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熬夜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明明知道危害,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什麼是窄化效應?

窄化效應是美國教授羅文斯坦提出來的概念,說的是,在某一個時刻,我們的偏好就只關注一點,就是我們的偏好被窄化了。偏好其實就是注意力,所以被窄化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某一個點上。如果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點,我們就會被把我們窄化的原因所矇蔽。因為我們的偏好只集中在一點,所以,我們就把所有東西都壓在這一點上。但是站在更長的時間角度和更廣的空間視野來看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顯得特別蠢。這個就是所謂的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現在熬夜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明明知道危害,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儘管愛情是如此的悽婉動人,讓人陶醉,但是相愛時我們的偏好是被窄化的,偏好窄化,所以就會做蠢事,要知道,如果站在一生的角度去看這一段,其實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小波折,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多少人飢寒交迫,多少人命運不濟,這麼一點點怨恨離別有算什麼呢?

窄化效應出現的原因:

羅文斯坦認為,這是因為處於窄化效應的人,當時存在著“體內因素”,這個體內因素會使人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和情感衝動。可以簡單理解為某種驅動力,驅動當事人作出某個行為,而這個行為可能是正常情況下他不會做的。

打比方很多年輕人晚上刷抖音不睡覺,明明知道熬夜對皮膚、身體、第二天的工作、精力都有影響,可是當下,他的注意力全被帶去一個個短視頻給予的即時快樂裡,他把那些快樂看得格外重要,也就不管不顧熬夜的危害了。

現在熬夜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明明知道危害,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再有,情緒對人的影響幾乎是第一位的,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當情緒發生的時候,“認知評估、身體反應、感受、表達、行動的傾向”這五個基本元素必須在短時間內協調、同步地進行。

其中,“行動的傾向”是指情緒會讓人產生動機,比如悲傷的時候想哭、想找人傾訴,憤怒的時候會做出平時不會做的事。

現在熬夜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明明知道危害,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窄化效應可以算作情緒這個高頻影響力的“左右手”,尤其是情緒發生時,與“行動的傾向”相互配合,讓一個人窄化且失控。

比如說,一些上司面紅耳赤地訓斥下屬的時候,那一刻下屬的過失成了他唯一關注的點,平日裡上下級的有效合作、這位下屬過去的業績和勤懇的態度、兩人日後的合作等等他都拋諸腦後。

此時,上司只能看到、甚至是無限放大當下下屬沒有辦好的事,所有的負面效應一擁而上,他的“體內因素”太過劇烈,他可能就是窄化的。

回頭想想,解決問題幹嘛要發那麼大的火,生氣傷人又傷己,但當時就是不能冷靜下來、好好說話,控制不住去發火。

所以,當一個人太關注手機上的短視頻、下屬的過錯時,他就容易窄化。

現在熬夜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明明知道危害,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窄化效應的顯示存在:

窄化效應與愛情

戀愛這件事情就特別容易被窄化,當我們和對方相愛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對方就是整個世界,覺得要把所有的一切都包括時間全部交付給他,所以《霸王別姬》裡面張國榮有句臺詞說:“說好了是一輩子,差一年,差一個月,差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當我們我們和對方相愛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對方比什麼都重要,感情比什麼都重要,甚至比生命都重要。所以羅密歐為朱麗葉而死,朱麗葉為羅密歐殉情。

現在熬夜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明明知道危害,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窄化效應與加班文化

現在的企業很流行加班,尤其是年輕人,國內學者統計研究表明,在IT行業,接近80%的員工每天工作的時間是超過8小時的,甚至是7x14小時工作制。而在其他行業裡,五加二,白加黑的情況也很常見。為什麼說加班導致“窄化”,導致離職?人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期的工作加班,每天付出超額的體力和腦力後,人的身體會疲勞,乃至筋疲力盡。處於長期疲勞狀態下,人的身體內在會分泌化學物質來保護自己,會讓你對當前做的產生厭惡感,然後你“逼迫”身體進一步努力的意願就會降低。這個時候應該通過休息,讓那些體內因素、化學物質慢慢消失。如果你自己還打雞血、灌雞湯硬要工作。談理想、談文化,依靠理性、意志力來逼迫,最終會更加疲憊和厭倦。社會學家候查德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情緒勞動”,全部的知識勞動都是情緒勞動。今天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幹活就要用腦,一個大腦疲憊的人,效率就會下降,不信你連續24小時不睡覺工作試試。加班往往是在疲勞上再讓你疲勞,導致你對工作的厭倦,起碼是不熱愛,而且會引發很隱蔽的“窄化效應”。馬上跳槽,離職,離開這個討厭的工作、討厭的公司。組織很多時候特別強調精神和文化的力量,而結果往往是員工看上去情緒很飽滿,其實他們都是裝出來的,組織卻會認為員工心態積極、鬥志昂揚,不會知道員工已經處於疲憊的泥沼無法自拔。員工長期疲勞的結果是員工鐵了心的離職,不離職的,也出現容易緊張、急躁、易怒等情緒耗竭的現象,導致員工之間衝突增加,以及看不見的是,非正式的組織會很活躍。當“窄化效應”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整個組織的高離職率,乃至骨幹的離職。

現在熬夜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明明知道危害,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