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尚無合資公司股改方案

作為世界500強排名首位的車企,大眾對中國市場的胃口有多大?4月15日下午,大眾汽車集團高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對於近期引起業界關注和資本市場震盪的股比變化問題給予獨家回應,大眾(中國)CEO馮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則對記者表示,目前大眾還沒有形成任何清晰的計劃和方案,同時大眾沒有計劃在任何一家在華合資企業的股比中去佔到大頭。

大眾謀求守住在華近20%的市場份額

在《財富》2018世界500強排名第七位,在車企中排名第一的大眾汽車集團在2018年的全球銷量為10,834,000輛,創下年度銷量歷史新高,同比增長0.9%。而其中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為4,207,100輛,佔到大眾集團2018年全球總銷量的近四成。

“大眾在中國市場佔有的份額約18%,大眾在德國市場的份額也是18%左右。”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眾是總部在德國的全球車企,他對大眾在中國市場目前的份額感到滿意。

不過,迪斯也承認,即便是大眾,也在正處於整體下滑中的中國汽車市場中面臨挑戰,在他看來,挑戰主要來自於部分自主車企競爭力的增加,本土造車勢力的強勁勢頭等等。

“從今年開始,每個季度大眾集團都將在中國開一次董事會,因為大部分董事會成員的工作職責和中國市場有關。”迪斯對記者表示,中國市場之於大眾非常重要,大眾看好2019年下半年的中國車市,在這一明顯還有增長空間的市場,大眾不會採取守勢,而將會增加在華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推出更多廣大中國消費者財力所及的大眾產品,同時,在電動車發展勢頭迅速的中國市場,大眾的電動車市場佔有率也要達到傳統車此前正常份額,也就是18%以上。

目前未形成任何改變股比的計劃方案

近一段時間,大眾集團調整其在華合資公司股比的消息涉及了其在華全部三家合資公司,即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江淮大眾,不僅引發業界關注,同時引起中國資本市場相關公司股票的震盪。

目前大眾在華三家合資公司中 ,上汽與大眾,江淮與大眾的合資股比均為50:50,大眾在一汽-大眾的股比40:60。

大眾最新財報顯示,集團2018年營業利潤171億歐元,與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創造了114.27億歐元的運營利潤。但是由於股比的原因,只有46.27億歐元屬於大眾集團。同時,這部分利潤無法計入合併的大眾集團財務報表,只能按照投資收益計算。業內此前普遍認為,大眾集團有調整增加在華合資公司股比的利益訴求。

而2018年4月17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進一步明確了汽車行業股比開放的時間表: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五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此前第一家率先調整合資股比的殊榮已經花落華晨寶馬,2018年10月11日,華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開工,也正值華晨寶馬成立15週年,寶馬集團宣佈,以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3億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將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同時雙方合資協議繼續延長,至2040年。

2019年3月12日,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總部召開的“2018財年媒體年會”上聲稱,大眾集團期待在2019年下半年或者2020年早些時候,能和中國合作伙伴宣佈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發展之路。而對於調整在華合資公司股比,相關談判正在進行中。

迪斯一席話立即引發了巨大波瀾。上汽集團發佈官方聲明,不僅否認了股比調整一事,還對大眾集團單方面提出股比變更,從未和上汽集團進行溝通“表示遺憾”。聲明強調,上汽與大眾對合資企業擁有同等話語權,重大決策必須由雙方協商一致決定。

4月10日,外媒報道有消息人士稱,大眾正在考慮收購其中國合資夥伴江淮汽車的大量股份,並已聘請高盛擔任該計劃的顧問。雖然收購股份的傳聞一定程度上被江淮汽車予以了否認,但是江淮汽車的股票應聲而漲,當天上午開盤就漲停。

“對於合資企業股比的消息,市場對於各種說法的反應令人吃驚。”馮思翰獨家回應第一財經記者說,在他看來,一方面,中國政府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承諾,以及外商投資法的落實,令德國大眾集團這樣的外資公司深受鼓舞,大眾在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國合作伙伴的能力,目前大眾和在華合資夥伴討論的重點主要是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合作關係,各種選項都在探討中。

另一方面,馮思翰明確表示,要改變合資公司的股比,前提是上汽、一汽、江淮等大眾的在華合作伙伴要有出售現有股份的意願。就目前而言,大眾集團還沒有形成任何改變股比的清晰的計劃和方案,也沒有計劃在任何一家在華合資企業的股比中去佔到大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