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自打2019开年以来,一茬儿接一茬儿的翻拍剧,就在以轮番上阵的节奏,企图轰炸人们的眼球。

先是新版《倚天屠龙记》鸣锣登场,让不少观众惊喜又惊讶的是,在1994版《倚天屠龙记》中饰演周芷若的周海媚,居然以“灭绝师太”的身份回归新版,锁定了这部剧的第一波热搜。

可即使是使用了94版的同款片头曲,并打出了老版演员的怀旧牌,最终这部剧在豆瓣,却只“斩获”了一个5.7的不及格分数。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新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周海媚(左)

紧随其后的是《新白娘子传奇》,这部由于朦胧、鞠婧祎共同主演的电视剧,根据1992年版同名电视剧改编,并获得了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赵雅芝版《新白》的出品方)的授权。

无独有偶,该剧也请来了当年许仙的扮演者叶童、和小青的扮演者陈美琪一同出演此剧。甚至还请到了《西游记》里饰演如来佛祖和玉帝的两位演员,在剧中继续饰演两位神仙。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新版《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陈美琪(左)和叶童

可惜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依旧被不留情面地的打上了4.2的分数。

而剧中出现的吴娘子一角,自称前世是纣王之妃,这样的剧情设定,难道是在为《封神榜》的翻拍做预热吗?

果然隔壁的封神剧组不甘示弱,立马祭出了由罗晋、王丽坤、邓伦主演的《封神演义》这部绝杀。

在一众网友的口诛笔伐之中,成功地救下了前面两部翻拍剧,稳稳握住了这枚舆论的接力棒。之后更是凭借其在豆瓣拿下的3.4分,刷新了《封神》系列剧的历史新低。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一部接一部的翻拍,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分数走低,影视制作方企图利用经典IP、老演员贩卖情怀的招数,显然并不奏效。

毕竟单凭老戏骨的短暂露脸,并不能撑起整部剧的质量。结局可想而知,大众对这些翻拍剧播出前的期待值有多高,那么在它们播出后的失望度就有多深。

可究竟为何,一个个当初明明都打着致敬经典的旗号,最后却变成了毁经典呢?

演员不够有辨识度

对于经典剧集,观众往往持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致使翻拍剧增大了“封神难度”,这的确占有一方面原因,毕竟珠玉在前。

可这些经典的人物角色,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里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并不仅仅靠的是先来后到那么简单。

角色的选定务必要贴合人物形象的设定,强行选配只能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新版《封神演义》,就把“王丽坤演的妲己”和“温碧霞演的妲己”这两个话题双双送上了热搜。

评论几乎清一色在吐槽王丽坤版的苏妲己寡淡如水,即使是穿了最艳丽的红衣,也毫无妲己的媚感。

王丽坤本人的气质确实略偏英气,清瘦有余但却少了份风韵,由她来扮演祸国殃民妩媚动人的苏妲己,的确显得过于生硬,缺乏说服力。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新版《封神演义》中的王丽坤

温碧霞版的苏妲己,则是得到了众多网友的一致好评。

因她本人确是明艳动人,她所塑造的妲己,不光有着含楚带怨的眼神,一颦一笑也都流露出无限韵味,绝对担得起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2001版《封神榜》中的温碧霞

在新版《倚天屠龙记》中也有着同样的问题。

男主角张无忌的扮演者曾舜晞有着时尚大眼仔的外号,帅气固然是有的,可他的外形现代感过强,并不太适合古装,容易使人出戏,更与天性敦厚的张无忌这一角色形象有着一定差距。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新版《倚天屠龙记》中的曾舜晞

而其余一众女演员美则美矣,但凑在一起就略显无奇。

无论是相较于黎姿贾静雯版的赵敏,还是佘诗曼高圆圆版的周芷若,都美得过于单薄,不够具有辨识度。

披着经典的皮演偶像剧

除了演员和角色本身不够匹配之外,翻拍剧对于原作的大量不合理改动,也是造成其扑街的致命一击。

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不再是那位端庄大气成熟优雅的白娘子,而是变成了一个青涩纯真带有几分俏皮的少女系白姑娘。

剧中关于白蛇报恩的经典典故,也选择直接跳过,且增强了男配女配离间男女主的偶像剧情,淡化了关于人妖异恋的命题呈现,使之缺少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核。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改编最离谱的还得数新版《封神演义》,杨戬一跃成为全剧男主不说,此剧竟然还把杨戬和苏妲己硬凑成了一对。

更可怕的是还赋予了他们兄妹的关系,尽管并不是亲生兄妹,可这种组合也是足够奇葩了。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说到底,它们还是在披着经典IP的皮,演假惺惺的狗血偶像剧剧情,为此不惜强行乱组CP。

回想在于正版的《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竟然也能有感情戏的画面,二者相比辣眼睛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然而对剧中人设的改动,似乎也不能成为翻拍剧变烂的归因。

其实观众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翻拍对传统的颠覆,例如徐克导演的

《青蛇》,就以小青的视角来呈现出白蛇与许仙、青蛇与法海之间的爱恨纠葛。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青蛇》

同样在改编之后颇受观众喜爱的,还有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虽然戏里也对原作有了诸多无厘头的颠覆性改动,但它的内在逻辑是完全能够自洽的,而且它的片名本身就昭示了一切,所谓“大话”,并非对原作进行照搬复刻。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翻拍经典应该尊重原作

纵观现在的翻拍剧,大多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占了IP的坑位,却又不填好它,反而在经典IP的坑上直接悬空架起了炉灶,开启了古偶CP大乱炖的闹剧模式。

制作方为了迎合年轻的观众,将目光投向了自带吸金体质的流量明星;而在剧情上,不论是武侠剧、神话剧还是仙侠剧,都被统一打造成了爱情剧。

满屏的风花雪月,油腻浮夸的画风,低龄化的剧情,过度的滤镜磨皮带来的硅胶感,一块绿幕走天下的坑人特效,以及流量小花、鲜肉们难以令人信服的演技,压根就镇不住整部剧。

一系列的粗制滥造,致使原作中那份崇高的精神力量早已消失殆尽。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敬畏经典不该光是指买了版权、用了同名歌曲等等这些外在的东西,更不是简单地cosplay了剧中人名、故事主线,然后篡改成了或“甜宠”或“虐恋”的无脑恋爱剧。

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翻拍剧理当注重新意,可所谓的创新、有趣并不是指画面设计得像页游或动漫一样的魔幻画风。

至于剧本对人物的大胆改动并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有理有据,要将人物形象设置得更加饱满,而非是简单设定成恋爱大过天的玛丽苏。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别让“回忆杀”成了“毁童年”

新《倚天屠龙记》作为对原著细节还原度最高的影视版本,却得到了最低的评分。

不仅仅是由于选角不当、慢动作过多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失去了武侠的精神内核,剧集关于侠义的阐述与呈现力还远远不够。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2003版《倚天屠龙记》

《新白娘子传奇》的落败,也许源于它本不该硬套这么一个壳,翻拍经典是助推也是枷锁,若不能精准地把握原作的思想精髓,纵使模仿得再像、请来再多的原版演员也是回天无术。

以至于现在这部“青春版”的《新白娘子传奇》,甚至还“打不过”小戏骨版本的《白蛇传》和年初的国产动画《白蛇:缘起》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至于这部新编《封神演义》,除了使之前的TVB版《封神榜》再度重回观众视线以外,其他的贡献真就不多了。

TVB版《封神榜》中也有恋爱的剧情线,可那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贯穿全剧的是“爱子情深”与“忠义乾坤”的主题。

相比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刻骨铭心,新版《封神演义》中关于男版狐妖和妲己、杨戬之间的三角恋,似乎让人根本没眼看。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2001版《封神榜》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刮起了老版角色演员,时隔多年再度在新版中赚足了话题。可一个不小心,“回忆杀”就有可能变成“毁童年”。

相信这其中不单单是因为观众已经长大了,所以接受门槛也跟着变高了的缘故。更多的是现在的流行元素和审美趋势,已经和过去的时代不相融合了。

那些魔幻虚假的剧情画风,来源于资本运作下,快消品泛滥的时代特征,也许这和那个重情重义提倡“侠”的年代,确实已经有所背离了。

或许资本永远是以追求效益为最终导向的,所以他们不顾“十翻九扑”的定律,依然选择最容易变现的翻拍生意,以期通过贩卖情怀吸引流量。就像影版《爱情公寓》,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别瞎吹了,国产剧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翻拍剧变成了毁经典,往往是因为剧方既想借力经典IP实现快速收益,又不能沉下心细细打磨剧的质量。尽管打着致敬经典的旗号,却最终只能落得个偃旗息鼓的下场。

木心先生曾说:

“来美国十一年半,我眼睁睁看了许多人跌下去——就是不肯牺牲世俗的虚荣心,和生活的实利心。既虚荣入骨,又实利成癖,算盘打得太精:高雅、低俗两不误,艺术、人生双丰收。我叫好,叫的是喝倒彩。生活里没有这样便宜。”

其实对于经典,并不需要用一部部的翻拍剧来表示致敬,真正需要放在心上的是国人的原创水平和匠心精神。

只有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才会换来“永不脱粉”的观众缘。希望这些经典剧目,别再让观众“千年等一回”。

本文作者 | 橘绿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