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江為中心的長江經濟帶將於2050年形成,到時中國最大的十個城市是哪幾個?

黃毅政


中國最大的十個城市是以什麼來作為衡量指標?其實很多人都默認是以GDP為標準,小編就從這方面來討論。

從GDP來看,2018年全國GDP十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以及杭州,其中上海、北京GDP都超過3萬億;深圳、廣州、重慶GDP超過2萬億;其餘五個城市GDP在1~2萬億之間。這十個城市中,位於長江經濟帶的就有上海、重慶、蘇州、成都、武漢以及杭州六個城市。而中國GDP突破萬億的16個城市就有10座城市位於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帶了。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未來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不過如今距離2050年還有30多年,這30多年裡,中國城市發展格局必然會變化非常大。中國幅員遼闊,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發展長江經濟帶上,而且全國大大小小城市有600多座,想要在2050年分出中國十大城市,想必現在也沒有誰能夠預測的準。

在小編看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地位難以動搖,進入前十不成問題。至於其餘六座城市,重慶基本上也可以進入,因為體量大,而且又是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在中國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蘇州雖然現在GDP位居全國第七,但在中國目前GDP十大城市當中,蘇州是唯一一座地級市級別的城市,其它九座城市基本上是副省級級別以上,因此蘇州在享受國家政策支持方面難以與南京、武漢、成都這些城市相比,難保未來會跌出前十。不過在小編看來,未來中國十大城市也至少有1/2處於長江經濟帶。


錦繡中源


根據我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來看,未來長江經濟主要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等幾座沿江發達省會以及直轄市城市成為核心。當然另外還有以蘇州、杭州以及合肥、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城市為沿江區域中心。不過話又說來,沿江中心城市雖有不少,但真正發達的也只有上海、武漢以及重慶等幾個沿江核心省會城市或者直轄市。

其實依我個人而言,在未來我國十大發達城市當中,北上廣深目前這四座一線城市的地位不會被動搖。而至於剩下的六座城市,我個人認為沿江線上的武漢、南京、重慶、成都等發達省會城市很有希望。當然還有例如杭州、鄭州以及長沙包括蘇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都很有潛力。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蘇州”,蘇州雖只是地級市,但其經濟總量已超越絕大部分省會城市。

另外根據我國今年上半年最新的城市經濟排行榜顯示,其中沿江城市例如上海、重慶、蘇州、武漢、成都等均位列前十。至於沿江發達省會南京,暫時排在十一名,只不過距離排在第十名的杭州也僅差一步之遙。而在此值得關注的是還是“蘇州”。蘇州雖然只是地級市,但其上半年經濟總量高達九千億,比絕大多數沿江省會城市多出三分之一。至於說未來蘇州能否成為我國十大城市之一,我個人覺得還有待商榷和進一步觀察,畢竟蘇州只是一座地級市,在城市發展潛力方面還是無法與上海、南京等沿江發達城市媲美。

言歸正傳,我個人認為,如果未來依託“長江經濟帶”發展,未來我國的十大城市很可能就是北上廣深再加上沿江幾座發達省會城市。而就現在看來,除天津和四大一線城市外,能排在前十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沿江發達城市。至於鄭州或者說長沙、合肥等區域性省會城市,目前與之差距較大,未來成為十大城市希望很渺茫。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不管是沿江的上海、武漢、重慶也好,還是非沿江的鄭州、合肥、長沙也罷,未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頂樑柱城市之一。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合肥雖然不是正兒八經的沿江城市,但根據目前“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沿江高鐵”的規劃,合肥已經成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未來其城市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抵制抵制地域黑


看到很多網友對長江經濟帶包含哪些城市還存在爭議,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長江經濟帶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我經常把長江比喻成一條龍,而龍身邊的各個小點就是長江經濟帶的組成城市,請看下圖:

這樣,大家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長江經濟帶的主要城市了,包含: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南昌、武漢、長沙、 重慶、貴陽、成都、昆明。

其實還有很多經濟強市,沒有標註在地圖上,例如:蘇州、寧波、無錫、南通、常州等等。

好了,回到題主的問題,2050年,我國十大城市會是哪幾個?

先看目前中國十大城市,長江經濟帶就有:上海、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一起6個。

剩餘四個,分別是:北京、天津、廣州、深圳。

除了十大城市之外,南京差一點就進來了,南京經濟實力排名全國11位,另外長沙在13位,那麼2050年,這兩座城市有沒有可能進入全國前十呢?

我認為南京有這個機會,未來南京很有可能和鎮江合併,到時候GDP可以超過成都和武漢,排在第八位。那麼杭州就變成了11位。而長沙的經濟總量很難進入前十,最多也就是前進一名,排在12位。

除此之外,合肥也是一大潛力城市,目前合肥GDP已經進入我國省會城市十強,隨著合肥的交通優勢、科技優勢,不斷髮展,未來合肥的GDP總量很有可能排到中國城市前16強。

這已經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了,

到了2050年,中國十大城市排序將變成:上海、深圳、北京、廣州、重慶、天津、南京(合併鎮江)、蘇州、成都、武漢。


蔣昊說經濟


長江經濟帶將由多個都市圈串聯而成,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都市群,引領長江中上游的武漢和成都都市圈,這是國家戰略規劃。未來國家重點是發展都市圈,形成幾個都市群,以點帶面,進而帶動一大片,討論單個的城市排名已變得毫無意義!未來十大都市圈是哪些,都市群在哪裡,更值得關注!

發改委發佈《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三個層次的34個都市圈劃分如下:

成熟型都市圈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廣州、深圳都市圈;

發展型都市圈包括:首都都市圈,合肥、青島、成都、西安、鄭州、廈門、濟南、武漢、石家莊、長春、太原、長沙、貴陽、南寧、瀋陽都市圈;

培育型都市圈包括:南昌、昆明、重慶、銀川、哈爾濱、大連、蘭州、福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西寧都市圈。

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未來的都市群一定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十大都市圈應該是:滬蘇南、廣深、京津、南京、杭甬、武漢、成都、廈漳泉、鄭州、青島。前七應該沒異議,後三會有爭議,歡迎各抒己見!





漂飄12


唉!目光不夠遠,2050年,香港、臺北都列隊啦,到時有可能從新執位,許多城市都更名了,例如可能會出現如下新城市名:1港圳市2廈臺市3澳海市4京津市5上蘇杭市等……

如外蒙古迴歸可能出現大蒙古自治區等………

還有許多周邊的土地加入大中華圈,許多新地名會陸陸續續出現了!

有一點幾乎肯定,南海會多出很多中國新島嶼,南北極都有中國地市名稱,月球至少一半以上為中國地市,火星肯定有中國城市地盤…~

2050年,科技及人文大發展。華為可能年產值5000億人民幣(注:RMB1元=500usD)

大家說對嗎?


羅文彪味立方名典咖啡


重慶二手房跌了42%!58同城安居客鏈家房天下自己看!!任意小區!買到就是鉅虧!從2018年最高價17000-20000跌到現在的8000-13000!!


暢享2020


十大城市最簡便的辨識,看看長途電話的區位好,3位數字以下就是


1159911982


四大一線城市無可撼動,長江經濟帶特大城市集體發力,直轄市、傳統強省會城市仍具優勢。2050年十大城市如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武漢、杭州、南京、成都、天津


YQHC01


沿長江流域286公里的荊州,是發展長江經濟帶的主戰場!節點城市!可二條高鐵遇上荊州就走V字彎!完美的繞過荊州!是否違反國家倡導的發展長江經濟帶的方針!求解???


小石頭10


嘴上兩張皮,怎麼講都是理。長江是什麼樣的圖型都沒搞清楚,就把那些不沾邊的城市往裡拉。成都市鄭州部長離江上千公里。一些成市就在長江邊上的不算,什麼長江經濟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