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省份GDP比其全國各地GDP如何?

良宵君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經濟就是海洋經濟。誰擁有海洋之資源,海洋之便利,隨著經濟發展就更好。不管是美國、日本在發達國家,還是中國、印度之類的發展中國家,沿海地區的經濟產出佔了全國很大的比重。美國的大城市紐約、舊金山位於沿海地區,中國的特大城市上海、廣州、深圳也是位於沿海地區。

沿海地區近現代經濟是我國起步最早的地方,從清末洋務運動開始,江浙粵就開始了近代化進程。到民國時期,沿海省份的經濟就已經遠遠領先內陸地區了。改革開放以來,沿海也是最先對外開放的地區,從5大經濟特區到14個沿海開放城市,再到今天的自貿試驗區,沿海地區一直“率先”享受優惠經濟政策。


我國經濟發達的省市,無一不是位於沿海地區。2017年的各省市區人均生產總值為例,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排名全國前八。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東部沿海地區。

拋開北京、上海、天津第3座直轄市,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各省份不但人均水平排名全國前列,經濟規模也是位居全國前列。福建省雖然GDP只能排到全國前10,但人均GDP卻能排到各省區第3位。

2018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福建等5個沿海省份GDP總量為35.85萬億元,佔全國的比重接近40%,如果加上遼寧、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這個比重超過了50%。也就是廣大的中西部省份GDP總量也沒有東部沿海省份高。一個面積只有6000多平方公里的上海市GDP,比很多中西部省份高的多,相當於兩個貴州省。

這個西北五省區GDP佔全國的比重只有5%左右,和一個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經濟總量就和西北五省區差不多。可見,西北地區經濟發現水平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差距非常大。


財經知識局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其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在大航海時代,沿海地區相比內陸擁有更好的海陸空條件,海洋之便利,對它們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放眼全球,整體上看,沿海地區經濟產出佔全國很大的比重,沿海經濟發展水平要高於內陸地區。

我們國家也一樣,東部沿海省份的經濟產出佔全國的比重最高,經濟發展水平也比中西部地區高,這主要是由改革開放造成的。改革開放深刻的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版圖。改革開放之初,沿海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到沿海經濟開發區,由點到線再到面的開放,沿海地區享受著國家的各種政策扶持,經濟率先發展起來。

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了900309億元,其中各省份GDP情況如下,我們可以發現,我國GDP最高的四個省份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都是沿海省份,根據這些數據,我們也可以算出沿海省份GDP佔全國的比重。

我國沿海的省區市有廣東(97277.77億元)+江蘇(92595.4億元)+山東(76469.7億元)+浙江(56197億元)+河北(36010.3億元)+福建(35804.04億元)+上海(32679.87億元)+遼寧(25315.4億元)+廣西(20352.51億元)+天津(18809.64億元)+海南(4832.05億元),這些沿海省份的GDP總和達到496343億元,約佔全國的55%。由此可見,我國的經濟重心就在東部沿海地區。

如今國家在政策扶持和財政轉移上偏向中西部地區,進入21世紀,我國相繼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區等,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呈現出“西快東慢”的格局,因此未來中國經濟版圖可能會發生改變。


錦繡中源


有學者研究中國地理發現,中國從東北向西南有一條非常明顯的經濟發展界限,分為南北兩大板塊。南板塊經濟佔比在70%以上,而國土面積則僅高於三分之一,含所有的沿海城市,凡沿海城市全都是經濟強大地區,大連、秦皇島、唐山、天津、黃驊、東營、煙臺、青島、日照、鹽城、上海、泉州、廈門、珠海、澳門、深圳、香港、海口、湛江、三亞、北海、城防港等等,哪個不牛;北板塊經濟佔比僅勉強達到30%,而國土面積佔三分之二弱一點點。嘿嘿嘿,數據最說明問題。


塵垚4


我查了一下,2018年全國gdp經濟總量排名前四位的省分份都是東部沿海地區,它們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西部內陸省份大部分普遍較低。城市以青島、寧波都超過萬億西安大都市是7000億,除成都外大部份大城市還是處於後位。


用戶2856056411285


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與馬代夫相比美,一點也毫無遜色。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海南彼鄰大海背靠大陸,亞熱帶氣候滋生物種豐富,氣候宜人,面積大這是小小的馬代不能比的,隨著國家戰略調整,惠民政策的加大投入,環境不斷改善,外來投資不斷增加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緊跟經濟強省廣東的腳步,雖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小步慢跑的海南在全國也算的上最有活力經濟不斷增長的城市。


飄渺峰79


看怎麼說一般沿海城市發展的早一些,肯定比內地城市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