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馬謖丟街亭,你覺得誰把蜀國坑的最慘?

司馬公昭


先來看張飛丟徐州

195年劉備從陶謙手裡接手了富庶的徐州,正式有了第一塊屬於他的地盤。沒過多久呂布被曹操擊敗前來相投,劉備讓呂布駐軍小沛,兩軍互為犄角之勢。

196年袁術率軍進攻徐州,劉備與關羽迎擊,張飛留守。劉備與袁術在盱眙、淮陰相持月餘,因糧草緊張,前線將士非常睏乏。

這時袁術寫信給呂布讓他偷襲徐州,並以大量糧草輜重相贈。呂布認為寄人籬下並非長遠之計,又貪圖袁術的糧草,於是發兵徐州。

如果張飛能夠堅守城池,呂布並不能輕易得手。但這時徐州城內發生內訌,張飛和陶謙舊部曹豹發生爭執。曹豹和城內的丹陽兵與呂布聯合,打開城門迎呂布入城,張飛落荒而逃,劉備的家眷盡被呂布俘獲。

劉備腹背受敵,士兵潰散,被迫投靠呂布。而呂布因袁術沒有送來之前許諾的糧草,於是讓劉備駐軍小沛,兩方重歸於好。

丟了徐州劉備固然非常失望,但他並沒有怪罪張飛,還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後來劉備還能屈尊投靠呂布,足見其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之志。

不過我認為徐州並未劉備之地,以他當時的能力,早晚都會丟。事實證明,後來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回徐州後,又馬上被曹操擊敗,投靠袁紹去了。所以張飛丟徐州並不是最坑的。

再來看關羽丟荊州

赤壁之戰後,劉備渾水摸魚佔據了荊州大部,並在這裡招兵買馬,廣納賢才,組建了自己的中堅力量——荊州集團。

劉備抽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川后,留關羽鎮守荊州。雖然孫劉聯盟尚未破裂,但孫權一直覬覦荊州,特別是南郡。215年孫權討要荊州未果,雙方爆發大規模衝突,後來孫劉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地界,不過孫權仍然沒有死心。

219年秋,關羽見劉備奪取漢中後便北伐襄樊,直指中原。關羽中了孫權的計謀,抽調後方士兵至前線,孫權便趁機偷襲荊州。而守將糜芳、士仁、潘俊等人素與關羽不和,於是投降孫權。

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被東吳擒殺。

這件事對蜀漢的影響是最大的,按諸葛亮的《隆中對》來說,同時佔據荊州和益州是劉備一統天下的基本條件。而關羽丟失荊州,意味著劉備自斷一臂,以至後來的夷陵慘敗,白帝託孤,極大耗損了蜀漢的元氣。

最後看馬謖失街亭

馬謖失街亭是諸葛亮用人的巨大失敗,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無功而終,他不得不揮淚斬殺愛將。但是對於蜀漢來說,其實沒啥特別影響。

夷陵慘敗,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臨危受命,他的當務之急就是培養自己的得力干將,而馬謖正是最佳人選。

一是因為馬謖和諸葛亮的關係不一般。馬謖是馬良的弟弟,而馬良和諸葛亮以兄弟相稱,馬良於夷陵之戰陣亡後,諸葛亮有義務照顧自家兄弟。

二是因為諸葛亮認為馬謖有才,值得培養。馬謖飽讀兵書,喜歡和人討論兵法,說起來頭頭是道。諸葛亮曾多次和馬謖交談,認為他確實有實力。不過劉備卻認為馬謖誇誇其談,只讓他做了個越嶲郡太守,還對諸葛亮說此人不堪大用。

不過後主即位後,諸葛亮立馬把馬謖調回丞相府任職。南征孟獲時,馬謖建議諸葛亮“攻心為上”,諸葛亮深為贊同,認為此人值得重點培養,於是就想給馬謖一個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

第一次北伐時,需要選任先鋒駐守街亭,當時都認為魏延是不二人選。不過諸葛亮卻讓舊居幕後的參軍馬謖擔此重任,明顯是希望他能夠把握住這次機會,在軍中樹立威信。

不過諸葛亮這次卻失策了。馬謖雖然出謀劃策可以,但從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再加上他認為自己飽讀兵書,為人傲慢,最終丟失了街亭。諸葛亮只能撤軍漢中。

雖然北伐失敗,但主力尚存,地盤也沒有丟失,所以對於蜀漢來說沒啥大影響。不過諸葛亮卻對馬謖失望透頂,為了服眾,只能將其斬首示眾。


石頭說歷史


誰把蜀國坑的最慘?

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和馬謖丟街亭,處在劉備霸業的不同階段。


張飛丟徐州,好比一個叫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間破屋,結果被人給搶了。

關羽丟荊州,好比現在有兩處莊園,結果被人搶了一處。

馬謖丟街亭,好比在丟了荊州莊園之後,從巴蜀莊園去搶另一處莊園,結果沒有搶到。

從這點上來看,馬謖丟街亭是最損失最小的,關羽丟荊州是損失最大的。

這僅僅是從領地多少來看的。


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三者不是處在一個層面上的。

張飛丟徐州

劉備是走一步看一步,沒有任何的戰略規劃,唯一的目標就是生存下去。

關羽丟荊州

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中重要的一環。荊州的丟失,直接使整個戰略計劃嚴重受挫。

馬謖丟街亭

這是在《隆中對》戰略嚴重受挫後,蜀國沒有具備《隆中對》中所述的條件下,展開的一次強行執行《隆中對》的行動。

由此可見,這三次事件,以關羽丟荊州所造成的損失最大。

那這三次事件主要責任歸誰呢?


表面看張飛、關羽和馬謖是這些事件的當事者,實際上他們也只是一個執行者而已。

張飛守徐州,是劉備安排的。關羽守荊州還是劉備安排的。

對於這兩次劉備應該擔負主要責任。

只有馬謖守街亭這次是諸葛亮安排的。

劉備在臨終前叮囑過諸葛亮馬謖不堪大用,誰知諸葛亮破格啟用了馬謖。看來這次應該由諸葛亮來擔負這次事件的主要責任。

但是劉備戎馬一生閱人無數,唯獨在馬謖事件上栽了跟頭,因為諸葛亮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裡。

劉備臨終前囑咐諸葛亮兩件事:一是託孤,二是馬謖。

這兩件事,託孤和馬謖,一重一輕。託孤作為重中之重,無論言辭還是當時的場面,聞者必是牢記心中。一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同樣對人點評:

劉邦的“安劉氏者必勃也。”(周勃)

漢文帝的“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周亞夫)

劉備的“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馬謖)

這三句話,你會對哪句話印象深刻?

因為劉備說話的方式,才導致諸葛亮忽略了“馬謖不可大用”。所以馬謖丟街亭劉備也應該分擔一些責任。


誰把蜀國坑的最慘?

劉備!


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贊,有什麼想法也可以留言討論。


寄暇學宮


三者不是一個等量級。



張飛丟徐州時候,劉備本來就實力不強。亂世中群雄紛起,劉備屬於比較弱小的一個,只要被有人瞄上了,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有徐州和沒有徐州,本質上的差別不大。從當時的情況下,張飛比徐州重要。



馬謖是個坑爹貨。街亭雖然重要,但並不難守。諸葛亮為了白送他功勞,耳提面命,親自把防禦方略都點點滴滴地手把手教給他,還不放心,又讓老成持重的王平給他當副手。簡直就是把功勞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往嘴裡灌,問題是馬謖還是沒嚥下去。這有什麼辦法?

街亭丟了,這次北伐就失敗了,但好在元氣未傷,以後還能再來。軍法處置,也只斬他一人,還不算致命。



關羽丟荊州,事情就大了。軍事方面兵敗喪師,政治方面聯盟瓦解,土地方面洞門大開,戰略方向上就少了一個進軍路途。更慘的是,由此而造成的是人員方面的巨大損失。

關羽、關平父子:被俘虜殺死。

趙累:都督,被擒殺。

樊胄:武陵郡從事,被殺

習禎(人稱亞龐統):零陵郡都尉,俾將軍,自殺。

傅方:南鄉太守,自殺。

胡修:荊州刺史,自殺。

雷緒:自殺或失蹤。

投降人員:糜芳、傅士仁、潘浚、郝普、文布、陳鳳。

只逃走一個廖化。



後續損失:劉備報仇伐吳,彝陵之戰造成張飛被殺,黃忠、馬良、程畿、馮習、張南、傅肜、王甫、沙摩柯等人皆戰死,杜路、劉寧等勢逼降吳;黃權退路遭阻而降魏,劉封被斬,孟達投魏。劉備身死白帝城。



結論:關羽失荊州損失最大。


饞嘴肥貓鏟史官


誰把蜀國坑得最慘?——題主是這樣問的吧?我來試答:

我認為是張松,他受命要聯繫朝廷(當時還屬於漢獻帝時期),丞相曹操看“這廝傲慢無禮,無國士之風,故而慢之”,張松轉身就去荊州找劉備,注意,這是他自作主張,張松還“袖藏西蜀山川地形圖一軸”,……他的行為是賣國,中國賣主求榮的祖宗就是這位張松張子喬(演義中說張松字永年,此誤也),



澤中朽木


這三者分別是:戰術級失敗,戰役級失敗,戰略級失敗。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事情。

最輕的,是馬謖丟街亭。

馬謖丟街亭完全是個人蠢豬級別的指揮導致的失敗。在三場失敗中,馬謖最不冤枉,也是最應該被殺的。如果馬謖嚴格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或者聽從王平的勸導,街亭是不可能丟失的。

但馬謖還是把他丟了。

街亭的丟失從規模上講不是一次大戰役,但導致了整個諸葛亮北伐計劃的失敗,北伐大軍功虧一簣。不過這只是諸葛亮諸多失敗的一次,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成功,不差這一次。所以丟街亭是後果相對最輕的。

張飛丟徐州,則是時間問題。

徐州處於中原腹心,百戰之地,沒有雄厚的實力根本無法據守,何況這塊地盤本來就是劉備撿來的。事實證明,無論是陶謙,劉備,還是呂布,都沒有辦法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守住徐州這塊肥肉。徐州早晚要丟,張飛只不過因為自己的失誤讓徐州丟了早了一點,讓劉備集團陷入被動而已。

而關羽丟荊州,則與這兩場失敗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失敗。關羽丟荊州完全導致了劉備集團的生存空間被徹底擠壓,上升的天花板被封死。丟失荊州對於蜀漢政權是不可挽回的失敗,讓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徹底成為泡影。

在丟失荊州之前,劉備集團是三國中最強勢的,在漢中與曹操爭霸,在荊州北伐打的曹操幾乎想遷都“威震華夏”。而丟失荊州,讓蜀漢政權只能困守益州一隅,導致的人才損失更是難以挽回,徹底喪失了爭霸天下的能力。

綜上,關羽的失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失敗。


小約翰


我是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有代表性的三個丟: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孔明丟街亭。都是丟,但是其意義人生不可同日而語的。

我們先來看張飛丟徐州:

這件事之前發生的事叫做“三讓徐州”,說的是陶謙為了結好曹操,派人護送曹操家眷歸鄉。不料擔任護送的軍士見財起意,殺人奪財,曹操起兵要為家人復仇,並且喊出了“屠城”。這也是曹操政治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公開將屠城作為目標的軍事行為。

陶謙廣發英雄帖,結果他寄予希望的袁紹,袁術,公孫瓚等有實力的軍閥集團避重就輕,不願意做這件沒有好處的仁義之事。只有劉備向公孫瓚借兵三千解了徐州之圍------這也是劉備第一次和趙雲合作,為日後趙雲的歸順打下了基礎。


徐州之圍的解除,劉備不但如願以償的達到了為自己仁義傳名的目的,還額外的獲得了陶謙願意讓出徐州的治理權的大禮。要知道,徐州牧可是皇帝親封的,當值官員具表保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徐州重要的戰略地位是曹操夢寐以求的,因此在知道劉備不佔而得的時候才會暴跳如雷。

道德經裡有句話叫做“德不配位”,這個德不光是道德,還有能力。劉備雖然得到了徐州,但是他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以他的實力和能力,徐州隨時有丟失的可能,也正因為如此,當呂布來投靠時他才會欣然接受。

呂布雖然反覆無常,但有勇無謀,有時還很率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所有軍閥集團中實力是最薄弱的,對徐州的威脅最小。和呂布的聯手,可以達到劉備1+1〉2的目的。

正因為劉備對於徐州的丟失早有心理準備,尤其和呂布的聯手本身就是權宜之計,因此,張飛丟失徐州,不過是將丟失的時間往前了一些。徐州也是三國中唯一的一次雖然丟了,但劉備還是可以和佔領者和平共處的案例。不過劉備的確善於偽裝,他早就把仇恨埋在心裡,最終,在在曹操和劉備的聯合攻擊下,呂布殞命白門樓。


因此,對於張飛的丟失徐州,其實只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走交了出去而已。這件事並沒有從根本上制約劉備的發展,唯一可惜的是好不容易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這麼沒了。但是劉備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義兵相助徐州,卻為他日後可以三分天下打下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基礎。

我們再來看荊州:

劉備在聯合曹操除掉呂布後,為了瓦解劉備潛在的威脅,曹操將劉備帶到了漢獻帝面前。此時的漢獻帝被曹操把持,苦不堪言,在得知劉備身世後,按族譜循跡,確定了劉備皇叔的身份,自此,劉備有了劉皇叔的稱呼。皇帝雖然勢微,但畢竟是天下正統,皇叔的身份是劉備獲得的最大的政治資本,估計曹操嘴上不說,腸子都快悔青了。

二人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對天下風雲人物不屑一顧,唯獨對劉備推崇備至,一方面是劉備的能力的確令他刮目相看,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他直白的告訴劉備,你對我構成威脅了。機警的劉備藉著驚雷又一次偽裝了自己。並且借袁術謀反稱帝的事由,向曹操借兵五萬討逆,離開了曹操的控制。我們不管此事是不是曹操龐大計劃的一環,至少劉備脫離了曹操的控制。

曹操這麼精明的腦袋又怎麼會看不出劉備的心機。但劉備此時已經是聞名天下的仁義君子,放在身邊,他找不到可以除掉劉備的藉口。劉備太能偽裝了,偽裝的曹操親自出馬試探都被他躲過去了。與其放這樣一個定時炸彈在身邊,不如放出去在消滅,這樣反而事情會簡單的多------能用刀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劉備根本無路可逃,逃到荊州避險一是他除此無處可去,第二曹操的合攏計劃把他攆到這裡了。就和攻打徐州一樣,他勢必要給自己找一個可以出兵的藉口。

因為有皇叔的身份,他很容易就博得了荊州牧劉表的認同(原荊州牧丁原被呂布殺死了)。在避難期間,劉備得到了諸葛亮的輔助------諸葛亮就是之前從徐州逃出來的。因為曹操放出話來要屠城徐州,諸葛亮避難到荊州,他和劉表可是正宗的親戚。

很多人有疑問,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曹操,不投靠劉表?

諸葛亮是正統文華繼承者,這一點曹操就與他理念不和,尤其是曹操的屠城計劃已經在諸葛亮心裡打下了國賊的烙印,他不會為曹操效力的。

良禽擇木而棲。劉表不會不知道他這個親戚的能力,也肯定請過他,關鍵是在諸葛亮的心裡劉表不是做大事的人。可以這麼說,與其說《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的推薦,徐庶的走馬薦諸葛,都只是諸葛亮出山相助輔佐的幌子。要不,也不會劉備去的時候,他早就畫好了軍事戰略圖等著劉備呢!

有了諸葛亮的劉備還是丟失了荊州,不管劉備心裡是如何想的,他最終沒有趁勢奪取荊州。並且由於有了曹操喊口號屠城徐州的前事,新野百姓都哭著喊著要劉始君帶他們一起逃難去。

在這種情況下,荊州易主到曹操手裡。

之後的赤壁之戰以孫氏集團為主導,劉備輔助的合作下,大破曹軍於赤壁,連同破曹的戰利品,荊州被東吳順理成章的認為是屬於他們的。

劉備諸葛亮在這裡犯了個根本性錯誤。當時劉琦還活著,按照律法可以繼任荊州牧,這也讓魯肅的政治訴求沒有到達目的。但魯肅聲明,劉琦死後荊州就得是東吳的。這件事非常搞笑,劉琦既然是合法管理者,那他死後就應該按照朝廷律法確定荊州歸屬,如果朝廷不做明確裁定,那麼劉琦是可以指定的。就這件事上,在魯肅提出時,包括諸葛亮在內的所有劉氏集團高層,沒有一個人堅決反對,這就為荊州日後爭端留下了伏筆,最終荊州在雙方口頭協議確定為“借”的前提下為劉備佔有。

既然是借,那就肯定有還的一天。劉備帶兵出征西川,荊州留下以諸葛亮為首腦的強強陣容駐守,直接斷掉了東吳的念頭。按照這個組合駐守荊州,任誰來也討不到便宜。

可偏偏劉備進攻西川遇到了麻煩,不得已調諸葛亮來助陣,隨著諸葛亮的離開的,還有荊州大部分的主力。諸葛亮臨行前特意叮囑關羽“南聯東吳,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說白了,這是能否守住荊州的底線。

東吳當然一刻也沒有放棄過對於荊州的索取之心。東吳其實是三國演義中最沒有進取心的集團,聰明的孫氏集團不求向外拓展,只求內部穩如泰山。在亂世,穩定能壓倒一切。鑑於赤壁大戰時的危險,東吳深知荊州的戰略地位。只是礙於關羽代表的劉氏集團越來越強大的戰鬥力和兩家達成的共拒曹操的協議,實在不好背信棄義奪取荊州。

機會來自於曹操。

曹操進攻並拿下漢中後,隨時可以揮師西川。此時的劉備剛剛入駐西川不足一年,實在沒有信心發起一場這麼大規模的戰役。迫於無奈,劉備主動的也是唯一一次的以書面形式告訴孫權,只要你能幫我解除曹操的危險,我借你的荊州一定歸還。

在歷經數月的對抗後,孫權與曹操不分上下,出於對戰略全局的考量,孫權與曹操達成和解。孫權也完成了劉備的對抗曹操的要求。但是當孫權去索取荊州時,又被剛剛大敗曹軍的關羽拒絕。對於關羽的做為,從劉備到諸葛亮應該都是默許的。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關羽因此而丟了性命,隨著關羽的隕落,荊州的易主,劉備和張飛也分別死於對東吳的軍事行動。

縱觀荊州的得失,不得不說,雖然是關羽丟失的,但是從一開始戰略錯誤才是問題的關鍵。就好比圍棋中的劫爭,將一塊有爭議的險地作為自己戰略樞紐本身就犯了兵家大忌。這也讓兩家軍事政治的聯盟脆弱異常。並且,無論從哪角度來說,劉備集團都屬於理虧的一方。最關鍵的,荊州的丟失其實並沒有影響到整體實力對比。劉備集團如果沒有兵出夷陵,繼續與東吳保持聯盟,那他依舊屬於坐二望一的位置。因此,荊州丟失後的一系列後果,其實是劉備不冷靜造成的,和關羽丟失荊州實在沒有太大關係。



我們最後來看看街亭。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在我個人看來,我倒覺得街亭的丟失才是蜀國最後之敗的轉折點。

街亭事件中有兩個當事主角:諸葛亮和馬謖,還有一個已經死去的主要人物,劉備。

馬謖在馬氏五常中年紀最小,他的哥哥馬良深的劉備信任,而馬謖深的諸葛亮信任。劉備臨終前就層叮囑諸葛亮,馬謖名不副實,不可大用。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事實上,諸葛亮也確實按照劉備的告誡對馬謖進行了考察。

在《三國演義》七擒孟獲的篇章中,馬謖因為替他的哥哥報喪,被諸葛亮詢問該如何對付孟獲,孟獲頗有見地的提出誅人誅心的戰略。這一點與諸葛亮不謀而合,在七擒孟獲後,換來了孟獲的臣服。因為這件事,再加上本人就對馬謖偏愛,於是劉備的臨終之言被忽略,馬謖也成了諸葛亮內定的接班人來培養。

培養接班人無可厚非,但是需要循序漸進。馬謖之前雖然展示了非凡的才華,但畢竟沒有獨立指揮過作戰,尤其是關鍵戰役的指揮。諸葛亮完全可以從不太緊要的任務讓馬謖做起,按照馬謖的能力,很快就可以達到優秀指揮員的標準。但諸葛亮太過自負,很任性的任命馬謖據守街亭,而放棄魏延,吳懿不用,這倆人可是名副其實的有勇有謀。

諸葛亮犯的第二個錯誤是為馬謖配備了一個不太出名的副手,說不太出名其實有失偏頗,王平的能力也是深得諸葛亮賞識的,他認為再配上王平,以街亭地勢之險要,萬無一失。但是他忽略了馬謖的傲嬌,也忽略了王平是從曹魏處過來的降將,在蜀營中缺乏足夠的威信。

馬謖臨陣拒敵經驗不足的缺點實在太致命,其後果是諸葛亮都險些命喪司馬懿之手。更嚴重的後果是蜀國從此丟失了北伐的戰略優勢。其後的北伐一次次鎩羽而歸,最終在五丈原耗死了諸葛亮。


對比三次丟地:

張飛丟徐州丟的僅僅是不屬於自己的,最多是心理上的落差;

關羽丟荊州是高層戰略錯誤的結果,而且,荊州的丟失從本質上並沒有破壞孫劉聯盟的大局;

而諸葛亮丟失荊州則要嚴重的多,這完全是任人唯親,用人不善導致的後果,這樣的局面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因為用人的錯誤,讓蜀漢大業功虧一簣。


生活問道


這個真的不好說。

這三位都是在關鍵時刻坑了隊友,而且坑的很慘很慘。

張飛坑劉備是在創業初期。

公元184年,劉備起兵鎮壓黃巾起義。此後整整10年,轉戰南北,幾經波折,始終沒有一塊立足之地。


194年,曹操東征徐州。劉備前往救援徐州。

195年,徐州牧陶謙病死,麋竺、陳登、孔融等人擁立劉備為徐州牧。徐州戶口數十萬,能組建十萬人的軍隊。

英雄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眼看著終於有了基業,正要大展拳腳,爭霸中原。

結果,張飛因為醉酒被呂布偷襲,把徐州給丟了。

劉關張直接從一方諸侯變成了喪家之犬,到了覆滅的邊緣。

關羽坑劉備是在創業中期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連哄帶騙好不容易奪取荊州。結果全部葬送在關羽手裡。

這一次損失實在太過重大。不但丟掉了荊州大片土地,五萬精兵,還丟掉了數十萬人民。

劉備為了報仇,討伐東吳,又被火燒連營700裡,全軍覆沒。

蜀漢元氣大傷,幾乎亡國。

可以說關羽丟荊州,是蜀漢的轉折點。在此之前,蜀漢蒸蒸日上,勢頭壓倒了曹魏和東吳,似乎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在此之後,蜀漢一蹶不振,成為三國中最弱的一方,不但統一天下無望,自己的生存都成了大問題。

馬謖坑蜀漢是在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

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走到前臺。勵精圖治,蜀漢奮發向上。

第一次北伐,威震關隴,曹魏一片惶恐。如果街亭之戰不敗。蜀漢就能一舉攻佔涼州,居天下上游以東向。中原可復,而天下不足平也。

可惜,馬謖志大才疏,大敗而回。諸葛亮的心血付之東流。此後,再也沒有成功的可能。坑啊。

雖然這三個人都很坑,但是不得不說,最坑的就是關羽。

因為他被賦予的責任最為重大,他所犯的錯誤是一系列持續性的,導致的後果是最重大最具毀滅性。



劉備號稱有識人之明,卻被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坑的最慘。他看出了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偏偏諸葛亮不信邪,又被坑慘。

難道這就是天命?

哎,終究還是人謀的問題。


上將噯福斯


要說張飛,關羽這兩位劉備的結義兄弟,跟著劉備鞍前馬後,戰場廝殺,也算是立功無數,給劉備的形象增了不少的光,在劉備最開始創業的時候,給劉備幫了大忙了。

但是同樣是這兩位,也給劉備闖過大禍,張飛貪杯丟了徐州,關羽高傲丟了荊州,都夠劉備喝一壺的,但是比較起來,關羽丟荊州給劉備造成的損失是不可彌補的,對劉備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張飛丟徐州的時候,還沒什麼蜀國,劉備也不過就是“居無定所,行無常路”的創業者,徐州其實也算是騙來的(劉皇叔的愛民如子和仗義得來的),丟了徐州劉備最多就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沒傷到筋骨,吃了個啞巴虧而已,因為那個時候的劉備,其實是不具備擁有徐州的實力的,用假仁假義和眼淚騙來的徐州,其實是保不住的。

所以,張飛糊里糊塗的丟了徐州,劉備最多就是惋惜,或者無可奈何,但是,丟也就丟了,況且丟了徐州的劉備似乎應該算是“因禍得福”,他投靠曹操之後,得到了去建業面見漢獻帝的機會,同時坐實了他的“皇叔”的身份,成了得到認可的皇室成員,就算是進入“主流圈子”了。

從此,劉備有了和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和懷揣“衣帶詔”奉詔討賊的“正義旗幟”,這些其實要比那個還不知道能住幾天的徐州要實惠的多。

劉備順水推舟做了一把人情,勾結曹操幹掉了呂布,用徐州換回的是實打實的利益。

事實證明,儘管劉備用計謀殺了車胄,奪回了徐州,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被曹操打的狼狽逃竄,關羽降了曹操(關羽說自己降漢不降曹),張飛當山大王去了,而劉備自己投奔了袁紹。

其實仔細想想,張飛丟了徐州,的確屬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盤點一下就知道,一個徐州,讓劉備換回的除了身份和“師出有名”,重要的是他後來得到的諸葛亮。

正是丟了徐州之後,劉備的事業開始走向了他的輝煌時刻。

但是關羽丟了荊州,就真的傷到了劉備的筋骨,不僅如此,關羽丟了荊州乃至被東吳所殺帶來的嚴重的後果,其實質上是“毀了”劉備的根基,在接下來的夷陵之戰,劉備不僅折了自己的老本,還搭上了自己的老命。

荊州對劉備的重要性是當年的那個徐州不能同日而語。劉備讓關羽守荊州也是因為對這個“忠義千秋”的二弟的極大的信任,當然,諸葛亮並不是十分信任,但是劉備信任就夠了。

在諸葛亮給劉備制定的先佔據益州然後圖謀中原的戰略當中,荊州是一個最重要的支點,也是這個戰略的前提,沒有了荊州,諸葛亮出祁山攻長安再出潼關的中原戰略,也就是“勉強一試”,要知道在關羽丟荊州之前發動的襄陽之戰,對曹操的威脅和震動,大到了要“遷都”的地步,看看地圖就會知道,出祁山和出荊州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在諸葛亮最初的戰略當中,漢中一路僅僅是兩翼當中“策應”的那一路。

所以,當關羽丟了荊州,並且丟了性命的時候,劉備幾乎是要“背過氣”去了,這裡面,因為關羽之死的成分究竟有多少?我看還是因為丟了荊州的成分要大的多。關羽算是把劉備“坑苦了”。

所以劉備要不顧一切的找東吳孫權拼命,不惜血本。但是,用力過猛,拼命就變成了“送命”。蜀漢這一攤子就只能交給諸葛亮了。

諸葛亮在這種局面下所做的一切,基本上就變成“知其不可為而勉強為之”(指對曹魏的討伐)。

在“後劉備時期”,諸葛亮是蜀漢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幾乎當了蜀漢(後主)的全部的家,後主劉禪的本職工作,就是“乖乖的,少生事”。

馬謖丟街亭,看似直接導致了一次北伐的失敗,或者說“無功而返”,實際上並非完全如此,如果說馬謖丟了街亭就會導致整個北伐的無功而返的話,那麼這個“北伐的作戰計劃”的支撐也就實在是太脆弱了。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諸葛亮的北伐戰略的“勉為其難”。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馬謖丟了街亭其實是諸葛亮自己惹的禍,是諸葛亮既坑了蜀國又坑了自己。

馬謖是諸葛亮選定的街亭守將,儘管是馬謖自己“自告奮勇”,但是如果諸葛亮不答應的話,馬謖也不可能去守什麼街亭,老老實實的在諸葛亮身邊做一個“優秀的參軍”豈不是更好?況且當時並非已經“無人可用”。

知道街亭的重要性,也知道街亭失守帶來的嚴重後果,還知道馬謖這個人好像靠不住(至少是對馬謖的能力不完全相信),更知道馬謖從來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歷,居然就派馬謖去守街亭,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似乎在重要時刻都是不靈的。失街亭並非是唯一的一次。

那麼,這個街亭的丟失,究竟是誰的過錯?讓一個優秀的參軍去實戰,並且第一次就幹這麼個“要命的勾當”,實在不是馬謖的錯,應該說是諸葛亮“識人不明和用人失誤”。

當然,馬謖丟了街亭,按律當斬。但是“坑蜀國”的鍋讓馬謖來背,其實是諸葛亮不厚道了。


步武堂


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馬謖丟街亭,這三件事都屬於是關鍵時刻掉鏈子,實在令人可氣。馬謖還好被諸葛亮揮淚斬了,但是張飛和關羽則不同,那可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能說殺就殺的嗎,所以在生氣也得忍著,要說那個坑的更慘,我認為還是關羽丟荊州把蜀國坑的最慘。



張飛丟徐州

劉備和關羽帶領軍隊去攻打袁術,將張飛留下來坐鎮徐州,臨行前怕其喝酒誤事,再三囑咐張飛,令其在此期間不得喝酒鞭打軍士,並且要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張飛滿口答應,這劉備和關羽才安心前去。

不料,劉備和關羽前腳剛走,張飛後腳就破了酒戒,大擺宴席,糾集軍士,說是進行最後一場不醉不歸,之後再不碰酒,本來也進行的很順利,卻也出了一個意外,那就是有一個將領曹豹拒絕飲酒,張飛大怒,要對其施展仗刑,曹豹情急之下說出看在自己是呂布岳父的面子上饒了自己,不料張飛一聽呂布更是大怒,親自連打帶罵的鞭打了曹豹五十下。



事後,曹豹心懷怨恨,暗中勾結呂布,打開大門放了呂布進來,大敗張飛,至此,張飛丟了徐州,還將劉備的家眷弄丟了,劉備好不容易獲得的根據地在此丟失,從此又浪跡天涯。

關羽丟荊州

荊州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位置,是吳、蜀、魏三家必爭之地,誰掌握了荊州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曹操為了對付關羽,派出于禁、徐晃、張遼,龐德,再加上守將曹仁和滿寵,東吳派出呂蒙和陸遜兩位大都督,最致命的一擊還是跟隨了劉備幾十年的糜芳的投降,關羽也因此兵敗身死。



關羽丟荊州,被稱為關羽大意失荊州,面對眾多強敵,關羽以一人之力與之對抗,丟失荊州怎麼還說是大意呢?主要有兩點,一是關羽主動前去迎戰曹操,而沒有考慮後方是否安全,二是因為關羽決絕了和東吳的聯姻,導致被呂蒙斷了後路,導致兵敗身死。


荊州的丟失直接導致了,吳蜀聯合抗曹的局勢破滅,吳蜀由合作變成了對抗,劉備更是因此發動夷陵之戰,卻被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大敗,蜀國遭受重創,至此少了些與吳、魏對抗的實力。

馬謖丟街亭

蜀國在關羽失荊州和劉備夷陵大敗,蜀國元氣大傷,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再次臨危受命,經過五年的準備與籌謀,終於感覺有實力與曹魏一戰,於是開啟了第一次北伐,起初也很成功,迅速拿下了天水、安定、南安三郡。曹操命張郃應戰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鎮守街亭,而馬謖不服從調度,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後路斷失,不得不匆匆撤回,第一次北伐失敗。


馬謖失街亭除了不服從調度外,更大的因為是因為雙方兵力確實有差距,更根本的原因就是蜀國國力相比於曹魏還是要差一些。諸葛亮雖多次北伐,但是也就第一次最有成功了機會,馬謖丟街亭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至此,蜀國再無走出蜀地的可能。

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馬謖丟街亭,三件事均是蜀國的轉折點,要說影響最大的我認為還是關羽丟荊州。荊州一丟,徹底的打亂了蜀國的策略佈局,蜀國也因此遭受重創,開始走了下坡路,但是關羽就是關羽,一代名將,武聖人,被稱為是義絕,千古留名。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必須是關羽,羽之敗,在於影響全局,人曰羽忠義,其實不然,關羽怎麼都不算忠義,投降曹操,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堂皇的藉口,美其名曰降漢不降曹,此視為不忠,華容道捉放曹,只記得曹操恩義,不顧兄長大義,貪圖個人名譽,不顧兄長大業,此是不忠,切羽刻薄寡恩,自負嬌矜,剛而無謀,猛而少智,目空一切,眼高過頂,不顧大局,不懂團結,傲慢虛榮,然卻眼高手低,目中無人,爭強好勝,好勇鬥狠,假仁假義,妒賢嫉能,剛愎自用,虛榮自大,孤芳自賞,不識大體,不顧大局,貪慕虛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能容人,自負寡恩,蜀漢後繼無人,實羽之流不懂團結所致,不作就不會死,死是必然的,只是走麥城時已經具備作死的條件了,他的死其實一點也不可惜,無怪呼劉禪為其諡號“壯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