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都說很容易嗎?英國小學數學題也難倒中國孩子

學習了上海經驗,的確促進了英國中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近日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第16屆上海國際課程論壇上,中英數學教學的差異再成熱門話題。但也有專家給出例證,其實中英數學各有長短,人家在學習上海,我們也應儘快補齊短板,尤其是在創新思維教育上還需奮起直追。

“英國小學生的數學太容易了。”“中國孩子的數學成績要甩英國人好幾條馬路了呢。”……隨著國內的數學教材和教輔材料不斷在英國翻譯出版,有關中英學生數學能力的比較,在坊間似乎演變成了一邊倒的結論:我們好,別人差。事實真的如此嗎?在此次上海國際課程論壇上出現的幾道英國小學的數學題,這幾天讓不少本地教育工作者大跌眼鏡,我們的孩子竟然也會被外國的算術題難倒。

不是都說很容易嗎?英國小學數學題也難倒中國孩子


“不妨來看幾道英國6年級的國家統測題,相當於那裡的小學畢業考。”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博士史加祥列舉了兩道題。

第一題:3月份,小明家的母雞每天會生產2、3或4個雞蛋。在前20天裡,小明總共收到了57個雞蛋。3月有31天。請問,小明在3月最多可以收多少個雞蛋?

第二題:小華完成長跑用了53分25秒,小明在小華跑完的3分50秒後完成了長跑,小明總共花了多長時間?小丁在小華跑完前8分45秒完成了比賽,小丁總共花了多長時間?

史加祥現在還是金山區第一實驗小學的科學課教師。他把英國6年級的數學統測卷拿給5年級的學生做,結果,優秀率僅15%,合格率也只有四成。史老師說,倒不是英國的數學卷有多難,而是他們的出題思路、考查目標與我們有差異,如果我們的學生平時也按那樣的思路去訓練,成績一定不比他們差。史老師列舉了中英兩國課程標準裡小學1到3年級“分數”的不同教學目標。我國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和分數,能讀、寫小數和分數;會進行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英國的目標則是:“認識、發現和命名二分之一是一個物體、形狀或數量的一半;認識、發現和命名四分之一是一個物體、形狀或數量分四等份之後的一份……”顯而易見,我們是側重於加減運算,英國則側重於“認識物體”。

“一家商店在T恤上印了一個圖案。他們使用‘價格=6元×顏色的數量+12.5元’這個公式來計算印刷圖案的價格。如果印三種顏色,老闆需要花多少錢?老闆想用50元來印他設計的T恤,老闆最多可以在衣服上印幾種顏色?”這又是一道英國6年級的統測題,也同樣令我們小學畢業班的同學頗感棘手,因為我們平時還真很少有這樣真實的“應用”題。有業內人士稱,我國小學最經典的應用題是“蓄水池問題”:蓄水池一邊放水一邊進水,問多久能蓄滿?連姜昆都曾經在相聲裡揶揄,這是吃飽了撐的。

“英國的短板是學生的基礎運算能力不紮實。近幾年,英國派出了大量的教師到中國學習,也邀請上海的數學教師到英國傳經。2014年英國發布了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又制定了小學數學評價框架,通過測試,這幾年他們的小學數學成績得以較快提升。”史加祥說,我們也有不足,英國小學數學的測評主要不是考察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更為關注的是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和現實數學問題的解決,這恰是我們所要努力傳達給學生們的數學學習“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