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搞事情!繼福建晉華之後,美國商務部盯上了廈門三安光電

2018年4月中興被禁不久後,福建晉華又被美國商務部咬了一口。今年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華為身上,沒多久,三安光電又中招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內企業在芯片領域不誇張的說都要看美國眼色。此次,三安光電將被動挨打?還是積極應對?

又搞事情!繼福建晉華之後,美國商務部盯上了廈門三安光電

美國將44家中國企業列入危險名單

自去年中興事件之後,美國一直在搞事情,對於科技行業的中國企業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圍追堵截。

中美貿易談判的進程還未明晰,一份來自美國商務部的“未經核實”危險名單又於4月10日擲了出來,這裡麵包括7家香港企業以及37家內地企業和院校,而中國最大的LED芯片製造商廈門三安光電也在其中。

未經核實名單是指,美國當局未能對貨品出口後的最終用戶進行核實,或核實情況未能令人滿意。這是為了確保美國產品或技術沒有流轉至受制裁國家。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理的前助理部長Kevin Wolf表示,美國公司將謹慎對待這些機構,“儘管這不是禁運,但因為麻煩,有時供應商會把它當作禁運來看待,它的實際效果大於法律”。

企業如果出現在這份名單中,美國供應商將無法通過例外許可,向其供貨。這也就是說,包括三安光電在內的44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將遭受到“禁運”的待遇。

該名單已經在4月11日生效。從天突然降下來了這麼一大口鍋,三安光電能否招架得住?

三安光電:已建小組與美溝通

美國商務部將三安光電列入未經核實”危險名單之後,就有消息指全球最大芯片和顯示器製造商美國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簡稱AMT)停止向三安光電供貨和提供服務。

這一爆炸性消息傳出之後,三安光電的股盤顯得搖搖欲墜。4月15日,三安光電的股價一路狂跌,截至當日收盤,三安光電股價下跌7.92%,報12.90元,總市值為526億元。

對此,有媒體致電三安光電,得到了相應回覆:公司被列入該名單的具體原因尚未知曉,此外美國企業是否已經停止供貨也不太清楚。

儘管如此,三安光電已經開始積極準備應對措施。三安光電有關人士表示,此份名單是屬於非限制性的,按照美國規定,三安光電需要給美國商務部提供聲明,聲明通過審核之後,方能恢復正常開展業務。為此,三安光電特地組建了工作小組,與美國香港部門進行溝通,法務部也已著手起草聲明,隨後將按美國法律流程提交申請,以早日從該名單中移除。

又搞事情!繼福建晉華之後,美國商務部盯上了廈門三安光電

此外,三安光電錶示,AMT的禁售對公司正常運營影響不大,AMT對公司而言是一家生產設備的供應商,三安光電擴產的時候所需設備是從AMT處購買,但並不是唯一一家供應商,擴產所需設備在國內亦能夠買到,所以不會造成壟斷性影響。

但防患於未然,早日從“未經核實名單”中移除,三安光電今後也能多些主動權。

依靠政府補貼能走多遠?

三安光電所屬行業是美國商務部大肆狙擊的領域,作為國內LED“老大”,三安光電不免受到衝擊。

更何談,三安光電本身沒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大部分利潤都是靠政府補貼,這也是其被廣為詬病的一大原由。

就在4月2日,三安光電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安半導體”)收到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安分園區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關於撥付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科技研發專項補助的通知》。

這是在泉州“打造航母級、千億級半導體產業集群,成為福建經濟新的增長極”的規劃下,三安光電得到的補貼。根據泉州、南安市政府與三安光電簽訂的《投資合作協議》,經研究,同意撥付三安半導體科技研發專項補助(科技三項補貼經費)2億元。在3月29日,三安半導體已收到該筆款項。

細數三安光電從政府得到的補貼,不但次數多,而且金額不少。

僅2018年,三安光電就靠在泉州芯谷南安園區設立的這家三安半導體得到了三筆政府補助。分別是,當年3月27日收到的一筆1.90億元補貼,用於基礎設施及工程建設;3月29日,又收到了第二筆基礎設施及工程建設補助款,計1.90億元;3月30日,三安半導體再次收到2億元的基礎設施及工程建設補助款。

企業發展之初,政府的支持是十分有必要且重要的。但企業尤其是一家科技型企業想要長期發展,僅靠政府的補貼遠遠不夠。正所謂“君子不食嗟來之食”,補貼只能短暫的解決“飢餓”問題,只有自己掌握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三安光電在研發方面還需多投入時間、資金和精力。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三安光電只有確立了自己的技術優勢,才能在全球市場謀取勝算。

閩商觀察

企業還是要靠本事吃飯

對於美國商務部屢次的不厚道行徑,國內企業很是嗤之以鼻。

對美國而言,中國高速增長的GDP是一大威脅,於是各種制約措施齊齊上陣,尤其是在最具備競爭實力的科技領域,美國下起手來毫不手軟。

國際貿易中的契約精神,在大國之間進行貿易博弈之後,顯得不堪一擊,甚至尤為可笑,尤其是對於具有壟斷技術的國家而言。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國際市場既然制定下了規則,就要執行,否則豈不是亂了套。

因此,針對美國商務部4月2日發佈的“未經核實”危險名單,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予以了回應,批評美方做法對中國企業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對企業正常貿易造成障礙。中方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輒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干涉、限制企業開展正常國際貿易合作。中方敦促美方本著互利互信原則,儘快糾正錯誤做法,並將相關華企剔出名單。

但對於不按正常程序出手的國家,終究還是要靠實力說話,需要在自主知識產權、在技術核心環境、在被壟斷領域上進行突破。

吃一塹長一智,若想衝處國際技術壁壘,還需企業打磨自身本事,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