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窮窩 拔窮根 摘窮帽——靖遠縣易地扶貧搬遷助推精準扶貧側記

挪窮窩 拔窮根 摘窮帽——靖遠縣易地扶貧搬遷助推精準扶貧側記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張其文 通訊員 雷豔玲

扶貧先扶心,要讓群眾從心裡認同扶貧攻堅的舉措,從心裡燃起對脫貧致富的希望,改善農村住房條件,無疑就是最有效的抓手。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靖遠縣把易地搬遷作為戰勝貧困的治本之策、拔根之舉來抓,因地制宜靈活選擇安置模式和安置區域,確保貧困戶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實現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邁上新臺階。

靖遠縣東昇鎮柴辛村建檔立卡戶張豔巧一家是村裡典型的租房戶,張豔巧的丈夫體弱多病,一家四口人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家裡的二畝薄田和政府的救濟,說起搬進新家之前的艱難處境,張豔巧尷尬不已:“以前住的就是十幾平方米的土房子,有時候下雨,漏水比較嚴重,沒法住,後來就租房子住,租的房子比較小,不太大,有時候來個親戚,也不好意思往家裡招呼。”為促進貧困戶脫貧,幫助困難群眾安居樂業,2016年至2018年,靖遠縣對居住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村民進行摸底,張豔巧一家自願選擇了鎮域內插花安置方式,藉助國家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家在去年春節成功搬進了新家。

挪窮窩 拔窮根 摘窮帽——靖遠縣易地扶貧搬遷助推精準扶貧側記

張豔巧告訴記者:“今年過年親戚來得也比較多,我也覺得特別的高興,在親戚面前我覺得能抬起頭來了,覺得沒有以前那麼自卑了。”

安居才能樂業,住進了新房的張豔巧將建房後剩餘的安置款進行了規劃,一部分用於發展枸杞種植,一部分用於養羊。“打算以後把規模往大發展一下,以前沒有計劃現在有了計劃,對以後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了。”看著肥壯的羊兒,張豔巧眼神裡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在東昇鎮,像張豔巧一樣搬進新家的還有貧困戶王萬奎一家。之前住在山上的王萬奎夫婦倆靠著種地打工供養著兩個學生,偏僻的住所,給一家人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去年剛搬進新家時,王萬奎便早早地將親戚家棄種的三畝枸杞地承包下來,如今種著六畝枸杞的王萬奎對以後的發展充滿了底氣。王萬奎激動地說:“現在有了方向了,生活步入正軌了,不像以前,人心亂著呢,滿各處亂跑著呢,現在幹啥心上覺得整齊了。”東昇鎮扶貧工作站專職副站長馬得鈺說:“我們積極組織鎮村兩級幹部入戶瞭解全鎮12戶易地搬遷戶的需求和困難,最大限度解決搬遷戶的後顧之憂,以此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近年來,靖遠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五個一批”脫貧路徑要求,按照“掙產業錢、飲安全水、行暢通路、就便捷醫、住達標房”的思路,打出一套“改窮貌、挪窮窩、拔窮根、摘窮帽”的精準脫貧“組合拳”。 2018年,全縣退出13個貧困村,脫貧人口5018戶2117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9.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