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百歲老人俞春娟:能嗑瓜子愛看戲,一日兩餐必喝酒!


紹興百歲老人俞春娟:能嗑瓜子愛看戲,一日兩餐必喝酒!

俞春娟百歲壽誕全家福

在諸暨市陶朱街道白門下村,出生於1918年7月的俞春娟是村裡最年長的老人,她愛聽戲、愛喝酒,陽光好的日子裡她最愛坐在家門口的椅子上,笑盈盈地看著來來往往的村民。雖然年歲已高,聽力有所下降,可她對自己這102年中經歷的人和事卻記憶猶新。

1

把侄子當成兒子養

白門下村離紹諸高速諸暨浣東出口不遠,在這個村子裡,俞春娟家是實打實的文化家庭。走進老人的家,一塊“教師世家”的榮譽獎牌就映入眼簾。原來老人的丈夫是一名教師,大兒子方疇高中畢業後就繼承了父親教書育人的理念,也走上了教師的崗位,方疇的兒子也選擇了當人民教師。俞春娟的小兒子方田是一名醫生,其女兒、女婿在紹興市級機關部門工作。俞春娟的女兒方才紅也有著高中學歷,在這個家庭裡,俞春娟的學歷最低,但一位農村百歲老人擁有小學文化水平,在當年也不簡單。

戶口本上,俞春娟老人育有2兒1女,可實際上老人這輩子養育了4個孩子。方疇說,因為小叔家生活困難,父母承擔起了養育侄子的責任,伴隨著他讀書、結婚、生子,俞春娟把侄子當成了兒子養。就連方疇在一開始介紹的時候,也表示母親有4個孩子,可見兄妹4人的感情有多好。

俞春娟老人現在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著,“我們兄弟兩家輪流著過來照顧她,她的生活基本還能自理,而且也沒有病痛。”方疇說,母親從小教育他們兄妹幾個做人一定要誠實、善良。“我母親溫柔了一輩子,就連教育我們時,也從來不打不罵,個性很柔和。”方田在一邊說,那時候家裡就靠父親教書的微薄工資過日子,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過得很辛苦,吃飯的時候,母親一個人要燒18個人的飯菜,卻從來沒有怨言,而是用單薄的肩膀撐起了全家人的生活。


紹興百歲老人俞春娟:能嗑瓜子愛看戲,一日兩餐必喝酒!

2

與俞秀松烈士的妹妹是閨蜜

諸暨市次塢鎮溪埭村是革命烈士俞秀松的故鄉,在他1919年正式離開家鄉走上革命道路的時候,同村的俞春娟還是2歲的小娃娃。後來,俞春娟和俞秀松的妹妹成了閨蜜。

“俞秀松是英雄,是我們村的英雄!”說起俞秀松,俞春娟老人顯得很激動,俞秀松兄妹9人的名字她也如數家珍:“壽松、壽臧、壽椿、壽喬、愛春……”壽松其實就是俞秀松的原名。雖然沒有見過閨蜜的哥哥,但在她心裡卻如親人一樣熟悉。在與閨蜜的交往中,她知道這位閨蜜從來都沒有見過那令人驕傲的哥哥,後來俞秀松犧牲的消息傳回家鄉,俞秀松成了閨蜜一家人無法癒合的傷口。她說:“村裡有他的烈士陵園和紀念館,我們都去過,他是烈士!”

在俞春娟的百年歲月中,身邊的不少熟人漸漸辭世,閨蜜也已經離她而去,兒子方疇在母親耳邊提及:“俞秀松的妹妹也已經過世了!”老人一聽,沉默了一會後喃喃自語:“她比我小一歲,我們一起長大的!”

“我母親的心情一直很平和,親朋好友陸續過世,她可能也看淡了,就連我兩個舅舅過世,她也是比較平靜地接受了,只有對堂弟過世的消息有點無法接受。”方疇說。


紹興百歲老人俞春娟:能嗑瓜子愛看戲,一日兩餐必喝酒!

3

徒步三里路就為看場戲

俞春娟老人最大的愛好是看戲、聽戲。老人在家裡有一個固定的座位,座位背靠著一個櫃子,方疇在離座位比較近的位置掛了一個紅色的播放器,只要母親坐在這裡,播放器裡就會放起越劇。有時候坐在門口,俞春娟老人就拿著另一個播放器聽越劇,有時興致上來了,還會跟著哼上幾句。

只要一聽說看戲,俞春娟老人在家就坐不住了。逢年過節時村裡會有戲班子下鄉來演出,她一定會早早地前去觀看,村裡人也都很尊敬這位百歲老人,許多時候都給她留好了最佳的看戲位子。前兩年,俞春娟的腿腳還要利索些,她就會自己走到鄰村去看戲。“那村子離我們這裡有三里路,她能走著去走著回,對看戲是真喜歡。”方疇笑著說。

除了看戲積極,俞春娟還不願意錯過家裡的重要活動,在她百歲那年,住在紹興城區的曾孫女要舉辦10歲生日宴,當時家人並不贊成老人前往,她卻說:“這麼重要的日子,我怎麼能夠缺席?我是一定要去的!”就這樣,老人來回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心滿意足地為曾孫女送去祝福。就在前段時間,家人還帶著老人去了諸暨高湖溼地公園,讓老人走出家門去領略自然風光。


紹興百歲老人俞春娟:能嗑瓜子愛看戲,一日兩餐必喝酒!

4

愛嗑瓜子愛喝酒

俞春娟的家人十分熱情,採訪時拿出了不少水果和瓜子,方疇很自然地抓了一把瓜子放在母親的面前,老人順手就拿起一顆瓜子放進嘴裡,“叩”的一聲,瓜子殼應聲而破,老人非常熟練地吐出了瓜子殼,然後慢慢回味著口腔中瓜子肉的香味。她吃瓜子的速度並不慢,一會兒功夫,桌上就放了一小堆瓜子殼。

“這已經是第二副假牙了,我母親什麼都吃,而且吃什麼都不成問題,沒有偏食挑食的情況。”方疇說,母親的腸胃功能還不錯,葷素搭配吃得比較均衡,各方面的身體指標也都很正常,很少生病,就連感冒都不太有。

在餐廳壁櫃的下方,放著幾個罈子,方才紅說這是母親平時喝的藥酒。“母親一日兩餐都要喝酒,一餐喝一兩,藥酒是我們根據她的身體情況去中藥房配置的,連續喝了幾年,覺得對身體確實有好處。”方疇介紹,以前外祖父家就會做酒,外祖父和幾位舅舅都能喝酒,但自己的母親年輕的時候並不喝酒。

採訪的這天陽光不錯,俞春娟老人坐在門前的一把靠椅上,兩個小曾孫也圍著她轉,還拿出水果和她分享,老人雖然耳朵聽不見,但看著這其樂融融的畫面,也是笑開了花。

信息來源 紹興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