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被燒,全世界都在揪心,我更為這位老人嘆息

2019年4月15日(當地時間15日晚18時50分許),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一場大火在巴黎燒起。

它來得這樣突然、猝不及防,不僅燒痛了一個民族的心,也令全世界揪心,因為它燒燬的是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被燒,全世界都在揪心,我更為這位老人嘆息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被燒,全世界都在揪心,我更為這位老人嘆息

作為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在標誌性的哥特式尖頂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為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損壞而感到痛惜。

在很多人心中,巴黎聖母院就是巴黎的象徵。法國曆史和聖母院不可分割。許多大事都在這裡發生:

1239年,路易九世國王將荊棘花冠放在聖母院,並在這裡舉行加冕典禮。(幸好這件寶物被搶救出來)。

巴黎聖母院被燒,全世界都在揪心,我更為這位老人嘆息

荊棘花冠

1455年,教會在巴黎聖母院為民族女英雄貞德平反昭雪,在院內豎立貞德的雕像,從此後人尊稱為“聖女貞德”。

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在此為拿破崙加冕。

巴黎聖母院被燒,全世界都在揪心,我更為這位老人嘆息

拿破崙加冕

1944年8月26日,法國人在聖母院裡舉行巴黎解放紀念典禮。

1970年11月12日,在此舉行戴高樂將軍的國葬。

……

不過,當我聽到巴黎聖母院火災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卻是為這位老人傷心:維克多·雨果。因為我最早就是通過他的書認識巴黎聖母院、認識巴黎的。

巴黎聖母院被燒,全世界都在揪心,我更為這位老人嘆息

維克多·雨果

1831年,29歲的雨果寫下了浪漫主義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塑造了活潑可愛的吉普賽少女拉·愛斯梅拉達、醜陋善良的橋中人加西莫多、虛偽的牧師克洛德、輕浮少年弗比斯,他們圍繞著巴黎聖母院,上演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悲劇。自然,雨果也少不了用他的如椽巨筆描寫巴黎聖母院。

他這樣描述巴黎聖母院的壯偉:

“聖母院的正面,那是建築史上少有的璀璨篇章。那三道尖頂拱門,雕刻著二十八座列王雕像神龕的鋸齒狀束帶層,巨大的花瓣格子窗戶在正中,兩側有兩扇如同助祭和副助祭站在祭師兩旁的側窗,以及用秀氣的小圓柱支撐著厚重平臺的又高又削的梅花拱廊,還有兩座巍然屹立的鐘樓,石板的前簷,上下共六大層,都是那雄偉壯麗整體中的和諧部分。

“所有這一切,連同依附於這莊嚴肅穆整體的那無數浮雕、雕塑、鏤鏨細部,都相繼而又同時地,成群地展現在眼前而又有條不紊。

“可以說,它是一曲用石頭譜寫成的雄壯的交響樂;是一個人和一個民族的巨大傑作,它既繁雜又統一,如同它的姐妹《伊利亞特》和《羅芒斯羅》;是一個時代的所有力量通力合作的非凡產物,每塊石頭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藝術家薰陶下,那些嫻熟的工匠迸發出來的奇思妙想。總而言之,它是人類的創造,雄渾,富饒;彷彿是神的創造,竊取了神造的雙重特徵:永恆性和多樣性。”

巴黎聖母院被燒,全世界都在揪心,我更為這位老人嘆息

他感嘆巴黎聖母院的損壞:

“毋庸置疑,巴黎聖母院至今仍然是一幢雄偉壯麗的建築。然而,儘管它不減當年的風采,但當您看見歲月和人力共同對這令人肅然起敬的豐碑給予無情的損壞,完全不顧奠定給它第一塊基石的查理大帝和安放最後一個石塊的菲利浦—奧古斯都,您不慨然長嘆很難的,感慨萬千。”

正是由於他的這本書,使法國人心疼起當時已經凋敝破敗的巴黎聖母院。1844年,歷史學家兼建築師奧萊·勒·迪克主持巴黎聖母院的修復,整個工程持續了20多年。聖母院榮光重現,相必雨果漫步在重新修繕的聖母院時,心裡也是無比自豪吧?

當時,聖母院僅是被破壞一些雕塑,僅是破舊了,他就如此心痛。而今大火燒掉了巴黎聖母院,他若地下有知,該有多麼難過!

維克多·雨果是建築藝術愛好者,特別是宏偉建築。在《巴黎聖母院》中,他不僅描寫了巴黎聖母院,還描寫了別的很多建築。在《悲慘世界》中,他更是不厭其煩地為讀者講述巴黎宏偉的地下世界。

今天,他若地下有知,真不知該怎樣憤怒這些不肖子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