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去私訪,跟一農夫聊了幾句,為何氣的將縣令斬首了?

攝影維度361


朱元璋作為一個布衣天子,從一介草民成長為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事足夠勵志,也足夠傳奇。也正是因為朱元璋經歷的傳奇性,民間留下關於朱元璋的故事也是特別的多,真真假假都有,比如說火燒慶功樓,比如說微服私訪遇瓜農。



不管民間傳聞如何,朱元璋在位期間,確實是中國封建時代難得為農民考慮的皇帝。也許是朱元璋的出身讓朱元璋對於貪官汙吏無比痛恨,終洪武一朝,朱元璋都在與貪官汙吏做鬥爭。

這不,朱元璋又出去微服私訪,聽到一個老農的嘆氣聲,遂走向前和老農聊了起來。和老農聊完之後,朱元璋怒氣沖天,把縣令給殺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朱元璋朱元璋登上皇位,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朝代更替,總會“江山一片破碎,只剩斷壁殘垣”,明初洪武年間,人口減少,土地荒蕪,軍隊供給成了最大問題,直接威脅著中央集權的統治和鞏固,一方面,國庫空虛,明初,政治勢力尚不穩定,百姓沒有安居樂業的保障,另一方面,人口減少,土地上缺乏充足的年青勞動力,這就從根本上導致了農業問題的擴大。


在朱元璋執政期間,多次頒佈發令,免除徭役,勞役,鼓勵生育,振興農業,修繕新建水利工程,大力發展農業。從根本上來講,農業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國家之本。

前邊說到,朱元璋出身貧農,自幼挨餓受凍,他自然明白老百姓沒有飯吃,沒有糧收的苦衷,在落後的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下,農民是以個體戶為經營單位的,自給自足全靠天時地利,但是沒落的封建統治卻重重的壓在了農民的頭上,沉重的賦稅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兒來。朱元璋聽見老農的苦衷,自然“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故事還原一下,朱元璋微服私訪,走到一片田地前,黃油油的稻穗燦燦發光,一望無際,朱元璋甚是興奮,“收成如此甚好”,這時傳來一嘆息聲,朱元璋詢問原因,老者拭淚嘆息“賦稅沉重,收成再好,減去所交,溫飽也無法保障”,朱元璋聽到這話,這還得了?反了這群狗官了!這其實不難看出,朱元璋的另外一個特點,朱元璋討厭貪官汙吏,有歷史表明:朱元璋在後期極愛懲罰貪官汙吏,前前後後共殺了將近十五萬人。從這不難看出,朱元璋對貪官那可真的是恨之入骨了啊。



朱元璋在位期間,一方面重視農業,另一方面就是懲治貪官。有時候一件事兒,就涉及上下級上萬官員。史書記載:朱元璋專門對待貪官的辦法,命令將其處死之後進行扒皮,用人皮和稻草,紮成稻草人,用以警示其他官員。所以在朱元璋執政期間,居然出現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貪官最少的時期,貪官甚至在當時絕跡於世了。如此嚴格的制服,就是為了讓官員真正為老百姓幹實事兒,而不是剝削老百姓。

朱元璋在朝時期,為了讓農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他針對當時的農業進行了很多的改革,為的就是讓老百姓吃得飽,穿的暖,他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為人民的統治者,他主張積極引進海外的種子,以達到增產保量的目的,讓百姓從根本富裕起來,永遠脫離災難,永遠都不要回到他的當初。

朱元璋自己多次頒佈重視農業的法規條例,如此重視農業,竟然不知道農民生活困苦居然是出在這群貪官身上,肆意加重賦稅,胡亂搜刮百姓錢財,畢竟自己農民出身,自己深有體會,以前是異族統治,不拿老百姓當人看,既然我都那麼重視農業了,你們這些貪官們居然還敢私自收斂稅收。所以對於官員欺負農民的行為非常地痛恨,一怒之下殺了縣令。


小鎮月明


評價朱元璋為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絕不為過。朱元璋在經濟上採取與民安息的政策,做到了決策為民。興修水利、減息減租、獎勵農耕,一切為了人民。
朱元璋乃明朝開國皇帝,雖勤政愛民,卻偏偏脾氣古怪。原來朱元璋忘不了年少時家破人亡,他有深深的控制慾。


可他現在又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在這兩種極端情緒下,他變得暴戾恣睢。從某種意義上看,朱元璋可以說是一位暴君。

朱元璋本是窮苦百姓出身,他稱帝后便一為民,對官場掌管嚴格。

對貪官汙吏絕不手軟,挑斷腳筋、剁手指、砍腳、斷手、鉤腸、割生殖器,使人聞風喪膽。

朱元璋還專門設置了皮場廟,把府、州、縣衙門左面的土地廟作為剝人皮的場所,這些都是為了懲治貪官。

朱元璋吃西瓜殺農夫

朱元璋性情殘暴眾所周知。許多人因為他的多疑而交出了項上人頭,其中就有一位瓜農。那麼這位普通的種瓜老農到底做了什麼?


據野史記載,當時的天氣十分炎熱,正在微服私訪的朱元璋路過一片瓜地時,看到綠油油的大西瓜突然感到口渴難耐,遂前去買瓜。

不知不覺間他竟與瓜農相談甚歡,從近幾年莊稼的收成,到生活狀況,最終竟聊起了國家的政策。離去後的朱元璋越想越感到奇怪:一個小小瓜農怎會有如此才華?

對於瓜農被殺的原因說法有二:其一,這個瓜農擁有如此才華,卻甘心在這裡種瓜。

這位多疑的開國皇帝認為他很有可能從內心不認同自己,甚至有可能是前朝餘孽!
其二,朱元璋在與瓜農聊天時,無意間得知瓜農姓蒲。眾位看官可能有所不知,宋朝末年有一個名叫蒲守庚的人,就是他主動打開城門迎接蒙古人,還幫助蒙古人屠殺漢人。


因此朱元璋尤其憎恨此人,曾下令對其鞭屍,他的後代男子流放充軍,女子則為娼為奴。因此這位瓜農也難以倖免。

朱元璋殺縣令

我們不得不承認朱元璋確實是一位一心想為百姓謀幸福的皇帝。他在世之時,大興改革。

為了檢驗改革的效果,朱元璋決定微服私訪,前往農田實際考察。

到了某縣,看著金燦燦的麥田裡,麥子都被麥穗壓彎了腰,穀粒也顆顆飽滿,一片豐收之景,朱元璋躊躇滿志。

但他卻發現遇見的村民們都愁眉不展,有的甚至連連嘆氣。
他忍不住走過去詢問那位農夫為何連連嘆氣。農夫心裡正苦悶,正好有人來關心自己,就一股腦的全告訴他了。


原來,縣令自從來到這裡之後,就一直囂張跋扈,為了斂財,他甚至要霸佔每家農戶收成的一大半。

各位看官請想,古代的中國每畝地裡的收成哪裡能比得過現代?

更不要說除了交賦稅後,縣令還要霸佔一大半,剩下的糧食養活一家人都是問題。

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收成好,誰又能笑得出來呢?
平日在宮裡看奏摺,他覺得官員們一個比一個廉潔愛民,誰知到了基層才發現一個小小的縣長竟敢如此貪汙!


幼年的經歷讓他本就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如今真實地看到了官吏弄虛作假、溜鬚拍馬的醜惡嘴臉。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直接下令把縣令抓起來,處以死刑。縣令剛被抓時還大喊冤枉,當朱元璋說出他的惡行後,立刻面如土灰,嚇得一言不發。

無獨有偶,另一位也是一縣之長的道同。朱亮祖依仗自己是開國元勳,囂張跋扈,目無王法,同時還多次干擾道同執法。

雙方矛盾的爆發是道同抓住了當地有名的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與其關係親密,情急之下,竟然帶兵包圍了縣衙。
道同忍無可忍,只能向皇帝上奏摺。朱亮祖知道後立即動用軍馬,送上一封告狀的奏摺。驛站的馬怎能與軍馬相比?


先看到朱亮祖奏摺的朱元璋十分生氣,當即派人將道同就地正法。閱讀完道同奏摺的朱元璋後悔萬分,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朱元璋為了補救,親自將朱亮祖及其子鞭打致死。除朱亮祖外,相關的人一律剝皮,並懸掛於鬧市,以警戒世人。

朱元璋避雨賞千戶

當然,朱元璋也並非總是鐵石心腸,手段殘忍。明史曾記載:有天,微服私訪的朱元璋不經意間到達尚未完工的皇陵,回宮途中突遇暴雨。
他不得已前往一戶農舍避雨,當問到農夫姓名時,答曰:“董茂。”“董”字拆開,正好是千里草。


因此,朱元璋說:“千里草,是用來飼養馬和鹿的上好草料。”此後農夫立刻被封為千戶,負責飼養馬匹和鹿,並且可以後代世襲。

最後朱元璋還貼心的下令:如果董茂家的房子壞了,均由朝廷負責維修。

朱元璋一生殺人無數,卻也救民於水火之中。在位期間,貪官汙吏無不聞風喪膽,百姓一時安居樂業,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歸根結底,竊以為,對於這位明朝開國皇帝,我們應當敬重,他的一生功績顯赫。


史之策


朱元璋在大家的印象裡總愛微服私訪,只要是去微服私訪,就絕對能查出事情來。這時候攤上誰,誰就該倒黴把命給交出來了。

我們先說朱元璋巧遇農民的故事。

那一次正好是天氣轉暖,老朱在皇宮裡坐不住了,他要出去看看,民間百姓的生活怎麼樣了?還有莊稼是不是成熟了呢?

本來這一路上,朱元璋看到把頭都壓彎的麥子,迎著金燦燦的陽光,還是滿心的喜歡的。

但是,當他見到一個老農的時候,聽了老農的一番訴苦,氣就不打一處來了。

原來要朱元璋在和老農聊天的時候,聽老農說,不要看這個莊稼馬上就要大豐收了,但是能給自己留下的不多。

朱元璋有點驚訝了,朝廷也沒有要上徵多少呀,為什麼會剩不多少呢?

朱元璋繼續和老農談話,最後他才知道,原來都是這個地方的縣令在作祟。事情的真相是,當地的老百姓除了給國家上繳糧食,另外,還要拿出收成的一半來孝敬縣令。

你說老朱聽到這樣的話,怎麼可能不氣的。

所以,他回去就把縣令給處死了。他在想為什麼這個縣令如此的膽大妄為呢?

原來他的朝中有人,正是每年要孝敬他們。在加上有什麼事,讓他們平日也照顧自己一下,所以,縣令就這樣魚肉百姓了。索性朱元璋就一查到底,把和這件事有關的所有官員全部給處死了。

當然了這個事情,是不是真實,就另說了。畢竟案情重大,朱元璋也不是喜歡隨便殺人的人,他只殺該殺的人。

民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辭,這說明朱元璋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

我們再說一個朱元璋殺瓜農的故事。

話說劉邦在一年夏天外出的時候,他碰巧走到了一片瓜田,然後看到了一個瓜農。這個瓜農看到跟隨朱元璋的幾個人,都是氣度不凡。

所以瓜農就主動給朱元璋切了一個瓜,但是,瓜農發現朱元璋吃瓜的時候有一個特點。

別人吃瓜,都是拿起半個瓜來,用勺子挖中間的,開始向兩邊吃去。

朱元璋卻恰恰相反,他是先吃邊緣的,最後吃中間的。

瓜農因為不解,他就告訴朱元璋,吃瓜應該先吃中間,然後再吃邊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吃不到邊緣,就不想吃了,最好吃的部位,沒有吃到,豈不是可惜了。

若是從中間開始吃,自然就不同了。

一個瓜只有中間的部位最好吃,這樣你可以保證每次一口,都是當前瓜的最好吃的部位。朱元璋細細品味,覺得也是這麼回事。

朱元璋又和老農說了很多話,他覺得這個老農很有見識。就想請他去朝中當官,但是,這件事被老農給謝絕了。他說祖上有規定,後人不能當官。

朱元璋只好悻悻而歸,但是,走到了半路,他還是派了人來,把老農給殺了。原因就是這樣的人才不能為我所用,始終是個禍害,留著不如殺了的好吧。

就這樣老農也一命嗚呼了,當然了這個故事,也僅僅是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漢史趣聞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當上皇帝的人,因為他吃過底層人吃過的苦,他懂得底層人民有多麼的不容易。

所以,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他特別能體桖民情。

一旦有官員魚肉百姓,這件事若是被朱元璋知道了,那是準會被殺頭的。

據不完全統計,朱元璋一朝殺掉的貪官,就有十幾萬。

可見,朱元璋是想殺盡天下貪官的。但是,我們單看他殺的如此多的貪官的數量,就知道殺盡貪官是不可能的。畢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人家好不容易,學完聖賢書,走上仕途之路。這一路走來,不可謂不艱辛。就衝這個,人家當了官,也得那麼意思意思得,弄幾兩銀子花花吧。

最終,朱元璋不得不制定各種刑法,來處置他們。

只要你們為民請願,貪汙的不是那麼多,還說的過去,那就放你們一馬吧,畢竟生活不易呀。

但是,一旦遇到什麼貪官巨盜什麼的,朱元璋是絕對的零容忍,絕對的要殺頭的。

這不是有一年,朱元璋又去民間考察民情去了嘛。

正好那時候是麥收季節,金燦燦的麥子,在陽光下看起來十分的喜人,朱元璋也為農民有個好收成而感到高興。

可是,當朱元璋遇到一個農民的時候,這個農民望著即將豐收的麥田,卻是愁眉苦臉,望而興嘆。

朱元璋很是不解,他想了解了解,為什麼面對大豐收的時候,農民臉上沒有喜色。

於是,朱元璋就和農民聊了起來。

這一聊天,朱元璋聽到後,自是氣憤不已,他恨的是牙癢癢,一個小小的縣令,竟然敢如此的魚肉百姓。

原來呀,朱元璋得知,這個縣裡的縣令,仗著朝中有人,竟然對人民橫徵暴斂。他們不但讓農民正常的交賦稅,而且還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給他。

這也就是說,農民基本上一年多的收成,全部都上交了。這樣的人朱元璋不殺他,難道留著他過年嘛。

索性朱元璋就把這個人,和朝中的那個和他有關係的大臣一起給送上了屠場。

一般朱元璋遇到這種事,都是選擇殺。

當然了朱元璋若是遇到好的人,他也會提拔重用的,正如有一年他在避雨的時候,和一個叫董茂的人聊了起來,他覺得這個人,還是很不錯的,對事物有看法,有見解。索性,就提拔他為千戶了。

總之,朱元璋就是這麼一個愛恨分明的響噹噹的漢子,就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就是貪官眼裡的惡神。


史學達人


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苦大仇深的皇帝了,他出身貧民,當過和尚,放過牛,做過乞丐,吃夠了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的苦,所以他當皇帝以後就勵志於整頓貪官汙吏,只要貪汙五十兩銀子以上,就被處以“剝皮植草”的酷刑。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見到一片莊稼長勢喜人,可是卻見一農夫對著眼看的豐收唉聲嘆氣。於是上前問明緣由,農夫說“這田種的沒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朱元璋大驚,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來。原來此地縣令是朝中一名大員的侄子,靠著這層關係當上了縣令,無視朱元璋的三令五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僅讓農民交稅,還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給他,農民最後連飯都吃不飽!


朱元璋向來嫉惡如仇,對貪官汙吏和地方惡霸常以萬鈞之勢給以雷霆之擊!遇到這樣的貪官自然也不放過,當縣令被抓時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朱元璋亮明身份立了嚇癱了。回京以後,那位朝中大員也因此被殺。

朱元璋對功臣和貪官汙吏動輒就是各種殺!他殺了15萬貪官,手段也極其殘忍,雖然鐵腕下大明出現了難得的清廉之風,但是樹敵太多,依然有人知法犯法。在這一點上,相比雍正治貪,還是稍遜一籌。


墨梅逸清寒


朱元璋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疾苦,知道歷朝歷代幾乎都毀在貪官汙吏手裡,他痛恨這些人,故而下猛藥治理。

為此,他親自制定了一部法典,名曰大誥。其中包含很多酷刑。這部書的地位,甚至高過大明律。犯罪的人家裡如果保有大誥這本書,罪責可以減輕一等。

朱元璋還規定,貪超過六十兩就要判處死刑,百姓如果發現有貪官,可以直接綁了,拿著大誥進京請賞,沿途官員不得阻擋,甚至要提供吃住和路費。

貪官抓起來,怎麼處理?朱元璋制定的刑罰,也比較重,簡直可以稱得上駭人聽聞,挖去膝蓋,剁去腳趾,廷杖,閹割,當然最狠的要數剝皮揎草和凌遲處死。

說了以上這麼多,斬縣官的原因就能知道個大概了。

民以食為天,農夫肯定種地,靠莊稼養活。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化肥,能打出多少糧食來?而且要靠天吃飯,遇上大旱或者澇災,是沒有多少辦法的,只好眼睜睜的看著作物死掉。

不過皇糧總歸要交的,誰都免不了,不論收成好壞。官員如果正常收也沒問題,偏有些人,中飽私囊,多收皇糧,趁機賣掉,或者兼併土地,導致農民無地可耕,他們佔著生產資料,方便盤剝。

如此情況下,農夫如何好過,老百姓實在,朱元璋又穿布衣,老百姓自然把心裡話都說出來了。朱元璋一聽,好啊,自己嚴禁中飽私囊,這些人明知故犯,不把朕放在眼裡,不把百姓放在眼中,枉顧大明利益,必須嚴辦。

所以回去後就把縣令殺了。

史書是由文人編寫的,朱元璋對他們嚴厲,他們自然用筆鋒抹黑朱元璋,須知有筆如刀,假的都能寫成真的。


嵩山派左盟主


下面我們從一下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懲治貪官、勤政愛民

1.建立嚴懲貪汙、百姓告官體制

朱元璋出身貧苦,受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眼見胡元的政治混亂,以猛治國,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所以朱元璋對貪官汙吏是十分厭惡的。由於明初的官員大多數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草莽出生,導致從中央到地方貪官汙吏盛行,故此朱元璋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詔令天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並稱: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汙,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為了籠絡民心,朱元璋允許民間百姓上訪。明朝允許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這樣制度賦予了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權力,是中國幾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創舉。此外朱元璋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百姓們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到午門擊鼓直接告御狀,一經查處,對貪官嚴懲不貸。

2. 減少賦稅、發展生產、休養生息

明朝伊始,朱元璋實行了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鼓勵開墾荒地,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採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為鼓勵開荒,政府給開荒者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


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

二、為何將縣令斬首

事情起因: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訪,看到一片莊稼長得非常好,不禁喜上眉梢,這時他卻看到有一位老農在自各的莊稼地裡唉聲嘆氣。於是上前與老農交談,詢問他為何如此,農夫告訴他“這田種的沒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原來當地的縣令私吞百姓的糧食,老百姓所收的莊稼一半要交給縣令,加上百姓上交的稅。莊稼收成到老百姓手上的已所剩無幾,當地的農民連一家子都養不活,食不果腹、窮苦不堪。朱元璋聽後,立即將縣令斬首示眾。


朱元璋斬首縣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該縣令撞槍口上了,朱元璋三令五申,在全國反貪。好小子,你當老子的話是耳旁風嗎,竟敢頂風作案,收刮民脂民膏,看我不弄死你。其二,前面說到朱元璋提倡全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如今莊稼豐收,豈不是我的政策所致,百姓富足,國家才能安定。縣令私收田糧,若全國官員都這樣,那何以修養生息?故朱元璋必定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雲端醉星辰


朱元璋是農民出生,在元末民不聊生,有的人易子而食,朱元璋大哥、姐姐都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父親也是苛政沒有錢交稅,沒有吃的餓死。朱元璋因此進到寺廟裡當和尚,當了兩年和尚,寺裡沒有多餘糧食,朱元璋不得已為吃的四處流浪化緣,幾次差點死在士兵手裡,最後朱元璋沒有辦法就參加紅巾軍。

朱元璋參加紅巾軍,提著腦袋拼命,骨子裡還是為了吃飯,雖然後來網絡大部分人才,殺死陳友諒、滅了張士誠,把蒙古人趕回草原,這讓他認識到逼急了人們的可怕,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逼急了將會把他趕下皇位,不僅不能吃飽,還可能被殺。

朱元璋是很怕這種事情,所有在政局穩定後,他對武將們說,將帥可廢,江山不可丟。然後找藉口大殺功臣,湯和、李善長、藍玉等。就是為了穩定江山,不逼反下面的人,底層人們吃半飽沒有關係,但如沒有吃的,鐵定造反。朱元璋是明白這個底線,因此會對手下人很嚴苛,一旦有這樣的事,這將是他不能忍受的。


Hickaizen


朱元璋是從社會最底層摸爬滾打當上皇帝的,他清楚農民害怕什麼,需要什麼,所以他在位期間制定了一系列保護社會最底層民眾利益的法規,也制定了最嚴格的懲治腐敗的法律。當朱元璋從農民口中得知當地縣令是一個貪汙腐敗分子,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肯定要維護農民利益,懲治腐敗的官員。


青柿子97


貪官確實在基層,過去是這樣,當今也是這樣,縣,鎮,村應當重查,蚊蠅對農民危害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