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的前世今生(二)

上文提到約翰博格,繼續聊聊這個傳奇人物。

指數基金的前世今生(二)

3

站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去看,約翰博格就是人生贏家。

指數基金之父、先鋒領航集團創始人、寫出十數本暢銷書的作家,每一樁每一件,都分量十足,金光閃閃。

可在1974年呢?

那時股市連續兩年下跌,惡劣的行情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了致命打擊。這一年約翰博格45歲,從20歲開始,約翰博格已為威靈頓工作了25年,可他依然丟掉了威靈頓管理公司CEO的位置。

錯誤的策略,悲觀的市場,糟糕的收益,混亂的局勢,執劍相對的波士頓合夥人,壞情況扎堆而來。

有沒有一件好事?

樂觀點看,至少在他崩潰的時候,依然有信任他陪伴他的朋友。去往費城的火車不會忘記這一幕,椅子上坐著一個因為痛苦而哭泣,又因為憤怒重拾勇氣的男人。

他是怎麼度過那段時間的?

沒有人知道。那段時間的心路歷程約翰博格也很少提及,當時情況如此之壞,以至於在知道被解僱的噩耗後,妻子也絲毫不感到意外。而在後期的訪談以及他自己寫的書中,出現頻率更高的,是他做出的決定。

至少他還擁有一支基金。

自此,一個曾經的主動基金支持者徹底走向了另一面,前半生的堅持和原則通通被推翻。以約翰博格的說法,先鋒領航集團的許多決定源自他“尋找成功的基金經理但最終失敗的親身經歷”。

痛定思痛。

對強者而言,失敗是最強力的催化劑。自立門戶後,約翰博格徹底改變了在威靈頓時期的經營風格,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勢。

再沒有可以失去的東西了。

指數基金的前世今生(二)

4

讓先鋒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基金成長到世界頂級的基金集團,約翰博格採取了非常多的顛覆性舉措,最主要的有這麼兩件:

一、讓基金共同持有公司

先鋒領航基金採取公司制模式,在扣除基金運營成本之後的收益全部歸基金持有人。

即基金公司為持有人賺錢,不再計提固定比例管理費,隨著公司管理規模的擴大,基金費率還將持續降低。

簡單說,雖然是自己開公司,卻只是領工資,主要為別人賺錢。你能想象張小龍把微信做起來,然後把微信賺的錢都給微信用戶,自己只是領點工資嗎?

約翰博格做到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先鋒領航集團成為美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後,約翰博格每年的收入依然只有幾百萬美元。

而他的對手,身家足有幾百個億。

指數基金的前世今生(二)

二、降低佣金費率

當下基金的申購費率大多不高,在1%-1.5%左右,再加上各種分銷平臺的打折途徑,真正要交的費用可以少至0.1%。

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基金的銷售平臺並不多,要麼直銷,基金公司直接售賣;要麼分銷,理財師、銀行經理、股票經紀等直面用戶的群體進行售賣。

由於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大多用戶只能通過分銷途徑購買基金,而分銷和直銷最大的區別在於,分銷時用戶將被收取銷售佣金——費率高達8.5%。

用戶拿出10000元購買基金,只有9150元投入市場,剩下850元則由基金公司和基金銷售瓜分。

牛市時還好,但若市場表現一般,基金帶來的收益也就勉強和申購費用持平,收益最終都落到了基金銷售的口袋裡。

這交易並不磊落,可用戶想要購買基金也只能接受。市場行情如此,規則由基金銷售們聯手製定,近乎壟斷的生意裡,每一個試圖打破現狀的人必然會付出高昂的代價。更何況從業者多受益於這一規則。

何苦自砸飯碗?

偏偏約翰博格就這麼幹了。

他要砍掉銷售佣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