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2018:年報中的拍拍貸、樂信、趣店、宜人貸

“雷潮”不斷、監管趨嚴、備案延遲、成交量遇冷、流動性不足……

2018年開始時,網貸行業沒有想到,這是“凜冬將至”的一年。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不良平臺的出清也為行業整頓提供了契機,實力雄厚的頭部平臺還因此獲得了更多的生長空間。

3月,在美上市的中國互金平臺領軍者拍拍貸、樂信、趣店和宜人貸相繼發佈了去年全年和四季度的業績報告。

從四家平臺的財務數據來看,互金行業的“馬太效應”正在顯現,頭部平臺在監管和資本寒冬中迸發出了較為強勁的生命力。

但是,在增長的背後,一方面是因為會計準則的調整;另一方面,這些平臺開始轉型,積極與機構資金合作,發力助貸,保證了自身的業務增長和流動性。而頭部平臺之所以能選擇金融科技賦能這一轉型道路在於對科技研發的重視。

但是,由於網貸備案仍無定論,政策風險仍是中國互金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即便轉型,這些平臺的命運也不能說已徹底明朗。

不過,嚴苛的備案條件實際上是有利於頭部平臺的。因此,誰能在合規性和科研方面表現更突出,誰就抓住備案這個良機,笑傲未來潛力巨大的互金市場。

1 | 歡喜與憂愁

3月,美股財報季。在美股上市的中國互金平臺相繼發佈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單。

北京時間3月14日,拍拍貸發佈了其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

2018年,拍拍貸總營收為42.88億元,同比增長10.10%;實現淨利潤24.69億元,同比增長128.00%。

拍拍貸的用戶數量和黏性也進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拍拍貸累計個人出借用戶數達到66.77萬人,累計借款用戶為1444萬人,復借率由2017年的68.9%增至73.6%。

在發佈業績報告的同時,拍拍還公佈了上市以來第一筆股息:每股美國存托股(ADS)派息0.190美元。

悲喜2018:年報中的拍拍貸、樂信、趣店、宜人貸

同日,樂信也發佈了2018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

樂信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36%;經營毛利30.1億,同比增長128%;非美國會計準則下(Non-GAAP)息稅前利潤22.5億,同比增長259%;淨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723%。

與拍拍貸一樣,樂信的用戶數量和粘性也明顯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樂信用戶達到3728萬,同比增長55.8%;2018年全年促成借款總額661億元,同比增長38.5%;在貸餘額324億,同比增長68.1%。

3月18日,趣店也發佈了2018年第四季及全年業績報告。

2018年全年,趣店總收入為76.9億元,同比增長6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實現調整後淨利潤26.8億元,超出25億元的原定目標,同比增長19.7%。

趣店方面還表示,非常有信心實現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調整後淨利潤35億元的目標。

截至2018年底,趣店累計註冊用戶數增長至7177萬,授信用戶數達3103萬,其中,累計借款用戶從去年同期的1452萬增長至1672萬,服務用戶增長至526萬人。

和指標均呈上升趨勢的上述三家平臺相比,頂著“中國互聯網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光環的宜人貸卻失色不少。

3月25日,宜人貸發佈了2018年的業績報告。2018年全年,宜人貸淨收入總額為56.207億元,同比增長1%;淨利潤9.666億元,同比下降30%;調整後全年淨利潤為19.014億元,較去年上漲39%。

此外,宜人貸借款人數及借款總額、投資人數及成交總額都均呈下滑。

2018年全年,宜人貸為55.3萬借款人促成386.063億元人民幣貸款,同比下滑15%和8%,而投資人數為48.5萬,成交總額為468.634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下滑18%和3%。

貸款發放量的減少導致宜人貸貸款便利服務費收入下滑嚴重。財報顯示,2018年貸款便利服務費收入為34.13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的52.27億元減少34.7%。

2 | 悄然調整的會計準則

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波濤洶湧,行業遭遇重重危機。不過,在上半年令人心驚膽顫的“爆雷”潮漸漸平復後,行業相對平穩。受益於優勝劣汰,互金頭部企業在下半年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尤其是已上市的平臺,由於受到更嚴厲的監管和更大的市場關注,能傳遞給投資者更強的信心,而上市帶來的資本加持,也讓平臺更容易熬過行業寒冬。因此,基於“馬太效應”,上述四家平臺均在去年四季度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2017年四季度,拍拍貸曾因行業整體風險上升而鉅虧逾5億元,但2018年四季度,拍拍貸營收同比增長超過30%至12.1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實現調整後淨利潤8.5億元,同比增長50.1%。

悲喜2018:年報中的拍拍貸、樂信、趣店、宜人貸

2018年四季度,樂信營收20.9億,同比增長31%;淨利潤6.9億,同比增長585%。

趣店第四季度營收為18.0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9億元增長2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實現調整後淨利潤8.5億元,同比增長50.1%。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起,拍拍貸、宜人貸、趣店等都將將會計準則從ASC605改為ASC606。

在ASC605下,只有到手的現金才能被列為收入,而在ASC606下,確認的收入金額還反映了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

這也是拍拍貸能從2017年四季度淨虧5億元到2018年全年淨利潤達到24.695億元的重要原因。

對於用戶、業績高速增長的公司來說,採用ASC605利潤會被嚴重低估,而ASC606準則會使財報數據更喜人。

會計準則調整的背後,讓上市公司計算利潤的操作空間更大。

3 | 轉型助貸成趨勢

除了會計準則的調整,上述平臺四季度的增長還離不開助貸業務的發展。

隨著消費金融獲客紅利期消退,能否保持充足的流動性是互金平臺未來能否“活下去”的關鍵。因此,互金平臺紛紛開始與機構資金合作,開啟助貸模式。

但是,新興互金平臺與機構資金合作並非易事,要滿足體量夠大、資產質量穩定、壞賬率低、結構合規等幾個因素,通常還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經歷6個月或以上的合作週期。

此外,根據愛分析調研,持牌金融機構在單家助貸合作中,能提供的授信額度通常在幾億到小几十億。為了支撐消費金融上市公司動輒過百億的貸款規模,20家以上的機構資金合作是必要條件。

這代表這頭部平臺更能勝任助貸。所以儘管去年網貸行業成交量驟降,但上述頭部公司的核心運營數據依然不錯。

譬如,趣店早在2017年就全面向助貸轉型,與銀行、信託等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當年,趣店發放的貸款中,持牌消金等機構資金佔比就達到53.1%,自有資金只佔35.1%。

悲喜2018:年報中的拍拍貸、樂信、趣店、宜人貸

這一趨勢在2018年得到進一步加強。根據財報,2018年,趣店全年新增19家機構資金合作,截止2018年年底,共與99家持牌金融機構保持合作。

此外,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趣店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的在貸餘額從2017年四季度的112億增長逾70%至2018年底的190億元,並在2019年一季度突破220億元。

得益於助貸業務助貸的還有拍拍貸和樂信。

2018年四季度,拍拍貸的通過撮合機構資金合作方促成的借款金額佔總撮合額的比例從三季度的14.3%上升至四季度的20.4%,撮合額由三季度的148億元增長到176億元,增長率為19.2%;2018年,拍拍貸全年撮合借款金額達614.98億元。

樂信在助貸方面的表現也一樣突出。2018年,其全年促成借款總額更是高達661億元,在貸餘額為324億。

樂信CEO肖文傑表示:“金融機構有自己最擅長的核心優勢,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核心優勢,雙方是可以天然互補的。”

宜人貸也在財報中表示:“2018年,宜人貸與多家領先金融機構及銀行達成合作,專注於資金來源的持續多元化。” 不過,其並出現給出具體的數據和合作機構的名單。

另一方面,助貸需求日趨高漲,僧多粥少,新增機構資金合作數量和體量增速放緩乃是必然。平臺為了實現增長,開始研究新的合作模式。

4月初,樂信與廣發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以分期樂商城為核心載體,探索用智能化的方式,直接為分期樂用戶提供信用消費的資金支持。

而趣店去年三季度就提出了“開放平臺“戰略,開始將貸款交易推介給金融機構夥伴,解決合作伙伴的獲客需求。

在這一模式下,趣店不需要承擔信用風險,邊際成本極低並能獲得穩定的服務費收入。趣店開放平臺戰略自2018年四季度產生規模收入,貢獻了約3000萬元的收益,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類似這種不兜底的流量、技術輸出預計將被越來越多的互金平臺所採用。這一模式也更加符合監管要求,因而未來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

拍拍貸聯席CEO章峰也表示:“展望2019年,我們(拍拍貸)有信心通過與機構夥伴的合作進一步實現業務模式的多元化。”

4 | 科技的力量

章峰還指出,科技實力是四季度拍拍貸助貸業務取得了紮實進展的重要原因。在他看來,除了快速增長的助貸業務外,持續深化的金融科技轉型亦是財報數據持續向好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科技已經成為互金平臺轉型、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科技的重要性從各個平臺的財報中也可見一斑。

縱觀各平臺財報,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已成共識,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回報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

2017年第四季度,拍拍貸曾出現虧損,隨後平臺在運營和風險層面加強科技投入,因此2018年的四個季度均得以保持盈利。

同樣享受到科技投入帶來的回報的還有樂信。

2018年,樂信研發投入達3.2億,同比增長36.1%。這一年,樂信金融科技收入達到20.8億,同比大幅增長448%。

金融科技之於互金平臺的作用首先體現在風險管理的精細化。

譬如,拍拍貸的“智牛”催收機器人等技術在貸後管理層面的廣泛應用使拍拍貸逾期率長期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拍拍貸15-29天、30-59天、60-89天的逾期率分別是0.92%、1.63%和1.41%,環比三季度分別下降了0.11、0.14和0.08個百分點。

科技投入除了帶來逾期率下降外,還帶來了平臺成本結構的持續優化。營銷、獲客等成本環節的降低是互金平臺淨利潤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8年,拍拍貸自主研發了自動化營銷系統,基於用戶畫像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對市場營銷活動的有效性加以計劃執行和監測評估。

藉助科技的幫助,2018年四季度,拍拍貸的市場營銷費用為1.809億元,同比減少24.2%;2018年全年的市場營銷費用為人民幣7.108億元,同比減少了9.8%。此外,線上獲客等相關費用也顯著下降。

至於宜人貸,也將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於產品創新、風險控制、客戶服務,營銷效率進一步提高,營銷費用則明顯降低。

2018 年四季度,宜人貸的營銷費用為4. 99 億元,遠低於2017 年同期的9. 90 億元;銷售費用佔當期促成借款金額的6.0%,較去年同期的7.4%也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宜人貸的逾期率呈現出上漲的態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宜人貸M1、M2、M3逾期率分別為1.0%、1.9%和1.8%。而在當年三季度,該數據分別為1.1%、1.8%和1.5%。

宜人貸稱,逾期率的上升是由於貸款量增長放緩以及公司資產信貸業績的持續變動所致。但實際上,宜人貸飽受“砍頭息”等負面新聞的困擾。

5 | 監管隱憂

在宜人貸遭遇合規風波的同時,其他三個平臺的負責人在業績發佈後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監管,特意強調了自身的合規性。

拍拍貸創始人、聯席CEO張俊表示,淨利潤的逐步增長也反映了拍拍貸穩定的業務運營、良好的合規文化和一向謹慎的風險管理,未來拍拍貸將繼續與監管機構保持密切溝通與配合,以滿足未來所有的行業要求,並抓住中國在線消費金融市場長期增長的機遇。

趣店創始人、CEO羅敏稱:“從財務到關鍵運營數據證明了趣店用戶群體的規模和質量,而監管環境和合作夥伴關係的變化進一步證明我們的實力。”

肖傑則認為,合規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沒有合規就沒法談增長,“所以我們(樂信)還是優先在合規和監管上”。

事實上,政策的確是主導互金平臺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監管部門2019年1月發佈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175號文”)指出,應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悲喜2018:年報中的拍拍貸、樂信、趣店、宜人貸

此舉被認為是為有資產端獲取能力的網貸機構提供的一種轉型方向。這也是拍拍貸、趣店等平臺積極發展助貸業務的重要原因。

但是,即便積極轉型,互金平臺也非一勞永逸。網貸備案一日未有定論,政策風險一日未消。

近日,一份名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有條件備案試點工作方案》(《備案試點方案》)的文件在業內流傳。

根據《備案試點方案》,監管將爭取於2019年末完成少量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並於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完成存量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

這意味著留給網貸機構直面生死的時間只有一年半了。因此,各平臺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以求備案成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3月20日,一份湖南懷化市監管文件顯示,宜信普惠信息諮詢(北京)有限公司懷化分公司涉嫌非法開展金融業務宣傳等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懷化市規定,“沒有取得備案登記的P2P網貸機構(含分支機構)一律不得從事P2P線上線下相關業務……否則,一律視為非法從事金融業務,予以取締和打擊。”

消息傳出的第二日,媒體報道稱,宜信公司正考慮合併旗下美股上市的子公司宜人貸和線下資產端宜信普惠,兩者均為宜信公司旗下P2P平臺。

按照市場對網貸備案的預期,一家公司旗下只允許一個主體備案。顯然,合併是宜信為了順利備案而採取的措施。

數日後,3月25日,宜人貸官網正式宣佈進行業務整合,整合完成之後,宜信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唐寧將出任整合後業務板塊的CEO,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財富三大板塊將被整合納入上市公司體系。

唐寧具有豐富的互聯網金融經驗,此次親自擔任整合後的CEO,說明宜信集團的精力和資源都將向宜人貸傾斜,力求宜人貸備案成功。

但是,“一個主體”僅是備案資格的其中一個條件。據悉,《備案試點方案》對試點網貸機構列舉了11條備案條件,內容從資金要求到信息審查、公司治理制度,不一而足。

可是,光方案中的網貸機構需繳納“一本兩金”( “一本”指實繳註冊資本;“兩金”即一般風險準備金及出借人風險補償金)這一條,就足以讓眾多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平臺倒在備案前。

“對大多數中小平臺來說,這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如是說。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截至2019年3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共計1047家,至少300家註冊資金少於5000萬,245家待還餘額不足1個億,有的已經暫停發標,甚至成為殭屍平臺(3個月不發新標)。

高標準的准入門檻已讓不少平臺的備案希望破滅,轉而著手啟動退出程序,行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這給頭部平臺留出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我們認為未來消費金融有巨大成長空間。”樂信的肖文傑表示。

在他看來,行業未來的發展的趨勢一定會開始向頭部聚集,在消費金融領域新玩家看不到太多機會,“今天的頭部玩家就是未來這個市場裡面的玩家”。

暗潮洶湧,大浪淘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