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跟上互聯網時代,日本全民“補課”

为跟上互联网时代,日本全民“补课”

全球互聯網時代,為何鮮見日本的身影?

近幾年,日本社會一直在反思,為何比爾·蓋茨等IT創新核心人物沒有誕生在日本?為什麼日本沒有誕生一流的互聯網企業?如今,幡然醒悟的日本,準備“從娃娃抓起”。

近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新教科書鑑定結果,從2020年起,全日本所有小學都將開始使用此次通過審查的164本教科書。其中,在算術和理科類別,編程教育作為新的必修內容寫進小學課本。

事實上,編程教育低齡化已成為一種國際化趨勢,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以色列就普及中小學編程教育,美國、英國、韓國等也早已開始實踐。而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也強調,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一項新的全球競爭,似乎已經開始。

差距

“日本雖然把編程列為小學必修內容,但和國外比起來還遠遠不夠。如果不把編程專門列為一門學科,並不斷充實內容,日本還會在世界上落後。” 日本東洋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坂村健向《日本經濟新聞》說道。

事實上,早在2012年,日本就把編程教育列入中學教育必修課程,並計劃從2021年起進一步擴充內容。高中階段,則從2022年起新設包括編程在內的“信息I”必修科目,所有學生必須學習。

而就在上月底,日本政府統合創新戰略推進會議公佈的“AI戰略”再度提出,未來每年將培育25萬人工智能人才。無論文科、理科,所有大學生均要接受AI初級教育。此外,日本政府還將促進社會人重新學習,到2022年在大學設置專門課程,由政府提供部分費用。

日本的“危機感”,很大程度上源自IT產業、尤其是互聯網行業整體發展滯後。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根據美國“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Mary Meeker)公佈的《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全球20大互聯網公司中,美國佔據11家,中國則有9家,包攬前20強。

为跟上互联网时代,日本全民“补课”

全球互聯網公司20強 圖表來源:《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

此前,日本大型聊天軟件企業LINE社長出澤剛談到日本IT行業前景時,就不無擔憂地提到:“(日本)提供服務的實力似乎出現下滑,將來美國和中國成為兩強,日本可能不得不使用中美的技術。日本的企業必須採取各種行動,國家也必須從這一視角考慮問題,否則可能無法扭轉頹勢。”

從日美兩國市場規模看,差距更加一目瞭然——

東京都政策企劃局數據顯示,預計到2019年,日本IT市場將增長為一個市值近1300億美元的蓬勃市場。而據美國計算機協會今年1月發佈的報告,全球IT產業2019年將達到5萬億美元。其中,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市場,佔比31%,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6萬億美元。

缺人

全民上陣“補課”背後,一方面是為儘快補上發展短板,另一方面則是日本多年IT人才不足的尷尬。

早在2011年就有統計顯示,美國IT人才超過300萬人,中國和印度人才數量也超過日本。

2016年,日本信息通信審議會(總務相諮詢機構)就提出目標——到2025年,要將IT相關人才提升約一倍至200萬人規模。

同年,日本經濟產業省調查報告顯示,日本近年IT人才需求達到92萬人,存在22萬人的巨大缺口。在IT市場保持中等水平增長情況下,預計2020年IT行業勞動力缺口將達到29萬人,2030年更將擴大至59萬人。

還有預測稱,到2025年,日本AI、無人駕駛技術將至少需要50萬IT工程師。

而“殘酷”的現實是,據日本政府調查,每年完成AI相關碩士課程人才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11所大學不到900人,在日本全國也僅2800人左右。

人手短缺問題日益凸顯,日本開始加大力度從海外“搶人”。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日本IT領域招聘外國留學生最多。2016年,在日本企業就職的留學生當中(除去製造行業),27.3%的畢業生都進入IT行業。

此前,日本專門啟動“印度理工學院項目”(Project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希望吸引來自印度知名工程院校的學生到日本公司實習。去年10月,印度理工大學首次舉行專門面向日本公司的招聘會,東芝、電通等日本十餘家大型企業都參與其中。與此同時,日本獵頭公司近幾年也將目光瞄準以中國、越南為首的海外IT人才。

日本電子商務巨頭Mercari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在日本國內的外籍員工佔比約為一成。去年10月,公司新招募的100名員工中, 44名是外國人,其中32人來自印度,3人來自中國臺灣,2人來自中國大陸,2人來自美國。

野心

在《互聯網、經濟增長與全球化,對歐、日、美新經濟的展望》一書中,作者Claude Barfield及 Günter Heiduk認為,日本互聯網發展緩慢背後,有著系列社會及經濟因素。

“管得太多,管得很嚴”是首要因素。以書本價格管理為例,在日本,書本價格必須以紙質書價格進行售賣,即使是在互聯網能夠降低書本成本這一前提下。因此,算上快遞成本,網絡購書甚至比實體店更加昂貴。這樣,以網上圖書零售起家的亞馬遜這類企業,在日本也就失去了“萌芽”土壤。

“企業之間封閉僵硬的合作關係”,也是阻礙日本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一大原因。對於一家日本企業,即使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更加物美價廉的供應商,但取消與原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因此,B2B交易更多是通過私人關係網實現,而非互聯網。這讓定位為中小企業B2B平臺的阿里巴巴,在日本也可能步履維艱。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在《日本經濟新聞》與日本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全球主要企業“創新力”十強中,阿里巴巴是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另外9家企業全部來自美國,日本企業則無一入選。

如今,意識到差距的日本,已經提出“野心勃勃”的計劃。2019年1月,日本政府發佈《安倍經濟學——為經濟增長,為子孫後代,為未來日本》報告。其中明確,在醫療、出行、金融科技、政務管理、智能城市、智能農業等方面,都要廣泛納入信息科技技術。

報告還進一步提出具體目標。例如,在2020年前,使用大數據提供定製化醫療保健、身體檢查及治療等服務;在2019財年,利用APP傳輸交通數據減緩交通堵塞;在2027年前,實現40%無現金交易等。

“較小規模的勞動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需要可以使用尖端科技的高技能。許多人認為經濟只因人口的增長而增長,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經濟增長只發生在社會具備的技能能發映出經濟發展機會的時刻。”報告中這樣寫道。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