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推進“千村萬塘”,重現“蟬噪蛙鳴荷塘月色”

“這裡原來是兩個垃圾遍地的汙水坑,經過綜合整治,現在變成了兩個人工湖。”4月10日,記者在南陽市臥龍區謝莊鎮的兩個人工湖旁,聽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這裡的巨大變化。經過整治,這兩個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廢坑塘已經完成了“華麗轉身”,變成了群眾休閒娛樂的場所。

謝莊鎮這兩個人工湖的“蛻變”只是南陽市“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隨著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將有更多的農村廢棄坑塘舊貌換新顏。南陽市約有各類坑塘2.74萬處,其中約2.01萬處都處於缺乏管理、年久失修狀態,存在數量減少、功能衰退、環境惡化、汙染嚴重、水質較差等問題,還有些變成了堆放垃圾的幹坑。為了恢復坑塘原有的調節水源、防澇抗旱、保障用水、美化環境等功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南陽市決定從今年開始,用3年的時間,全面完成所有坑塘整治任務。

據介紹,2019年將重點選擇群眾參與積極性高、投資少、見效快的坑塘作為試點進行整治,確保全年完成30%的坑塘整治任務;2020年,以典型為引領,全面開展整治,確保完成80%以上的坑塘整治任務;到2021年,完成剩餘坑塘整治任務,查漏補缺,完善提升,驗收總結。至於整治坑塘的資金來源,該市將構建多元化投資機制,利用市財政涉水涉農項目資金、社會捐助、債券融資、銀行貸款、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來解決。

記者在開展這項工作比較早、效果比較好的臥龍區和方城縣、內鄉縣等地看到,各地嚴格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了縣(區)、鄉、村三級維護養護管理體系,明確了主體,釐清了責任,落實了經費,還實行了“塘長制”。通過清除垃圾、疏浚溝渠、整修岸坡、防滲防漏、建設溼地、提升景觀等措施,已經有不少坑塘實現了水清、坡平、岸綠、景美,還有的村莊依勢就景,建成了小公園、小景區。

臥龍區已整治坑塘486處,區委書記高賢信說:“我們的目標是力爭提前一年完成全部任務,讓村民聽得見蟬噪蛙鳴,看得見荷塘月色,親身感受到美麗鄉村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