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盤,作為一個常用字,從字意上解釋並不難。但在輝縣人看來,盤是路,是界線,是區域,是習俗,是一部分人常唸叨的故鄉。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韓修平

是指通往輝縣北部山區的路

盤是古道

盤的標準名字叫十八盤,是蜿蜒在盤嶺兩側的山道,因盤旋的彎道太多,以十八盤簡稱,實際彎數遠遠超過18個。

盤作為山間通道位於盤嶺兩側,北至大佛殿,南至盤根村。直線距離約2000米,實際路程大約6.5公里,修築年月不詳。大佛殿有光緒十年(1884年)重修盤路碑,記載著從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緒四年(1884年),川上百姓在饑荒年代捐資重修石嶺北至盤南20餘里路的艱辛。

十八盤遠眺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蘇軒

其實盤路並非人們常想的那種羊腸小道,而是不算標準的山間大路,路面寬3米~4米,有臺階、溝坎,依地勢繞了很多的彎,是為了降低坡度,這條路斜面不超過25度。路面全部是石板鋪設,有平有豎,間隔2米~3米,石塊擠壓,縫隙交錯,路面平整,彎度適宜,防滑、防水衝。

在古代作為交通要道,行人不絕,曾有馱隊相連的盛況。據盤根村年齡大的老人說,至今路旁還有快倒塌的門面房和二丈多長的石砌食槽,就是從前的騾馬大店。

十八盤現狀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八賢一行

盤路至今已冷落了40多年,荊棘雜草早已淹沒了路面,水衝滑坡,也斷裂了一些路段,但路的輪廓還很明顯。盤嶺海拔700餘米,歷史上為了降低盤嶺高度,減小盤路的難度曾作過多種嘗試。1935年,輝縣縣長鮑子淦用私開煤窯的罰款3000元(銀幣),在盤嶺上開挖了條4米寬、9米深的豁口,降低了翻越盤嶺的高度,以減輕行人的體力。

1943年,日本侵略軍佔領了盤上,為保證軍事給養,強拉民夫,在盤嶺東側牛骨灣以南的石灰窯溝修了一條翻過盤嶺的盤山路,使汽車開始能夠從盤下開到了盤上。後來,人們習慣把盤嶺十八盤路稱作老盤,把牛骨灣那條路稱作小盤。

1960年,縣交通部門在盤嶺勘測,要在盤嶺的最低處往下炸出一條通道作公路,打了幾個3米多深的炮眼,裝炸藥放了幾炮,因難度太大,工程終止。

愚公洞(左為老洞,右為新洞)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共城怪俠

1970年,穿過盤嶺的愚公洞建成,天塹變通途,徹底解決了輝縣盤上群眾下山難的問題。愚公洞通車後,十八盤路再也無人走了,也就無人修了。盤,作為路的概念,也就慢慢淡化了。

是地域的分界線

盤是山區

輝縣的地圖上沒有盤上盤下之分,可輝縣人的心目中盤上盤下卻分得很清,就是指南村、西平羅、南寨、沙窯四個鄉鎮。輝縣流行這幾句民謠:“上了十八盤,望見侯兆川,南有花石嶺,北有紫金山,東有蓮花不生藕,西有三湖不行船。”

遠眺盤上南村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共城怪俠

盤上是山區,卻不完全代表輝縣山區,不包含張村、黃水、上八里、拍石頭等幾個山區鄉鎮。盤,劃分出域,也劃分出不同人群。外省、外縣分城裡人、鄉下人,輝縣分盤上人、盤下人。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盤上人被稱為“小趙(zhao)”。而盤上人則把陵川、壺關人稱作“小趙”。這個“趙”字是什麼意思,多少年來沒有一個準確的解釋。

彎彎的盤山路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共城怪俠

在盤嶺南側有一座玄壇廟,牆上的石頭刻著衛輝府輝縣侯趙川西平羅社。可見當時百姓稱盤上為侯趙川,而不是侯兆川。現在解釋侯兆川的理由有多種。一種是風水說,意思是川內要出很多侯王將相;一種是地形說,這裡是地勢很高的平川;一種是像形說,指西山上有一巨石,形似猴子向東眺望。這些解釋都有一定的道理。

是指生活習慣存在差異

盤是民俗

一個盤字,把輝縣劃成兩個地方,將輝縣人劃分成兩群人。歷史、地理、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使這兩群人在習俗上有一些差異。

盤上某村石頭房子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共城怪俠

如建房:盤上多是石頭壘牆,三間帶閣樓,傢俱有大小谷棟、壘土炕;盤下多為五間,磚坯壘牆,無閣樓,傢俱有方桌、條几,木床。飲食:盤上吃放酸菜的鹹菜飯,攤玉米麵煎餅,炸油條用筷子挑,包水煎包;盤下人吃粉漿飯,打燒餅,炸油條用刀切,炸菜角。

衣著上,在50年前,盤上人穿皮襖、穿尖口布鞋;盤下人穿半截棉襖,穿方口布鞋。禮俗上,盤下人年除夕、正月十五晚往墳上送燈;盤下人去墳上燒紙。語言上區別較大,盤上人說洋夥,盤下人說洋碼;盤上人把棉鞋叫烏拉,盤下人把盆叫瓶,把刷子叫吹吹。

盤上人說盤下人說話“侉氣”,咬文嚼字,能說會道;盤下人說盤上人說話“趙氣”,性子急,嗓門高。

盤上、盤下生活習慣有很多異同,因此讓輝縣民俗文化多了許多亮點。

是一道古、綠、紅三色交匯的風景線

盤是景緻

愚公洞竣工,十八盤路荒廢。盤,已成為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人們回憶往事的話題。

盤上風景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網絡

“上盤去玩”,現在成為當地一句時尚的流行語。不少人發思古幽情,重走盤道,去尋找那段間斷的歷史。發現盤竟是一個滿目景緻的好地方,值得去玩、去遊、去欣賞。

盤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景點,是古、綠、紅三色俱備。

十八盤古道的關隘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共城怪俠

古,千餘年的古道,那一道道防滑印,一個個馬蹄坑,記載著走盤路的盛況,記載著盤上人肩挑背扛將山果運下山,將生活用品運回家,悠悠盤道,汗水浸泡。

盤嶺上最有名的景點當數始建於唐朝的大佛殿(輝縣部落曾報道:解讀!輝縣千年古道之巔藏座古寺,佛像依山而刻!),那尊石刻大佛,形狀之高大,雕刻之精美,無不令人讚歎。僧人鑿刻的石浴缸、浴盆,直徑近10米的特大旱井,都還保存完好。那些不同年代的碑刻,記載著這座古剎的香火盛衰。還有名聲最大的那棵黃榆樹,胸圍4.37米,樹高22米,冠幅15米。

十八盤的怪石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八賢一行

綠,盤嶺北側山石嶙峋,風雨浸蝕的石灰岩千姿百態,成片的怪石群似群馬奔騰,似百獸戲鬧,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大佛殿周圍是國家級林場,林木蔥鬱遮天蔽日,有山桃林數百畝,是早春踏青賞花的絕佳去處。

紅,這裡曾是聚殲日軍之地,有多出坍塌的碉堡、淤埋的戰壕。開國大將陳賡,在1937年8月率八路軍386旅從這裡冒雨下山,奔襲新鄉日軍。他日記裡記下了當時在此行軍作戰的艱險情景,把十八盤的地勢比作長征路上的臘子口。十八盤是輝縣最寶貴的紅色旅遊資源,是境內的紅色景點之一。

仰望盤嶺


因“盤他”大火!盤在輝縣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圖源:共城怪俠

站在盤嶺仰望藍天白雲,俯看群嶺逶迤,聽溝谷中車流如水的轟鳴聲;站在靜臥土中的盤道鋪路石,感覺時空穿越,瞬間移位。生活變,輝縣變,盤嶺沒有變。走十八盤古道,慢走,細看,深思,放眼,回味輝縣、享受輝縣、歷史輝縣、文化輝縣。


萬洪志,男,輝縣市沙窯鄉沙窯人,1957年10月出生,輝縣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1969年12月參軍,在南海艦隊服役,1990年轉業到輝縣市工商銀行工作,歷任支部書記、工會主席。著有《我愛萬仙山》等書,發表文章數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