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自行車棚成老人助餐點 南京居民“小幸福”滿滿

廢棄自行車棚改造成老人助餐點,垃圾中轉站變身書屋——

社區“微改造” 居民“小幸福”

南報網訊 廢棄車棚被改造成為老人服務的“火車頭餐廳”,破損的涼亭被改造成好人宣傳欄……記者近日採訪發現,不少社區曾經陳舊老化、雜物堆積、功能單一、佈局不合理的閒置空間,經過“微改造”服務居民,讓居民在家門口就感受到了“小幸福”。

廢棄自行車棚變身“火車頭餐廳”

“秀美,今天有什麼菜啊?”昨天中午,家住玄武湖街道櫻鐵村社區的張清禮,像往常一樣來到“火車頭餐廳”。

紅色的屋頂、淺黃色的外牆,屋內方桌、圓桌整齊擺放,地面貼著瓷磚……這座從廢棄的自行車棚上誕生的“火車頭”,自建成運營以來,已服務老人達3萬餘人次。

“3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廢棄的自行車棚。”玄武湖街道民生服務中心主任餘挺婷說。隨著居民自行車使用量減少,車棚空置10多年,蛇皮袋、水泥材料等四處堆積。2016年底,玄武湖街道投入30餘萬元,對車棚進行“微改造”,屋頂加裝隔熱層,屋內添置桌椅、空調,引入櫻鐵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中心負責人李秀美,曾任櫻鐵村社區主任多年。2017年5月,李秀美將助餐點取名為“火車頭餐廳”。

正值午餐時間,張清禮拿出四瓣蒜,剝開後放進菜裡,和同桌的老友聊起近況。值得一提的是,來“火車頭”可以吃上“點菜式”老人餐。除葷菜提前備好外,素菜可以由老人選擇,現場炒制,符合老人口味。“吃著覺得好,下次還可以再吃。”今年83歲的王宗才說,“‘火車頭’的小飯桌給人家的感覺。”

如何改造,請居民出點子

像“火車頭餐廳”這樣,通過“微改造”變廢為寶、服務居民的事,在我市的社區治理中不在少數。

玄武區富貴山社區,曾有4個小廣場,因車輛碾軋、年久失修,路牙、路面損壞嚴重,居民逐漸棄用。年前起,社區對小廣場進行“微改造”,鏟雜草、平地面,整路牙、設桌椅……為居民建成了近600平方米的休閒場所,分別成為紅色黨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不同主題的文化廣場。

秦淮區南航社區的西北角,曾有一個垃圾中轉站,周邊衛生狀況很差,氣味難聞,平時居民都繞著走。後來,社區請來設計師,通過巧妙設計,把這裡打造成了供居民閱讀、休閒的“時光書屋”。去年,“時光書屋”還獲得南京市2018年度“微更新、微幸福”一等獎。

朝天宮街道的秣陵路社區,則將文化創意景觀融入到社區更新改造之中。廢舊木板製做成精美的指示牌、詩詞楹聯,電線杆、石礅繪上可愛的卡通人物,老舊牆體變身圖文並茂的文化牆。走進社區,隨處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

“微改造”還吸引不少公眾參與。在建鄴,改造之初就發出設計團隊“招募令”,拿出4萬元獎金,徵求民間設計“金點子”。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基礎上進行“微改造”,喚起居民共建共治的熱情。沿河社區兒童遊樂場建成後,社區組織40多位志願者參與輪值管理,帶動居民自覺維護環境,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清理落葉,打掃衛生。

“微改造”,讓居民感受“小幸福”

建鄴區話園社區下轄的10多個小區,均建於上世紀90年代,建設時沒有預留公共空間。真園廣場作為附近唯一的廣場,改造完成後,吸引周邊十幾個小區的居民前來休閒娛樂。

“我們社區改造的涼亭,地方小,作用卻很大。”沙洲街道蓮花嘉園社區負責人說。涼亭改造完成後,成為樓長、志願者、黨員的“議事亭”、法律援助人員解決鄰里矛盾糾紛的“和諧亭”和社區小朋友放學後繪畫書寫的“閱讀亭”。

據悉,為指導社區“微改造”,南京還相繼出臺了《南京市城市設計試點實施方案》《南京市城市雙修試點實施方案》《2018年度公共空間“微更新、微幸福”活動工作方案》。僅去年,南京就開展了35個“微更新、微幸福”項目,涉及全市11個區及江北新區,曾經陳舊老化、雜物堆積、功能單一、佈局不合理的閒置空間,經過“微改造”服務居民,讓居民在家門口就感受到了“小幸福”。

本報記者 殷學兵 鄧露潔 鐘太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