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那超過這個年紀的人怎麼辦?

湘古子自媒體


為什麼很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

答案是因為,大多數崗位並沒有那麼高的要求,門檻不高,所以滿足崗位要求的人就相當多。

而那麼多的應聘者,招聘單位,尤其是好一些的單位,崗位上找一個人都可能收到幾十分、上百份簡歷。

自然而然,單位就會提各種各樣的要求。

其實不僅僅是年齡不超過35歲,還有學歷、經驗、甚至戶籍,等等。

而女性尤其受到更多的限制,比如很多單位都不喜歡30歲左右的還沒有生育的中年女性。

因為這樣的話,很可能要不了多久就開始生娃了,然後各種產假和孕假。

另一方面,人一過35歲,很多時候精力就開始下降了,而且家庭等各方因素的限制。

很難再和年輕人去熬年齡、熬加班了。

你看,最近京東不是還強調,不能奮鬥的人要辭退嘛?

再者,很多招聘的或者領導本就是年輕人,三十來歲,你找一個35歲以上的下屬,總感覺處起來會有點怪怪的,所以,乾脆選擇不招了。

但是,並不意味著35歲以上的人在職場是就沒有出路了!

超過35歲的,往往會走向兩個方向:第一個就是前面講的很多單位都不要了;第二個則恰恰相反,成了很多單位的香餑餑,獵頭天天盯著挖牆腳的那種。

這兩種有不同之處在於:

  • 前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或者沒有什麼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後者往往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履歷背景強大,經驗和知識技能豐富;

  • 前者之前工作資歷平平,沒有負責過什麼大型的項目;後者往往是業界牛人或者高管;

  • 前者被人挑,後者挑工作。

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其實與其擔憂這個問題。

還不如想想,如何趁年輕,在知識、技能和經驗方面正在提升上來,同時該積累的資源得好好積累,該結識的人脈也不要荒廢。


馮起升


35歲,在很多職場人眼裡是個分水嶺,在很多HR眼裡,就是招聘的分界線。35歲不可招,35歲不可用。多少年以來,職場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不少企業也在實踐著這樣的信條。

我也曾經與一些HR聊過35歲現象,也問過他們關於這種信條的解讀。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有說服力的回答。我只能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企業不同,情況也不一樣吧。

可是我們反思一下,35歲現象有多普遍?

1.一個企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職級,對人才閱歷和年齡的要求是不同的。我們翻閱一下不同公司的招聘信息,會發現,35歲現象基本在中基層崗位上。高層崗位幾乎沒有35歲的限制。

2.不同行業對年齡要求的差異比較大。在一些相對前沿的公司,比如電商、比如研發、比如其他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企業對應聘員工的年齡要求比較高,年齡偏大是不受歡迎的;但在一些傳統行業裡,對於應聘者的年齡要求則沒有固定限制,或者年齡要求沒有那麼嚴格。

3.另外,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基於其業務或者發展的需求,會要求或者不要求35歲的限制。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從整理上來看,我們無論瀏覽招聘平臺的信息,對接企業HR還是獵頭公司,需求崗位對年齡有要求是普遍性的。

很多朋友可能比較關心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35歲現象的發生的?

1.傳統的職場閱歷解讀。在以前的時候,一般認為一個職場人到了35歲,職場經驗要在10年或者10年以上了。10年的積累豐富了他們的經驗,但同時使得他們成為了職場“老兵”,對於親團隊建設,對於企業未來發展活躍度和創新都起不到積極作用。

2.35歲面臨的三大問題:

A.職場邏輯固化。35歲的人在長期的職場工作中,形成了成熟的職場工作習慣和職場價值觀,在個人行為和團隊相處上都會不自覺的遵循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很難有大的改變。

B.個人思維路徑和理念固化。大量的職場人在10年以後都會普遍性的沿襲自己一直以來的經驗,在問題處理和責任擔當以及面對新課題的時候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速度較慢,甚至排斥。這種行為造成他們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對己對人,都是不利的。

C.個人成長驅動力較差和工作精力逐步下滑。

如果是追求上進的企業,需要追求上進的員工,需要精力充沛能夠承擔重壓而且全力以赴的員工。但人到35歲,很多人都沒有了追求進步的勁頭,隨著年齡增長個人精力也慢慢的跟不上工作的節奏了。

3.人云亦云,道聽途說。對於35歲的分界線劃分,來源於官方的招聘限制和某些所謂社會學家的解讀。社會企業和職場跟風而上,再加上社會上的一些所謂專家、學者、企業工作人員不辨是非的盲目接受與宣導,使得35歲現象蔚然成風。但實際上呢?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深入研究,35歲的合理性在哪裡?個人認為,這就是一種人云亦云的跟風現象。

站在企業角度來看,35歲現象是有利呢還是有弊呢?

有利之處:

1.團隊年輕化,潮氣蓬勃,活躍度高。

2.對於一些年輕化的團隊來說,團隊磨合成本小,容易塑造團隊文化。

3.企業再快速發展過程中,敢施壓敢調整,團隊承壓能力較強。

不利之處:

1.完全年輕化的團隊,增加企業在執行層面規範化和執行效率的摸索期。

2.沒有合理的年齡結構搭配,不利於企業員工整體的成長與發展。我們講究梯隊建設,除了所謂的職級梯隊以外,年齡梯隊也是很重要的。

3.限於企業中基層的執行或管理,高層關鍵時刻不給力。大家有時間瞭解一下歌爾電子的管理,就明白我說的道理了。

35歲現象到底合理否?

1.35歲現象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職場年齡,就如大家所說的現在新興產業基本都年輕化一樣,動不動就80後、70後OUT了,可是看看哪個互聯網巨頭的大佬不是70後或者80後?是不是現在前沿領頭的公司,大佬基本上都是70後或者80後?是他們在引領行業,在引領大批的年輕人前行。你說馬化騰的理念比哪個年輕人的理念落後了?馬雲作為60後,又比哪個35歲以下的年輕員工思想落後了?35分界線導致大量優秀的職場人被排斥在外,部分優質的人力資源被閒置或者荒廢。

2.就像我在一開始說的那樣,企業的需求不同,行業不同,招聘的崗位不同級別不同,應該在年齡階段上實事求是,以滿足自身發展和整體績效需求為目標,在人力資源結構的劃分上,35歲現象應該存在,但不能是一刀切。

作為個人應該如何看待或者對待35歲現象?

1.35歲現象雖然存在,但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優秀職場人被35歲所阻擋。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總是大有可為,總是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向你拋出橄欖枝。35歲現象存在,但擋不住你的優秀。

2.35歲危機,對於個人來講,還是自我選擇和暗示的結果。在社會或者市場35歲風氣的影響下,很多職場人,早早的就開始擔憂35歲的問題,到了臨近35歲,不管市場如何選擇,自己先打退堂鼓。對於35歲以後的歲月,在自己的職業生也規劃中模糊不清或者出現空白。這種選擇完全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結果。還沒有面臨這個問題,你先把自己打敗了。怨誰呢?

有些朋友說,連華為這樣的企業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為什麼不合理?我想說的的,第一你的企業不是華為,第二華為的35歲限制與其戰略需求和實際的團隊工作需要密切相關,華為要解決的問題與你所在的企業是截然不同的,其梯隊打造也根本不一樣。你信不信華為38歲的員工到你的公司很可能是一把好手,個人思維與能力遠超你企業的員工?作為職場人,面對35歲現象,我們知道它存在就好,沒有必要在心理過多計較,無形中給自己設立一道根本不存在的“魔障”。但反過來說,一個職場人35歲還在到處求職,也真的事比較失敗了。


個人努力不足,不能腳踏實地,卻用心抱怨運氣不濟,眼紅別人成功,自己卻原地踏步,茫然四顧。所有的人前風光,都必然是背後受傷,成功與跨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唯有真正無畏拼搏,一路向前,才能走出希望和滿足。能做到這些,你的35歲又怕什麼呢?


回答不當之處請包涵。


指尖視野


35歲在很多人的眼裡就是一道分界線,是南北區域的分水嶺,是人生走過少年,走到中年,走向老年的一個界線,人們害怕35歲,但是也必須經過35歲。

35歲是一個男人拼搏出成績,展示自我的時候;35歲是一個女人走過青春年華,孕育生命,懂的生命誠可貴的時候;35歲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在職場混跡,慢慢磨鍊出劍刃的時候;35歲也是一個生命到了中點,走向衰老的時候。



耗不起的歲數,俗話說:你上有老,下有小,不好好努力,還在浪費生命,說的就是35歲的年紀。

其實到了我們這個時候,是一個很尷尬的年紀,孩子上學要錢,父母看病要錢,穿衣打扮要錢,工作好了還可以,工作不好吧你拿什麼消費?

如果一畢業就在一家公司,那麼這個時候你肯定是元老級別的人物了;如果你一直換工作,那麼現在的你是否還在為了工作而發愁呢?那麼現在的你是什麼狀態呢?是在一家公司穩定發展呢?還是到處流浪找工作為了生活奔波呢?



公司招聘很多都不願意招聘35歲的人,因為35歲是一個不好管理的年紀,35歲的人要兼顧的事情太多了,單純從上班來說,小孩感冒要請假,父母生病要請假,總之,家裡事情很多,但是還不得不去!這就是為難之處!

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毫無經驗的畢業生,沒經驗可以,但是好管理就行,只要你聽話,什麼都可以好商量。


有人說,35歲之後,人們就會走下坡路,只要心懷理想和勇氣,並給自己一份鼓勵,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追求,只要你想要的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呢?這樣堅強的人又有幾個,或許你就是這樣的人,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會被歲月磨平稜角。

雖然這個年紀不招人待見,但也不是這個年紀的人找不到工作,其實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個年紀應該是最成功的年紀。


35歲,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事業和家庭都迎來全面開放期,走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面對生活賦予的各種角色,更應該活出自己的精氣神,展現自己的魅力和骨氣,人有骨氣,才更有底氣。

所以,不要怕35歲的年紀,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不畏年齡,不畏艱辛,不畏將來!

【職場溫柔鄉】,看職場,溫柔鄉,書卷共燭,天寒夜幽涼,一筆繪萬象,每天分享職場趣事,歡迎【關注】!


職場初學者


這是社會問題,我個人覺得35歲以上失業可以有以下出路:

  1. 如果在管理和技術方面有專長的人,可以到一些小公司做顧問或業務骨幹。
  2. 如果在管理上有專長,資金上有富餘,可以找個小項目,或開個小店,自己當老闆。
  3. 如果既無管理經驗,無技術,又無資金,只能做保安、保潔、快遞員、司機等體力型工作。
以上是個人見解,有不同意見可以與我交流。

我是壹壹,華夏文化守護者,想了解更多華夏傳統文化可以關注我!


華夏文化挖掘者


深有體會,深受其害,深受其益!

37歲,辭去了做了十幾年的企業管理工作,職位至總經理。因年齡關係,加上時代變革,出來後踏進了艱難的找工作之路,後來逼著自己自主創業。

所以,深有體會、深受其害、又深受其益!

十幾年的管理工作經驗,包括幾百上千人的面試經歷,談談為何35是個坎:

古人就有七、八坎,35剛好是一個人的第五個坎。該穩定的已經穩定,該成熟的已經成熟。

所以,沒穩定的必有其因,而且是很難改變的原因,所以用人單位很謹慎。另外,該成熟的已經成熟,很難被改變,每個企業文化不同,用人單位當然會謹慎對待了!


親子導師蘇凡


前段時間的一則新聞:馬化騰在架構調整前的香港戰略會上曾向總辦同事提問,騰訊一兩千個總監級幹部裡,30歲以下的有多少?得到的答覆是不到十人。於是,騰訊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組織變革裁撤中幹、為年輕人騰位置。

作為一個30多歲,在職場打拼了十多年的人來說,看到這裡我同樣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翻看網絡上的招聘廣告,對於年齡要求越來越年輕化,大多都是要在25——35歲之間。雖然我離65歲的退休年齡尚且還早,但內心卻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越來越短暫了。

回顧過去的十年職業生涯,曾經同樣充滿活力與激情、敢打敢拼。但如今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還有邁入年老的雙親,這些都是牽掛都需要照顧。雖然說有了壓力就會有動力,但同時也不得不分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他們。

迴歸原生家庭,分擔更多的家庭責任,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些都是一種社會使命的召喚。而身處其中的我只能在這巨大的衝突中寄予謀得一席間歇。或許真正屬於我的時間就是在上下班開車的路上。

我剛走進職場的時候,互聯網發展並沒有今天這般迅猛,雖然今天我同樣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服務。可也要承認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小就接觸到了這個新時代的變化,並且他們是伴隨這種變化一路成長起來的,骨子裡就有對於新時代的理解和認識。

而且他們沒有家庭的羈絆,至少在我身邊就有很多95後還沒有談戀愛。在平均受教育水平上也遠高於十年前的我們,當我還固守著早些年接受和掌握的方式方法在工作的時候,他們已經靈活地將潮流和工作結合作出了創新。

面對如此形勢我自然不想在35歲的時候失業,所以我想要做出一些改變,來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以期在退休之前消滅失業的風險。

堅持終生學習

不僅僅是要去學習那些我未知的新知識,這些年一直潛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還有很多區域沒有涉足,還有很多知識在我腦中是一片空白。但我想對於現在的我更多是要在已知的知識領域中學會拓展。

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強化組織的管理能力,訓練出更高的溝通水平。這些已知的知識領域需要更多的刻意練習,以發揮更為高效的工作能力。如果我的年齡輸給年輕人可以被原諒,那麼當我的認知也輸了的時候,就只能被淘汰。

龜兔賽跑既是說明這個道理,不管你能夠跑得有多快,只要你停下腳步,就一定會被後來者超越。所以保持不斷學習才能佔有一席之地。

保持“年輕態”

時間是公平的,年齡這個數字也是殘酷的,它不能被改變的。但我仍然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閒暇之餘,散散步,鍛鍊一下身體,保持一個充滿活力的身體才能擁有更好的精氣神專注於工作。

另外一點年輕態就是心態,經常和身邊的年輕人多交流互動,理解他們對於生活和工作的看法也能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把握這個時代的節奏。我可以承認輸掉了年齡,但不承認輸掉未老的心。


行者昊一


為什麼現在很多單位招聘時都要求年齡不超過35歲?那超過這個年紀的人怎麼辦?這個話題曾一度引發網絡熱議,很多35歲以上的職場人都比較恐慌,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危機來臨,家庭和職場面臨雙重壓力,可以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少。



但事實並非如此,這需要我們對【職業的爆發性】建立一個理性的認知。

1、什麼是職業的爆發性

職業的爆發性是指任何一個職業在發展當中都會有職業高峰。只不過有些職業來得比較早,有些職業來得比較晚。

如果按照職業的爆發性來給市面上的崗位簡單歸類的話,那麼這些崗位可以被粗略劃分為兩大類:前期爆發型和後期爆發型。

什麼是前期爆發型職業?很簡單,通俗點講叫“青春飯”,最典型的職業比如模特、運動員、演員(偶像派)等等。 這類職業的高峰體驗來得比較早,但越往後就越下滑。所以你看,35以上還活躍在一線的運動員、模特不太多。他們通常在二十多歲就已經到達了職業高峰。

什麼是後期爆發型職業?通俗來講就是“老中醫”模式職業。這類職業的高峰體驗來得比較晚,年齡不到,你就是不行。

典型的職業,比如老中醫,再比如瑞希現在做的生涯諮詢師。做生涯諮詢師要有相當長時間的職場積累和沉澱,沒有人願意找一個職場閱歷淺的人給自己做職業生涯指導。 也就是說,這類職業一定要靠經驗積累,越老越值錢。



2、為什麼有些招聘單位都明確要求年齡不超過35歲?

35歲以上,你大可不必恐慌。很多單位的確不願意招35歲以上的人,但仔細分析這些職位你會發現:它們要麼是比較基礎的崗位,要麼是前期爆發型崗位。

說得不客氣一點,你都35歲了,還和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搶基礎崗,那你需要反思的是:過去十來年的職業生涯中,你都幹了些啥,未來需要積累些啥。

那麼,企業裡有哪些崗位是前期爆發型崗位呢?比如銷售類、研發類(如程序員)等。有哪些是後期爆發型崗位呢?

比如:財務類、人力類。 以銷售崗位例。除了個別行業的大客戶銷售可以做到很大年紀之外,大部分銷售崗你是不能幹一輩子的。 為什麼呢?有兩點,一個是精神上的,一個是身體上的。

年輕時做銷售,你可以勤奮一點,嘴巴甜一點。 但如果40來歲你還是像年輕時跑銷售一樣,見到客戶嘴巴甜的叫著:“哥、姐、X總”,吃飯的時候搶著買單,你自己也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另外,一線銷售人員跑市場、陪客戶,工作量十分巨大,你身體也越來越吃不消。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年輕時做銷售,年齡大了不少人都轉行做銷售管理了,他們開始帶團隊了。

所以,35歲以上的人基本都到了謀求職業轉型的時候。



3、35歲以上的人,怎樣應對接下來的職業發展?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35歲以上的人職業發展有哪些應對策略。

(1)死磕硬核實力

首先,如果你到了35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競爭力,那麼你需要停下來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全方位的盤點。選擇一個與未來職業發展方向高度關聯的能力項目進行重點提升和突破。給自己1-2年的時間,死磕出一個硬核實力。

(2)早做轉型打算

其次,如果你在一個前期爆發型的崗位上,那麼你一定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千萬不要滿足於現狀,不然以後的路就難走了。你需要做好兩個儲備:能力儲備和金錢儲備。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銷售員轉做銷售管理,那你是不是需要提前儲備一些管理能力?另外,金錢的儲備也非常重要。 我遇到過一些做銷售的來訪者,年齡大了,應該轉型做銷售管理,但他們就是不樂意。

因為做銷售的時候,他們提成很高,但是做銷售管理,一開始的薪酬是下滑的。 你做銷售管理拿的是崗位工資,你的績效工資來源於團隊的業績,團隊總體業績不好,你的績效工資就低。

所以有些人做銷售管理挺不到一年,就又回去做銷售了,因為他忍受不短期內收入的下滑。因此,我們需要儲備能力、儲備資金,以便能夠應對未來短期之內職位的變化和收入的波動。

35歲以上的人都去哪兒了?他們自有他們的來路和去處。不必為35歲而恐懼,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你在不斷成長, 成長的煩惱也緊隨你來。最難的時候沒時間流淚,而要全力應對。

至於35歲,如果命運恩准,希望每個人都能如心所願度過一生。


我是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專注分享成長乾貨,感謝你的關注、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瑞希。


瑞希


35歲是個很尷尬的年齡,因為到了35歲,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比較大,第二,35歲的年齡階段,個人知識體系、價值觀、世界觀相對穩定,過往的經歷讓自己的個性不願意再改變,增加了企業的培訓成本。第三,人過35,學習動力減弱了,能堅持學習的人少只又少。

從企業看,企業需要的是忠誠、能力和認可企業文化並伴隨企業的變化而發展的員工。在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寧可願意要沒有經驗的新員工,也不願意招聘年齡大有經驗的員工。

當然這主要只針對普通員工,對於中層和高管。對年齡的限制,相對要寬鬆一些,因為因為企業需要這些中層和高管經驗,人脈和資源,這些是給企業創造價值最重要的東西。

35歲對於現代人來說,職業生涯剛剛開始,在這個流變的時代,人的一生需要轉換的崗位可能3~5個,那麼就我們需要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成長的速度,不斷的學習,用複利的思維不斷提升自己的商業資源和價值,只有這樣,未來的你將不可限量。

我是“職場看客”,關注思維模型和個人成長、職業規劃與指導,如果您有職場迷惑,歡迎私聊我,相信我會給你一個最接近真相的解決方案!


職場看客


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他們擔心,很多人過了35歲,就沒有學習力了。

1,有學習力的人,還是能在35歲後成功找到工作的。有兩位做計算機系統維護的朋友,都是超過35歲後要找新工作的。較年輕的一位,至今還沒找到工作一直在家。較年長的,40歲時找到了另一份計算機系統維護工作。工作之餘他都在不斷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相信他的學習力是有助於他找工作的。

2,超過35歲的人,若還在工作崗位上,就要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在《如何成為專家》一書裡,作者講很多人的工作,在達到任務的要求、領導的期望、績效考核後,覺得自己可以完成任務、可以勝任了,就停止下來而沒有再進一步,就不再努力了。但職場是很現實的,因為僅僅擁有勝任的能力會很快被超越甚至替代,這樣個人在職場上就沒有獨特價值。若企業出問題,需要重新找工作,就會有難度。但如果你總是想搞清楚你所負責的事情,因為知其然難,知其所以然更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需要研究、交流、思考,再實踐。這樣在研究自己工作的過程中超越了很多人,就不擔心重新找工作年齡超35歲了。

3,超過35歲的人,現在沒有工作了,要找之前沒經驗的工作,從零開始應該是有難度的。或許可以自己創業,自我僱傭,但創業需要的條件和資源太多,不是每個人都能說做就能開始的。若想再應聘單位,要先做自我分析,列出自己的強項,大膽地去應聘。有些單位因找到不合適的人選時,也會請超齡應聘人參加面試的。有朋友說起他到現場招聘會上,即使招聘單位有明確只招聘35歲的,他也去排隊嘗試,爭取面試機會。面試時。他告訴招聘單位:他有經驗、在某個方面很厲害、請用人單位給他試用的機會,後來真能找到工作。


金魚每天進步一點點


461

我本人已年逾不惑之年,遠遠超過問題中所說的“35歲大限”,但我自己尚認為自己並不老,也不在意某些單位招聘條件的所謂的要求“年齡35歲以下”之說。

個人觀點認為單位之所以有要求“年齡35歲以下”,是因為他們招不起“年齡35歲以上”的那群人!😄

敢問題主得知這個要求“年齡35歲以下”的信息來源是哪裡?猜猜看應該是從各招聘網站的職位信息中獲知的罷。想說的是,這些網頁上招聘的是什麼類型的崗位呢?大概也都是普通一線工作人員罷。如果是這樣,也就可以理解了,普通一線工作人員如果年齡超出35歲,那麼的確不合適。而且如果年齡到了35歲還在投簡歷、不斷地跳槽換工作,那麼就應該好好反省自己了。

年齡35歲,基本上也正處於生命週期中最旺盛的階段。35歲職場人本身的職業發展,由於管理崗位有限,能走上高階管理層的畢竟只有少數,具備不可替代性技能的人也少,因此,35歲還在做基層工作的人佔大多數。

年齡35歲,基本上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工作正處於上升期但社會壓力也是越來越重的緊要關頭。由於社會大環境以及個人穩定性,這個年齡段以後的人可能更加珍惜當下的工作機會,除非萬不得已,不會輕易放棄現在的職場;除非機會難得,否則也不會輕易冒險離職創業或更換新的工作環境。

一般來說,工作年限越高,往往工作能力也越高,擔當的責任也就起重大。如果你違背了這種正向增長的關係,就會喪失掉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身在職場,如果超過35歲,也不是不可以繼續挑戰自我,繼續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只是會更加有壓力,年齡和現實的需求已經不再給你很多容錯的機會。所以,35歲後的歲月,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