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9年了,為什麼很多人還在聽2009年,甚至是1999年的歌?

娛樂醬爆


現在的歌曲大多是口水歌,而且歌詞相當的沒有傷感水平。以前的歌詞就像一個電視劇,一部電影是從頭到尾有個結局,而現在的歌曲從頭甜到尾不是情就是愛,根本聽不出來什麼意義。以前的歌詞是專門的人寫的歌詞在這邊有一定的創作水平,而現在的歌曲只是胡亂瞎想出來的歌,隨便唱出來,就這個樣子,能火他們就火,火不了的話再胡亂唱兩句。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以前的人都比較懷舊,現在30~40的人年齡都比較懷舊,而現在的年輕人思想的話和我們那時間也不一樣。



村中的風景


你這樣的困惑我也有過,小的時候總是很奇怪為什麼父母會喜歡蔣大為、李雙江這樣的歌手,每次電視裡播出這些老藝術家的歌總是情不自禁的換臺,等你長大了,你也就明白了,每個年代都有驚才豔豔的一批人,我上小學時還喜歡過解曉東、林依輪呢,可能說出來你都不知道是誰。

幫你們科普一下,這兩位90年代可是內地最紅的明星,後來上初中的時候愛聽王傑的歌,這在我們班裡還是比較小眾的,大部分的同學喜歡羽泉和徐懷鈺,是不是又多了幾個不認識的名字,得嘞,繼續科普。




當年徐懷鈺唱我是女生的時候簡直火的要死,羽泉和王傑應該不是那麼陌生吧,繼續說高中吧,我是04年上的高中,這時期喜歡的歌手總算是不用科普了吧?周杰倫、孫燕姿、許巍、阿杜這幾位是當年統治我們校園的,總之吧,每一代人都有各自喜歡的歌手,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有一些歌曲我至今仍會翻出來聽一聽,我也接受現在新生的事物,鹿晗或者鄧紫棋他們的歌曲我也覺得好聽,也許某一天,鹿晗和鄧紫棋在後人的眼中也會變成蔣大為和毛阿敏,這樣的問題永遠也不會消失的。不請自來,謝大會兒聽我瞎bb。


麥子講道理


因為那個時代,歌壇奇才能人輩出。可以說是歌星集體的大爆發。香港臺灣自不必說了。大陸也有很多。特別是用那個時候的歌跟現在相比較。從作詞作曲到演唱者的功底來說,都要比現在強萬倍。可以說現在的唱歌。純粹就是胡屌鬧,要唱功沒唱功,有歌詞沒歌詞,要歌曲,沒歌曲。給人一種俗不可耐的音樂感。所以,大眾的耳朵和眼睛是雪亮的,經過對比發覺還是老歌好聽。而且老的個性,功力深厚,音質也好。現在唱歌的特別是大陸的都很垃圾。別說唱歌了,一開口就喘不上氣兒了。給他媽犯了老牛的氣喘病一樣。沒聽他唱什麼的,光聽他哈赤哈赤的喘,嘴張的倒不小,不知道的以為在那裡張著大嘴抄蚊子吃呢。所以說還是迴歸那個年代的歌曲吧。別聽這種屌雞巴廣場舞的音樂了。


相見不如懷念76665521


根本原因在於十多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歌曲普遍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

人所共知,人們欣賞音樂,是為了獲得美的享受,而絕非讓耳膜遭罪!

試想一下,演唱具有優美動聽旋律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給人的聽覺是多麼愉悅!

假如演唱沒有任何旋律的《一封家書》,任憑你的嗓音條件再好,唱出的歌聲能會“好聽”嗎?!

看看現在的所謂“流行歌曲”,除了鳳毛麟角的幾首拿得出手,唱的出口的真正意義上的歌曲之外,充斥歌壇的幾乎全是些質量低劣的口水歌:

1.普遍缺乏作為音樂靈魂的曲調優美動聽的旋律。

2.從曲譜與歌詞的結合方面看,很多情況下曲譜中強弱拍與歌詞輕重音的結合,違背了歌詞輕重音的朗讀規律。

就是說,在“流行歌曲”中,處於強拍的曲譜對應的是本應輕讀的詞語,而處於弱拍的恰恰是本該重讀的詞語。

這樣的詞曲配置演唱出的歌聲中,很難讓人聽清楚歌詞唱得是什麼!

3.某些所謂的“流行歌曲”,更接近於“說唱音樂”。

譬如上面提到的《一封家書》,稱其為“歌曲”,遠不如稱其為“說唱音樂”更貼切!

4.歌詞直白粗俗,有的連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說的什麼。

5.生命力短暫,曇花一現過後,立馬煙消雲散。

既然所謂“流行歌曲”不能給人提供美的享受,曇花一現過後立馬煙消雲散,也就成為流行歌曲的必然下場!

本來就是一堆口水歌式的垃圾,曇花一現過後迅速被人們扔入垃圾箱,這也是其最恰當的歸宿!

因此,歌曲本身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是其流傳久遠的根本原因!

如果今後沒有新的優美動聽的作品問世,恐怕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還將繼續下去!








千枝萬葉74080886


我覺得歌曲好聽我就聽,才不管它是什麼年代的呢。例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百鳥朝鳳》都幾百年歷史了,我照樣聽。俄羅斯的《向斯拉夫人告別》是號召斯拉夫人起來反抗拿破崙侵略的,也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我也照樣聽。《喀秋莎》誕生於1939年,《神聖的戰爭》誕生於1941年,美國的國歌《星條旗永不落》誕生於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當時英軍攻入華盛頓,火燒白宮,詞作者看到硝煙中飄揚著一面國旗,於是寫下了《星條旗永不落》的歌詞,後來被譜成曲子,成為美國國歌。這些歌都很好聽,所以我都聽。還有我們國家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工農兵聯合起來》《黃埔軍校校歌》《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大刀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黃河大合唱》都是解放前創作的,離現在都有八九十年了,我也照樣聽。建國後創作的《歌唱祖國》《我的祖國》《英雄讚歌》《空軍進行曲》《人民海軍向前進》《長征組歌》等等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我也照樣聽。

恕我直言,可能是我跟不上時代吧,我覺得現在有些歌曲啊,你根本聽不懂它在唱什麼,也不知道這首歌要表達什麼意思,特別是前幾年非常火的那個周杰倫的許多歌曲,我覺得他唱得跟和尚唸經一樣。說句玩笑話,你要是按照他唱歌那模式說話,可以去糊弄別人說你講的是外語了。我知道我這麼說周杰倫的粉絲看到了會拿板磚拍我,但他的許多歌曲我確實聽不明白,更搞不懂他這首歌要表達什麼意思。


血染戰旗紅


我出生於90年。但在14歲之前很少聽歌。一直到2004年開始才喜歡音樂,那時候全是網絡歌曲的誕生。流行歌曲基本上一週就好幾首金典。老鼠愛大米,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

07年是非主流的歲月,韓國李貞賢在哪個年代很紅。還有玫瑰花的葬禮,飛向別人的床,不值得等許多歌曲。基本上從04以後就有好多歌星出現了,李聖傑,刀郎,羽泉,飛兒,信,周杰倫,潘瑋柏,蔡依林,阿杜等許多。

那時候音樂也正是最激烈的時候,a8慢搖,野狼王,唐古拉風暴,各種慢搖吧,dj也層出不窮。現在想想,回憶是相當精彩,我家裡現在都有反骨搭檔,傑克遜,迪克牛仔的磁帶。後來到08年我風格也隨之變化,很喜歡剛出來的歌,像求佛,秋天不回來,生日禮物,香水有毒,現在都覺得很有意思。

反正那時候的歌比如今小鮮肉的好聽多了,謝霆鋒也比現在的擦臉擦粉的男人帥。

最後很想再聽聽以前的歌曲,可人卻要奔三了。最後推薦歌曲天涯,刺激2005,我們的愛,第一次,手放開,衝動的懲罰,約定,威尼斯的淚。

推薦明星水木年華,鄭源,tank,小剛,李翊君,宇多田光,濱崎步,邁克學搖滾


廬山升龍霸612


這個問題問得好,為什麼?你說為什麼呢?這都2019了,這麼多年都創作過幾首好歌了?要麼電子合成,要麼翻唱國外歌曲,要麼翻唱老歌。好好創作歌曲的歌手本身就沒幾個了,剛火一點就被拉去各種真人秀。

以前搞組合,不管是比安,草蜢,五月天……就算是搞偶像組合的小虎隊,she出道,首先都得打造幾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現在的組合新聞媒體已經鋪天蓋地,知名度人盡皆知了,出道不知多少年居然大家都沒見過有什麼作品。

舉個例子不吹不黑,沒有任何鄙視小鮮肉的意思。

比如吳亦凡吧,聽說是韓國什麼樂團組合出來的,連我這種平時從不看綜藝節目的人都認識他了,名氣應該算很高了吧。

我就在廣播裡聽到他唱過一首花房姑娘。呵呵,還是崔健的歌,這算是什麼歌手呢?

不得不說現在小孩也挺可悲的,我們小時候雖然沒有手機電腦,起碼我們文藝生活充實,隨便哪個明星都能拉出一盤一人一首成名曲。

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小孩居然還在聽我們那會聽過的歌,真可悲


坤131612138


個人以為主要有這幾方面原因。

首先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會不自覺排斥新事物,就會更少的關注最新的歌、歌手;然後因為老歌大多都承載著一段故事,一個心情,聽老歌即是陶冶情操,又是追憶青春,還能在高潮處為曾經的歲月發出感嘆;最後,也是最主要的,2010年以後沒有幾個能稱之為歌手的新人,也沒有幾首充滿誠意的新歌。

本人91年,小時候農村長大,那會兒經常聽到的還是傷心太平洋、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常回家看看、離家的孩子 之類的,大一點因為哥哥表哥的原因喜歡謝霆鋒,然後劉德華,一直到後來有了網絡自己找歌,我是隻管歌好聽就行,所以聽的歌挺多,聽的曲風也多,歌手也多……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2010年以前,每個時代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封王封神的歌手,而作為綠葉的歌手也是個個能打,哪怕網絡歌手興起的初期,也是吊打現在所謂歌手的存在。

林子祥時期不多說,真的是百花齊放,譚張(譚詠麟、張國榮)爭霸時期好多厲害的歌手只能做綠葉,甚至炮灰,到四大天王時期,任賢齊、王傑、周華健、齊秦等也只能算陪襯,後面謝霆鋒終結四大天王到周杰倫制霸,she、孫燕姿、twins、林俊杰、張韶涵、f4、陶喆、王力宏、陳奕迅(以前的歌好聽的確實少,所以算在後面)、梁靜茹、蔡依林、潘瑋柏、阿杜等等等等,可以說是華語音樂最繁榮的時期,但是我們再看現在,除了偶爾有一兩首還不錯的,還有什麼像樣的歌?學貓叫?至於歌手(組合),也就華晨宇、鄧紫棋、南征北戰等等極少數,可以說一雙手都數得過來……另外,當年的網絡歌手秒殺現在大多數稱之為歌手的人不是開玩笑,許山高和刀郎都是網絡歌手。


Stardusttt


歌曲好聽唄

歌曲好不好聽取決於兩部分,一個是歌詞一個旋律。先說歌詞吧,你看現在的歌詞是什麼,和我小時候寫的日記一樣毫無營養,很多老歌的歌詞,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前的歌詞,是可以當做詩詞來讀了,有些還很有哲理,比如我很喜歡的一首尋求,後半部分的歌詞是:雖說是知情好友,我們總要分手,無論驕陽多明媚,總有日落西山的時候。莫說風雨總無情,條條道路總有人走。 這些歌詞可以把它當做一個以前詩詞文章來欣賞的,而現在的歌呢,一條到晚把情情愛愛放在嘴邊唱,卻不能讓人感受到真的有愛。我喜歡聽劉三姐,最後一首歌歌詞是:山中只練藤纏樹,世上哪見樹饞藤,青藤若是不饞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繡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撿就連,我兩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整首歌一個愛到死啊喜歡死啊的都沒有,但是卻能夠真的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情深義重。

再說旋律,可能是因為現代人普遍浮躁的關係,有很多人喜歡搖滾,並且很吵的音樂,大概是在吶喊中釋放壓力吧。但是不管現在多流行的音樂其存活的時間都不會太長,能有兩三年就不錯了,因為現在的歌曲創作人太多了,並且效率也太高了,在高效率的創作下,能有多少經典曲目出現呢?以前的老歌,創作曲調要很長時間,然後還要進行各種各樣的修改,讓它契合電影中的場景,以至於到現在有些經典曲目大家都能哼唱幾首。現在呢,還有多少人還記得五年前流行過哪些歌曲?

我認為一首歌曲的好聽與否更重要還是旋律的好壞,我也聽一些外國歌曲,但是我根本聽不懂他的意思就覺得好聽,就說明了一個好的旋律應該是歌曲的靈魂,而富有詩意的歌詞能夠更好承載好的靈魂。


紫澀雨


經典就是經典,經典永流傳懂不! 都2019年了,我們怎麼還在地球上? 都2019年了,怎麼還是“義勇軍進行曲”? 都2019年了,我們怎麼還在使用幾千年前的文字? 都2019年了,我們怎麼還在吃幾千年前古人吃的東西? 都2019年了,怎麼還在用手機? 怎麼還在用拼音打字? 怎麼還有這麼愚蠢的問題?????

2019年 5G 元年, 5G 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內容為王, 要打破以前因為網絡和信息不對等形成的渠道為王,流量為王。。。。。。 5G 的高傳輸速度和高響應速度使得內容成為了稀缺資源,創作成為第一生產力。 對於音樂來說,5G 的精確定向能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大數據可以精確分析出你現在,當前應該聽什麼樣的音樂, 新的音樂出來了,適不適合你聽?可以做到完全的精準推送。 那麼問題來了, 人們當前的創作速度能趕上嗎? 更高音質和品質的音樂勢必成為盡相爭奪的優質資源。 而以前的老歌,老資源也勢必得到新的包裝後重生。 因為,市場就在那裡, 需求的人就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