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乾坤看最新一週地方熱點、企業新動態

藥乾坤看最新一週地方熱點、企業新動態

藥乾坤看最新一週地方熱點、企業新動態


4月11日,2019恆瑞醫藥零售戰略客戶特邀會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舉行。會議上,恆瑞綜合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濤正式宣佈恆瑞醫藥進軍藥品零售市場,並提出未來3年恆瑞在零售市場的規模將達20億元。同時,值得業內人士關注還有該會議就“新型處方藥企,如何佈局零售藥店市場”的話題引起一番討論。

眾所周知,恆瑞醫藥是國內製藥屆的翹楚,創下了多個國內第一。此次宣佈進軍零售藥品行業是當下重要的戰略佈局,是行業的風向標,更是形勢使然。隨著醫藥分家、藥佔比、電子處方、醫保控費、帶量採購及藥房託管禁止等政策的執行,院內處方流轉院外已是必然趨勢。因此,院外市場是傳統藥企、醫藥電商、藥品零售企業是承接處方藥外流的最佳平臺,也是今後醫藥行業的“必爭之地”。

01/零售市場這塊“餅”究竟有多大?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7)》,2017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統計顯示,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0,016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4%。其中,藥品零售市場4003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9.0%。

此外,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大西北藥店聯盟理事長龍巖曾表示“現在整個醫藥銷售的盤子在1.5萬億元左右,醫藥零售不到4000億,有約1萬億在醫院市場,理論上講,未來這1萬億的市場會逐漸向醫藥零售渠道流動。”也就是說院外市場將在未來幾年佔據醫藥銷售市場近70%,醫院在藥品市場的地位或不復從前。但目前在中國,處方藥市場佔整個醫藥市場規模的85%以上,且絕大部分在醫院終端銷售。這塊“餅”能否由“獨樂”轉化為“眾樂”,一切都得看處方外流政策是否全面放開。

02/處方外流“破冰之日”不遠了!

國家、地方支持探索處方外流

2017年5月,國務院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提出:醫療機構不得限制處方外流,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

2018年8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文件提到要制定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性文件,支持零售藥店連鎖發展,允許門診患者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

為滿足人民用藥需求,國家鼓勵探索處方信息共享,支持處方外流的力度或將進一步加大。而在此之前,全國各地已展開處方外流的試點工作。

重慶市政府網發佈《重慶市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文件指出2019年,探索建立電子處方信息共享流轉機制,零售藥店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藥。2020年,推行基於電子處方流轉的線上藥品銷售配送新模式。

其實,試行放開電子處方,除了重慶外,淄博、梧州、成都、西安、天津等多地也在逐步推進。同時,借力地方政策,阿里健康、騰訊、京東也已入局零售藥店電子處方試行工作。

此外,在國家談判藥品方面,天津,柳州市、佛山市等地相繼發文,規定國家談判藥品可憑醫師處方到定點藥店購買;在醫保方面,統籌賬戶的使用邊界一直受部分行業人士“吐槽”,目前全國範圍內僅有江蘇、浙江、湖北等少數地區將統籌賬戶向零售藥店部分開放,且具有嚴格的准入/退出機制。但隨著處方外流的放開,零售藥店和醫療機構或將享受醫保的“同等待遇”。

取消藥房託管

2018年11月26日,國家衛健委下發《關於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藥學部門建設,重點強調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託管藥房。

除了國家明確禁止藥房託管之外,廣東、江蘇、青海、山東、北京、上海等地跟進政策的執行。全國上下,已逐漸形成一股合力,多方推動,處方外流的趨勢愈漸明顯,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零售藥店對院內處方的承接將“樂此不疲”。

長期處方將在全國鋪開

長期處方的建立無論是於患者還是藥店、醫院都是弊大於利。患者憑藉長期處方,可以直接去藥店購藥,少了去醫院掛號、排隊、繳費、取藥的繁瑣過程;醫院為病人開具長期處方,可以一定程度減少門診壓力;藥店有了處方來源,可以依據長期處方向慢性病患者出售藥物,規避了違規風險。由此,三方獲益,各地開始採取長期處方的方式,解決慢性病患者購藥難的問題。

今年3月,湖北省衛健委印發了關於加快醫療機構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到將加快建立基層慢病長處方管理機制,“對符合要求的慢性病患者,可以一次開具12周以內的相關藥品”。

同月,山西省衛健委發佈《加強藥事管理推動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提到,會商省醫保局共同研究制定慢性病長期處方管理政策,明確可開具長期處方的慢性病目錄、用藥範圍等要求,對評估後符合要求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開具12周以內相關藥品。

除上述兩個省份明確規定慢病長處方管理機制以外,上海、浙江、西安等地早已進行慢性病長期處方管理制度的試點。並且,在去年,11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探索慢性病長期處方管理。

實際上,處方外流一旦“開閘”,對零售藥店是機遇也是挑戰。按照新零售的思路,羅蘭貝格認為零售藥店應積極準備承接醫院端處方藥銷售存量轉移,提升品類和供應鏈管理能力。一方面增加處方藥品類,一般公立醫院的處方藥品規數約為3000,零售藥店處方藥品規數目前約為2000,零售藥店需豐富處方藥品種,以滿足不同患者的用藥需求。另一方面把握住藥企的核心處方藥品種資源,就關鍵品種與藥企進行直接合作,加強供應鏈掌控能力,縮減中間成本的同時獲得更多上游資源的支持。可見,處方外流利於推進零售的發展。

03/“新零售”已經來了

流標、降價、帶量採購進不了醫院的藥品

4+7帶量採購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流標的企業在經歷暫時的“失利”之後,已開始開拓新的道路。如上述恆瑞醫藥,該公司在第一輪4+7帶量採購中,“戰敗”揚子江鹽酸右美託咪定注射液(2ml:0.2mg),為挽回市場,恆瑞主動在非“4+7帶量採購”城市降價,同時宣佈進軍藥品零售市場。此外,恩華藥業、華森製藥等公司就發佈公告稱,將調整公司組織架構,推進營銷體制改革。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自“4+7帶量採購”政策試行以來,各大藥廠開始積極加大與零售藥房聯繫直接供貨,藥房進貨渠道將得到拓寬,且銷售的品種也將更加多元。

另外,DTP藥房也是藥企追捧的模式。其以藥品生產企業繞開代理商,直接將其產品授權給藥房,消費者憑醫院處方即可在藥店購買,該模式尤為適合抗腫瘤藥、創新藥。鑑於此,按照帶量採購的逐步推進與處方藥外流的放開,將有越來越多藥企會選擇佈局零售市場。

信息來源:醫藥雲端工作室、中國藥店、搜藥、財新健康、同花順財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