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份外國文學書單,這份書單有些不一樣。它們不是來自編輯的推薦,也不是出自大數據的手筆,而是發送到Kindle小編信箱裡的

讀者來信,千餘封郵件,篇幅長短兼而有之

看看打動這十位讀者的書,究竟在散發什麼魔力?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哈扎爾辭典》(陰本)米洛拉德·帕維奇

讀者上榜評語 類似吟遊詩人的體裁不是我們熟悉的,但是我們幻想的斯拉夫人或遊牧民族的表述方式,通過辭典的形式呈遞,實際上是將不同講述者的發揮不斷積累。有點像評書,這樣的方式令人著迷。這種模式講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夢,邏輯是碎裂的,但是讀者能感到故事和故事之間的網線。

哈扎爾是一個存在於拜占庭時代的王國,《哈扎爾辭典》一直記錄這個曾經存在後又沒落的王國的歷史,是一部關於盜夢和秘密的迷宮辭典體小說。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玫瑰的名字》翁貝託·埃科

讀者上榜評語 此書貌似推理小說,其實是對推理小說的消解。此作品為深思之作,在通俗小說的框架中包含著一系列關於瘋癲、笑、書籍、鏡子與迷宮、對於禁止的知識的迷戀、邏輯與偶然、醜等主題的探討,整部小說精心結撰,但陷阱重重,帶來索解的困難與多種可能。讀這部小說總讓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博爾赫斯、福柯、巴赫金、巴塔耶等等。

翁貝託·埃科的代表作,入圍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評選的25部史上最經典推理小說,埃科粉絲的必備品。“好看的地方是在於它中間那個解謎的過程,而不在於最後這個秘密是什麼。”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江城》彼得·海斯勒

讀者上榜評語 作者作為當年“中美志願者”的一員,在西南小城涪陵任教的兩年期間,從他者的角度記錄處於社會巨大變革階段的中國小城市的市井百態。書中記述了熱情排練莎士比亞戲劇的學生,渴望買車的麵館老闆,渴望朝聖的年老牧師.....大時代下敏感自尊又對未來滿懷希望普通中國百姓。他記錄了江城的美麗,也未迴避城市狹隘、俗氣的一側,正因為他坦誠的記錄,在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才有幸從書中看到這個漸漸消失在視線裡的中國。

紀實中國三部曲之一,《南方人物週刊》評:“何偉的筆下是真中國,是連一些生活在中國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絕認識的中國。”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阿萊夫》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讀者上榜評語 博爾赫斯用小說探索時間、永恆、宇宙。他認為這幾個詞在人類語言裡一直被狂妄而又重複地使用,意義已經變得貧乏,甚至人們對這樣的詞並不真的理解,在最後一篇《阿萊夫》中,我讀出了一種諾蘭的《星際穿越》裡的那種宇宙空間感。

阿萊夫(א)是希伯來文的首個字母,數學中代表無窮數、無限的集合,神秘主義理解為超越時空極限的潛在的能量。博爾赫斯私人書單,大師心目中的好作品、好作家。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遠山淡影》石黑一雄

讀者上榜評語 石黑一雄的處女作,不得不說他的起點非常高,讓人驚訝。這本還帶有陰鬱的日本風,一開始還以為是恐怖小說,讀完又惆悵又帶著很多疑惑,是個可以一直討論下去的開放文本。翻譯到位,用詞精準。他的作品肯定是敘事學分析、精神分析等研究裡非常好的例子。

戰後長崎,一對飽受磨難的母女渴望安定與新生,卻始終走不出戰亂的陰影與心魔。劇終,憶者剝去偽裝,悲情滿篇。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使女的故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讀者上榜評語 一口氣讀完。令人不寒而慄的故事,卻真實地發生過,而且可能在未來還會發生。比《一九八四》更為具體感性地刻畫恐懼,女性視角,特別是主人公有孩子的事實更讓同樣身為母親的我感同身受。

女性並非這場浩劫中唯獨被壓迫的對象,每個人都是這個看似荒誕的世界裡的受害者。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到燈塔去》弗吉尼亞·伍爾夫

讀者上榜評語 所有的意識流都是為了感慨時間的流逝,因此一個下午可以有四分之三本書那麼長,而十年只有十分之一本書那麼短。所有敢於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可能對於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希望伍爾夫如燈塔一樣引領你。

伍爾夫意識流小說的名篇,除了探討的生命和死亡主題,意識流寫作手法也十分值得注意,如視角轉換、兩種時間、象徵手法、音樂結構、借鑑繪畫等。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讀者上榜評語 大部分是20、30年代的創作,早期有些象徵主義的痕跡,作家體現隨心所欲的自我。下冊屬於50、60年代的短篇,偏散文化和哲理化。按照線性排列的68篇,大致能看出作家的創作軌跡和理念變化。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這本書為其短篇小說作品在國內首次完整結集,被稱為“英語文學的奇蹟”。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讀者上榜評語 一旦我們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膚淺和空洞的本質、他人觀點的狹隘、他人感情的瑣碎無聊、他人想法的荒謬乖張,以及他人錯誤的防不勝防,我們就會逐漸對他人大腦中進行的一切活動變得漠不關心。然後我們就會明白,過度重視他人觀點等於給了他人過高的尊嚴。

德波頓信手拈來各種典故,輔以風趣的點評,解讀“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

不容錯過的十本書,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讀者上榜評語 故宮並不是世界意義上的博物館,而是承載中華文化的容器。這本書從兩位故宮館長的合作入手,回溯到故宮的歷史,語言流暢,可讀性強,尤其是其中故宮文物輾轉歷程的前半本,完全是中國近代史的折射。人們的野心是無窮和善變的,但物卻永恆地靜默。非常精彩。

大視角涉及了歷代政治鬥爭的各方動機,小視角則詳細到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訪談,既是一部豐富的近代文物歷史資料,也是一部完整的隱藏在故宮文物背後的中華民族近代辛酸史。

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看看能不能讀完這十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