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之聲】說說鄚州廟會

俗話說“天下大廟屬鄚州。”這裡面有兩層含義,一是說廟宇建築面積大,二是說廟會規模大。

說起鄚州廟會咱們要分三階段講。

先說明、清、民國期間。這階段創建了鄚州廟會的全盛時期,成為北方最大貨物集散地,這裡南七北六十三省特產,各類貨物都有,有句話“北京人全,鄚州貨全”,可見一斑。再有就是廟會時間長,常常持續一個月。還有,趕廟的人多,往往把所有的井水都喝乾了。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是花會多,這裡是花會活動中心,周邊百里內的花會都來此出會表演,各花會都以在鄚州出會為榮。此舉極大的帶動發展了周邊的花會文化。

第二階段自1992年重建大廟後,恢復了廟會,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十五分別舉行,周邊十里八鄉的男女老少都來趕廟敬香,雖然沒達到舊時的規模、盛況,但也相當可觀,可謂香火鼎盛,人流密集程度,北方少見。同時大廟舊址燒香的人徹夜不斷,充分展示了人們的信仰文化。可惜新廟周邊場地有限,不能容納花會表演,是為一大遺憾。

鄚州大廟劃歸雄安新區後,廟會活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新區領導,雄縣縣委,縣政府領導格外重視鄚州大廟傳統文化,重視人民的文化信仰,舉全縣之力辦好鄚州廟會,把廟會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為辦好廟會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實施鞭炮禁放,規範了放孔明燈、燒香等活動。為了避免交通,踐踏事故,調動了交警,交通部門力量,加強了交通管制,規範了停車行為,同時招募了大批青年志願者,使活動開展的熱鬧,緊張有序,為今後的活動開了個好頭兒。

作為雄安百姓我們也提兩點希望。

舊廟址燒香應該逐步淡化。該活動信仰與愚昧並存,我們認為燒頭柱香與末柱香沒有區別,不必冒著刺骨寒風在半夜裡搶那個頭柱香。再說醫聖既然有了“新家”,何必再對著個土疙瘩磕頭呢?再說那裡也不規範,幾塊磚架塊板子就是座“廟”,好像兒童遊戲,不嚴肅,對“神”不敬。希望大家不盲從,不跟風,使廟會活動更加文明。

還希望廟會恢復到鼎盛時期的規模,辦成名副其實的“天下大廟”,開闊周邊場地,建一個高端大氣的舞臺,逐步恢復花會演出活動,現在多數花會都成了“非遺”,有必要把鄚州廟會辦成一個非遺展示平臺,推動整個雄安新區的花會文化發展,進而成為全國非遺展示平臺,使鄚州大廟成為雄安的一個旅遊勝地。

現在是雄安新區了,國家迎來了一個新的盛世,我們完全有能力把鄚州廟會打造成一張世界級的名片,要“世界大廟數鄚州”,讓世界各國都知道雄安鄚州。

廟會發達祈禱民安國泰;

新區盛世迎來物阜年豐!

【雄安之聲2019年2月25日消息】


【雄安之聲】說說鄚州廟會


▲圖片轉自“金板凳”


【雄安之聲】說說鄚州廟會


轉自雄安之聲【河北工人報金融週刊·燕趙稅務網站專題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