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本輪中超,武漢卓爾客場 1 比 2 不敵上海上港,遭遇聯賽兩連敗,目前少賽一場的卓爾與降級區僅有一分之差。不過相比結果,這場比賽中卓爾主帥李鐵與球童之間的衝突,似乎更為球迷和媒體所關注。

李鐵和球童,究竟誰錯了?


滬鄂之戰第 94 分鐘,卓爾 1 比 2 落後於上港,此時距離全場補時 5 分鐘所剩無幾。在最後的反撲中,卓爾獲得界外球,但場邊的球童卻遲遲沒有將球遞上,這種故意拖延比賽時間的作法令李鐵非常不滿,他急速衝向球童搶過皮球,並有一個推搡球童的動作。李鐵不冷靜的行為為自己招致一張紅牌,但被裁判罰出場後,氣不過的“鐵子”在退場時仍與這名球童進行理論。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這場比賽結束後,代替李鐵出席賽後新聞發佈會的卓爾助教龐利,對這一爭議事件作出解釋, “中超在今年提出了提升比賽淨時間的目標,我們也想提升比賽時間,但球童遲遲沒有把球給我們,球童從小應該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就在今天下午,作為第一當事人,李鐵也正式出面,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向球童道歉。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但是不管怎樣,李鐵紅牌被罰下場已是既定事實,他將鐵定無法指揮下輪中超,而且依照 2017 賽季時任上港助教佩德羅指責球童的案例,他似乎也將難逃足協的追加處罰。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在此事件不斷髮酵之際,也有人提出這次爭議這很可能是起源於一個誤會,但不管怎樣,這已經不是上港球童第一次 “搶頭條” 了。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往遠了說, 2017 賽季上港球童參與的 “毛巾門” 事件 ,就曾催生了一箇中超新成語——巾巾計較;往近了說,就在一個多月前,上港主場 3 比 2 戰勝蘇寧的那場比賽中,也出現了球童延緩發球的情況,甚至當值主裁判黃燁軍也看不下去,特別上前批評了那名球童。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球童惹爭議,國際賽場有先例


說到球童因拖延比賽時間而引發賽場爭議,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 2012/13 賽季英格蘭聯賽盃半決賽次回合,切爾西主將阿扎爾腳踢球童染紅下場。雖然在這件事上,阿扎爾確實很不冷靜,但在英格蘭足壇,他卻得到了大多數業內人士的理解。前切爾西邊鋒帕特·尼文就直言, “球童只有一個工作,那就是把球撿回來給球員,可他幹了什麼?看到他已經十七歲了,這令我意外,我還以為他這麼幼稚,只有十二、三歲呢!這種行為真的令人不齒。” 時任富勒姆主帥約爾則表示, “阿扎爾不該那麼做,但我可以理解他的行為。很遺憾,球童不該成為比賽的一部分。” 最狠的當屬喬伊·巴頓,這位英超著名的 “惡漢” 乾脆發推特說, “阿扎爾唯一的罪過就是,踢那個球童踢得還不夠狠!”

在面對故意拖延比賽時間的球童時,也有人做得很得體。2017/18 賽季英超第 30 輪,熱刺客場挑戰伯恩茅斯時,一位球童就延緩將球遞給打算擲界外球的熱刺中衛維爾通亨。在邊裁敦促後,這名球童還故意將皮球扔到了比利時人的腿上。儘管當時維爾通亨也表達了不滿,但情緒上還是保持極大的剋制,並無過激舉動。隨後,那名故意拖延時間的小球員受到了場邊工作人員的教育。一場風波也就此化解。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針對阿扎爾腳踢球童事件,英足總在瞭解各方意見,以及召開聽證會後,並沒有對他進行追加處罰,只是依規對直接吃到紅牌的阿扎爾自動停賽 3 場。與此同時,英足總專門在一份聲明中提醒各傢俱樂部需要負起責任,保證球童以及其他工作人員有著恰當的賽場行為,英足總將對此類情況做出重點監管。

誰來為小球童們樹立正確價值觀?


本月初,在廣州舉行的中國足協俱樂部准入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明確了中國職業足球發展的目標,就是讓中超成為世界第六大聯賽。拋開競技水平不提,單是近年來中超賽場上球童引發爭議不絕,就說明中超要想達成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對於球童惹事,天津球迷一定不會陌生:除了著名的“毛巾門”,上賽季中超第二輪泰達客戰建業時,趙宏略就在準備擲界外球時,因與故意拖延比賽時間的建業球童發生爭執而吃到黃牌,那次爭議也為趙宏略隨後累積兩黃下場,泰達輸掉比賽埋下了伏筆。更嚴重的是,泰達主帥施蒂利克因不滿裁判判罰,賽後向其作出非體育道德行為,而被禁賽 5 場。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本賽季中超第 4 輪,泰達客場挑戰大連一方時,阿奇姆彭也遇到球童的盤外招。當時泰達已經 1 比 0 領先,在一次快速反擊中,阿奇姆彭迫使對方球員將球解圍出邊線,隨即他立刻向場邊球童索要皮球發動快攻,但球童卻始不為所動,更讓人鬱悶的是,當泰達隊其他球員一同上前要球時,這名球童看到無法再保留皮球,便將球放在地上緩慢滾給了泰達球員。就是趁著這個時間,大連一方球員也迅速回防到了自己的位置,泰達錯失了快攻機會,而場邊的阿奇姆彭只能滿臉苦笑。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那輪中超中,還出現了一個 “反例” 。廣州恆大主場對陣廣州富力,當時富力發動快速反擊,恆大門將劉殿座衝出禁區將球破壞出邊線,富力外援薩巴向場外的球童伸手要球,後者則很配合地迅速將球拋給了薩巴,但此時劉殿座還在往本方球門跑的途中。對於球童這一表現,劉殿座異常不滿,用手指著球童大喊大叫,很顯然他是在責備這名球童有些 “敵我不分” 了。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作為球童,球場上的主要職責就是在將被踢出界外的足球快速撿回,保證比賽能流暢進行。但諸多實例證明,球童故意延緩比賽時間絕不是某個地方或某個賽區的個例。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不管球童有沒有按要求做,似乎都會受到責備。面對這種情況,人們不禁要問,球童究竟怎樣做才是對的?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其實站在主隊的立場,球童擁有和球員同樣的贏球慾望,而小孩子又恰恰是最不會掩飾自己情感的,因此他們為主隊拖延時間謀求利益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足協和社會可以對此類現象放任不管。中超之所以屢屢出現此類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賽區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來約束這些小球童的行為,他們犯錯的代價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二是各方缺乏對小球童的正確引導,沒能幫助他們弄懂利用規則和公正公平之間的區別,也沒有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圖片來自新華社

2017/18 賽季英超第 6 輪,曼城主場 5 比 0 大勝水晶宮,場邊攝像機曾拍到瓜帥在場邊指導曼城小球童的經典畫面。賽後瓜帥解釋說, “如果我們想贏球,包括球童,所有人都必須要快起來。” 回到中國足球的話題上來,我們應該鼓勵球童無論在主隊輸贏時都能提速,即使球隊無法取勝,也要讓他們懂得敬畏規則,學會有尊嚴地輸。唯有如此,這些孩子最純真的足球夢才有可能繼續下去。


衝突過後的這次道歉,究竟傷了誰的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