最小的也多在4000噸以上。而“薩汗德”號的滿載排水量只有1500多噸,充其量是輕型護衛艦的噸位。現代驅逐艦的作戰功能強大,以最典型的美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為例,它可以執行反艦、區域防空、反潛和對陸攻擊等多種作戰任務。而“薩汗德”號的作戰能力顯然低了幾個檔次。依靠4枚“努爾”反艦導彈,該艦具備較強的反艦作戰任務,但火力持續能力還無法得到保障。防空作戰只能依靠艦上搭載的區區2枚防空導彈和3門小口徑速射炮,還沒有先進驅逐艦標配的相控陣雷達,只能對付低空慢速的小型目標,對於戰機和來襲的導彈,基本沒有什麼反抗能力。至於反潛作戰,伊朗宣稱該艦配備了先進的聲吶系統,再加上324毫米魚雷,可以有效搜潛、反潛。但事實上,從公佈的照片看,該型艦艦艏的聲吶罩很小,聲吶基陣不可能太大,所以其搜潛能力是值得懷疑的。至於對陸攻擊能力,由於沒有搭載巡航導彈,該型艦無法遠程對陸攻擊。76毫米艦炮賦予了它20公里左右的射程,可以攻擊近岸目標,但如果軍艦靠岸到這個距離,本身就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所以,該型艦的對陸攻擊能力十分有限。

此外,現代驅逐艦的自動化程度很高,6000噸以上的戰艦一般只編制100多人。而“薩汗德”號,卻編制120多人,這暴露了它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問題。

所以,“薩汗德”號雖然被冠以驅逐艦的名頭,但本質是一艘輕型護衛艦。它的戰鬥力在西亞地區乃至伊朗周邊的海灣地區還處於偏後的位置,無論是阿聯酋的“拜努納”級護衛艦,還是沙特的“利雅得”級護衛艦,乃至阿曼的“卡亞”級護衛艦的戰鬥力都要更加優秀。

技術封鎖下自主創新

儘管有誇大的成分,但“薩汗德”號的服役對於伊朗依然意義重大。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就終止了與西方國家沒有什麼技術不能引進、沒有什麼武器不能購買的“蜜月”關係,並遭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嚴密封鎖。此後,伊朗很難從西方國家獲得可以軍用的先進技術。而當時的伊朗還未建立比較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並不具備大型武器裝備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幾十年來,伊朗一直靠自力更生維護和研製武器裝備,不僅摸索出了獨立維護複雜的F-14“雄貓”戰鬥機的方法,還先後成功研製了“佐勒菲卡爾”主戰坦克、“閃電”戰鬥機、“流星”彈道導彈等比較有代表性的武器,成為中東國家中為數不多的具備自行研製陸海空主戰武器的國家。

與坦克、戰機等大型武器裝備相比,軍艦的技術密集度更高,配套裝備更多,製造難度更大,但經過幾十年努力,伊朗已經具備了小型潛艇、護衛艦、導彈艇以及魚雷等關鍵海戰裝備的研製能力。這種突破封鎖的技術進步雖然比較有限,但實為不易。因此,如果伊朗這樣小步快跑地進行技術革新,也不排除未來成為地區軍工技術一流國家的可能。

角逐世界軍事舞臺

“薩汗德”號並不是伊朗國產驅逐艦的“獨苗”,它還有同門兄弟,最著名的就是“賈馬蘭”號。作為近年來伊朗批量生產的一款戰艦,“賈馬蘭”號等國產驅逐艦已成為伊朗海軍的中流砥柱,並在各種任務中嶄露頭角,為伊朗海軍爭得榮譽。

在亞丁灣護航行動中,“賈馬蘭”號成為伊朗護航軍艦中的明星艦,不僅經受住了長期航行和大風浪的考驗,還成功驅逐了海盜船,受到了國際矚目。此外,為了彰顯本國海軍實力,伊朗還計劃派遣“薩汗德”號到北大西洋巡邏。如果真能成行,也算得上是伊朗海軍敢於亮劍的“大手筆”。而在伊朗家門口的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海軍和伊朗革命衛隊的戰艦更是經常與美國戰艦對峙,甚至還俘虜過對方官兵,令世界為之側目。

平心而論,在世界舞臺上,伊朗海軍的裝備並不先進,卻幹了很多“高大上”的活兒,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伊朗海軍過硬的戰鬥作風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